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

2018-10-13崔连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名著导读部编版

崔连芳

【摘 要】教育改革越来越深入,教育部门的专家学者也在为课本教材内容更加完善而坚持不懈的努力着。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全国各地的初中教材全部统一使用“部编版”。在对改革后的语文教材进行学习教研后,就如何对改革后的初中语文“名著导读”部分进行创新教育,浅述一点拙见,希望能够对同行有些启发。

【关键词】语文教材改革;名著导读;部编版语文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44-01

“艺术源于生活”这句话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些文学著作也不是离我们千里之外的事物,而是真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名著中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让人潸然泪下或欣喜感动的经典片段,也都是从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初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关键时期,也是每个人的人生态度和道德修养成型的重要阶段。我们的母语教学中,初中语文学科的名著导读部分,能够引领学生在作品中体味人生百态,领略文字的风采,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一、“部编版”的新变化

这本教材从开始编纂,由来自全国各地五六十名专家、学者、教研员、老师共同打造,是中国教育史上,基礎最雄厚、内容最全面,最受中央重视的教材。与其他版本原有的课程标准教材相比,“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改变了对“名著选读”的教学内容。

亮点一,在整册教材中的位置提前。这就是在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对名著导读部分更加重视。以前的教材版本,例如人教版教材中名著导读部分一般处于整本书的后部,经常被咱们教师和学生忽视,往往一带而过甚至连读都不读。“部编版”中把这个板块的位置移到了第三、第六单元之,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在备课时要更加认真。

亮点二,增设了“阅读指导”的栏目。这个栏目结合所推荐的名著的体裁和背景等特点为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方式。对名著分析时,改变了以往那种“赏析体”的写作手法,注重“一书一法”,在每个名著原文后,都会推荐一种适合本文的读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对这个板块的教学,来引导学生养成有侧重性的阅读方式,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亮点三,制定了“专题探究”活动。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把这个板块,作为留给学生的阅读任务,来促进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阅读量。

这次教材改革工作,从侧面反映出,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帮助孩子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二、注重作者信息、写作背景、精彩片段的讲解,使课堂更具趣味性

一提到名著,就会给人以具体感,会让学生觉得晦涩难懂。就如对一些文学名著进行阅读时,可能由当时的文化背景或是政治因素影响,学生在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甚至觉枯燥无味,极为难懂,进而会影响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讲一些关于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那么作者形象立刻变得丰满起来,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更能使学生增加对作者的关注度,进而激发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很好的帮助了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

大部分的名著都是社会环境影响的产物。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环境背景的共同作用下,激发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创作灵感。因此,在阅读文章之前,有必要引导学生去了解一些写作背景知识。当我们讲到鲁迅先生的作品《朝花夕拾》的时候,首先要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做个简单的介绍。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和各种国外敌对势力横行霸道的时期,也是对人民进行严重迫害的动荡时期。因此,阅读这部作品,不可避免的要谈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鲁迅的童年生活趣事和青年时期独自求学的历程。通过对那些难忘的人和事的追忆,既抒发了鲁迅内心对昔日老友和恩师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守旧势力和腐朽的道德与教育标准进行了严厉的抨击。例如,在《五猖会》一文中,父亲曾在年幼的鲁迅兴高采烈地要赶去看迎神赛会时,勒令他只能在家背《鉴略》。这让鲁迅很不理解,为什么父亲如此不通情达理,扫人兴致。学生在结合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对这篇文章进行赏析时,就更容易明白,“父亲”其实只是当时强制的封建教育制度的一个代表,本质上是这种教育制度压制了儿童天性,对其幼小心灵造成了伤害。《西游记》这部经典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奇幻的神魔世界。孙悟空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它身上体现的不屈不挠,不畏权威的斗争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尽管取经路上所遇到的妖魔鬼怪,他们的残暴、贪婪、阴险和冷酷,但也还是没有能阻拦住孙悟空一行人的去路。书中的猪八戒,也是一个让人们能一下子就记住的形象,作者通过对他肥头大耳,猪头人身的外貌描写,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有他懒惰的性格,胆小怕事的样子,更让读者哭笑不得。在课堂教学时,可以从人物形象的趣味性入手,可以让学生对《西游记》产生阅读兴趣。

除了恰到好处的景色描写以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是一部优秀小说的灵魂所在。正如施耐庵的作品《水浒传》里的故事,每每读起总是令人激情澎湃,振奋不已,不论是武松打虎、拳打镇关西,还是三打祝家庄、真假李逵、亦或是风雪山神庙、倒拔垂杨柳等。这些情节都巧妙地捕获了读者的眼球,有血有肉有侠气有刚骨的英雄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给学生们。因此,初中阶段名著导读部分的授课中,应充分发挥名著中的精彩篇章的作用,以此来勾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再引导他们对选文进行细细品读。

三、结束语

名著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宝贵遗产,在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推动历史文化的发展作用,也是人类了解历史,借鉴经验的重要依据。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作为工作重点,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底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研究“部编版”教材改革内容,注重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塑造其完美人格,陶冶其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柳士镇,洪宗礼.中外母语课程标准汇编[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周植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思考[J].语文天地,2012,(12).

猜你喜欢

名著导读部编版
重视儿童本位的回归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
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式探寻
种下一粒种子
导读名著,彰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