APP下载

思维导图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2018-10-13高春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思维导图小学语文

高春英

【摘 要】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科学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指导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体系,引导学生理解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作用,进而提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本文将基于思维导图的内涵,探究其在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能提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群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23-01

前言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基本能力。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科学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引导学生搭建科学适宜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体系,彰显阅读教学的价值,锻炼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并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及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思维导图的核心内涵

思维导图又被称之为心智图,这一概念由东尼·博赞首次提出,作为一种图形思维工具,能够有效展现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建立在大脑运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有效连接左脑和右脑,深度挖掘人类的记忆潜能。科学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将学生大脑活动具体化,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及特点。东尼·博赞明确指出了绘制思维导图的要点及主要步骤,利用关键环节将各个零散的环节串联起来,找出有效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科学分类及整合,從而构建成系统完成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

二、基于思维导图搭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体系

1.科学利用思维导图展现阅读的价值。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构建适宜的阅读体系,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而学生构建阅读体系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引导,而科学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群文阅读体系的有效构建。在群文阅读环节,学生能够分析和比较阅读内容,找出其中的异同点,探究阅读内容中的精华部分,起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作用。在小学阶段,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及教学任务。对于低年级学生,学生要准确认识字、词、句,提升学生的词汇积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词汇量有限,在阅读环节往往需要借助字典,查询不认识的生字。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开展阅读,从分析简单的具体到分析一整个段落,逐步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进而指导学生构建个性化阅读体系。

2.准确运用思维导图探究阅读的规律。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环节,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部分知识能够有限记忆和储存下来,但部分知识往往容易被遗忘或忽视。因此,将思维导图准确运用到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之中,能够将相关知识点科学有序的提炼出来,并准确反映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阅读规律。在学习《别董大》和《赠汪伦》这两首古诗时,虽然这两首诗均属于送别诗,但所表达的情感各有差异,且《别董大》为作者送别友人,《赠汪伦》为友人送别作者。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将两首诗的异同点准确反馈出来,进而增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了解阅读背后潜在的规律。

3.有效应用思维导图开展群文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作为一种重要阅读教学方式,通过适宜的方式将一组阅读内容组合起来,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群文阅读环节,教师科学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类比、联想、归纳和整理,改变以往单一的阅读方式,开展多个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环节构建适宜的阅读网络,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科学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拓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及《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故事均属于送别诗,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同类型故事进行分析和整理,对送别诗进行分类和整理,利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适宜的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全文阅读教学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深化改革,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思维导图开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此,教师要明确思维导图的内涵,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全面分析教材内容,切实提升阅读质量。

在开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细致分析教材内容,选择适宜的阅读教材,以此为基础开展课程设计及规划。纵观当前小学语文教材,教材被划分为各个单元,每个单元具有不同的主题。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基于文章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情感主旨等要素,构建知识体系,并从这些要素入手,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准确了解阅读内容的写作思路,深入分析阅读内容蕴藏的作者情感,并通过分析阅读内容,学习阅读内容中的写作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科学运用结构框架;开展主体阅读活动。

群文阅读具有多元化特点,能够增加阅读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在开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着眼于阅读内容的主旨大意、写作技巧、修辞方式等要素,找出阅读内容的关联点,对阅读内容进行科学归纳整理,采用适宜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理解阅读内容,还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逐步提升阅读效率及质量。针对描写人物的阅读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开展预习活动,指导学生克服阅读内容中的生词、理解障碍等内容,为顺利开展群文阅读奠定基础。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对阅读内容讨论分析,并让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搭建清晰完善的思维框架。

总结: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科学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方法,增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找出阅读内容中的关联点,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阅读网络,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让学生构建适宜的阅读体系,进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小琴,王凯.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论坛,2016(13):78-80.

[2]徐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5(18):22.

[3]危才志.努力践行群文阅读——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浅见[J].亚太教育,2015(07):16.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思维导图小学语文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