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的师生互动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2018-10-13马西娈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课堂氛围主体地位创设情境

马西娈

【摘 要】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参与者。语文教学需要教学互动。有效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词】师生互动;课堂氛围;创设情境;善待质疑;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84-02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多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所谓师生互动是课堂双主体即教师和学生自发的共同促进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参与者。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运用教学互动促成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那么,如何增强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教学探索,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要彻底摒弃以“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精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的尊重,使学生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如在诗歌教学中,我经常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赏析要学习的内容。从他们的步履和神情中,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内心是多么激动自豪,而台下的同学也被这种互动形式吸引,兴致勃勃地听着同龄人的讲解。学生的主体得到体现,个性得到张扬。每次聆听到他们独到的见解,每次感受到他们闪光的思想,我都会给予他们真诚地赞美和恰当地评价。作为课堂平等对话的引领者,教师只有俯下身子,亲近学生,才能让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充溢着课堂,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表达呈现多样化,才能很好的达到课堂互动的有效。

二、注重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当今的中学语文课堂,比起知識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做到将学生当做教学主体,尊重他们的话语权和自主权,重视他们的思想交流,才能建立适合学生发言,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课堂。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责任由教授更多地偏向于引导。因此,巧设情境,就成了教师教学预设方案中的主体。七年级语文上册有一篇课文叫《幼时记趣》。这篇课文虽然是用文言文写成,但是却讲述了作者沈复童年时期的趣事。课堂上我先讲述了自己的童年经历,一些妙趣横生的事情让学生哈哈大笑,课堂气氛顿时变得极为活跃。之后在我的积极引导下,不少学生也讲述了自己童年时期的趣事,甚至是玩的游戏,以及做过的恶作剧。一堂课下来,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讲述自己的童年经历,但是却因此对沈复的《幼时记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言文也变得通俗易懂。

三、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学生不仅在课内学得生动,而且在离开教师、离开教材、离开课堂的情况下,也能主动探究学习,从而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巧妙的启发引导,引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深入探索、大胆质疑的学习品格。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疑,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而且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从而营造师生互动的氛围。例如教学《海光》这篇说明文,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海光》一文对你的最大启示是什么?开始,大家都只是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这个角度提出看法。进一步启发:谁能从认识过程、思维方法的角度谈谈?学生发表了不少意见,但总感到不够深入,教师在进一步引导,介绍了几个概念:现实、本质,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然后再引导同学们讨论。他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对问题的探讨终于深了一步。有学生指出:《海光》一文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由浅入深地安排说明顺序,对我启发最大。文章首先描绘了海上过夜的人们常常有机会见到的海中奇景:绚丽的海光,然后引导我们寻根究底,探究明白海洋生物为什么会发光。这不仅使我们对海光获得了清楚的认识,而且启示我们:研究任何事物,都应该由浅入深,逐步揭示现象的本质。这表明,学生从文章中体会到了认识事物要通过现象深入到本质而不能停留在现象上的辩证思维规律。有的提出:光源的发明者们,竟然能够从绚丽的海光受到启示,联想到冷光源的研制,这个事实本身对我就是一个极大的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大家认识到:光源发明者之所以能产生这种联想,并研制出冷光光源,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海光与冷光源之间,的确存在某种相通之处,某种内在的联系;主观条件是:研制者既具有光源方面的知识,又对海光有足够的认识。同学们理解到,事物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着,我们认识事物,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师生互动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因此,语文教学要强化师生互动教学,给学生广阔的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在自主探究中形成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智慧和谐发展的天地,给学生带来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如教学史怀哲的《我的呼吁》,教师给学生创设许多自主探究的空间,最后让学生展示各自探究的成果。有的学生说:“人类之所以要建立尊重生命的伦理道德,是因为动、植物和人类一样具有生命,它们的存在也是神圣的。人类只有爱护生物,爱护环境,才能获得最普遍的怜悯之心,最终创造和平。”有的学生说:“学了本文,我想我们应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从‘尊重生命,关怀社会的理念出发,我们应当怎样构建文明时代的理想与信念?尊重生命应该怎样对待环境?敬畏生命的实践,如何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收获可谓丰厚,师生互动教学使语文教学更具魅力。

总之,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良好的师生互动。有效的师生互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会让语文课堂时时闪现智慧,会让语文课堂更精彩!我们要做充满智慧的引领者,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些有效性,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些快乐和美丽!

猜你喜欢

课堂氛围主体地位创设情境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