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2018-10-13丁傲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高中数学

丁傲梅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极具理性思维的学科,在高中阶段,数学思维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理科学科的学习,数学思维的养成当然离不开数学的学习。高中数学是培养、完善和补充学生数学知识的关键时期。但由于每个学生情况的不同,每个学生学习功课的能力不同,在高中阶段,这种情况在数学学科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如果教师一直选择全面覆盖、不分阶梯式的教学方式,不顾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差异。就会造成两极分化,数学能力好的学生成绩越来越高,而数学能力较差的学习就会越来越吃力,跟不上教师教学的节奏,所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分层教学势在必行。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在高中数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59-02

分層教学是“着眼于学生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不仅有数学认知结构上的,也有在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其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只要提供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对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不同的学生都会有提高;第三,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分层教学”教学法。

一、学生分层

1.对学生的基础进行分层。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学生分为优秀、中等、基础三个学习小组。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任何级别小组的学习。

2.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个把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3.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分层。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分层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1.识记;2.领会;3.简单应用;4.简单综合应用;5.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1-3;B组学生达到1-4;C组学生达到1-5。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三、施教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像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中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以高中数学必修五《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为例,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学生复习了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和一般解法及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之后,便给学生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题策略是将不等式进行转化,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时,笔者对不同小组的学生提出了如下不同的要求:A组的同学必须切实掌握例1和例2。对于B组的同学,除要求掌握A组的例题外,还要求掌握例3这种较为复杂一点的不等式问题。笔者首先引导B组的同学分析例3中不等式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讲解例3的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将其变形,然后再分别解出。对C组的同学除了要求他们掌握B组的问题外,还要求C组的同学切实掌握例4的解题思路,这就对C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作业分层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做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分层次布置作业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外辅导分层

教师要做好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此外,对差生的辅导,还要防止把着眼点只放在知识缺陷的补习上,还要注意情感投入,多一份关爱,多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对症下药”,使他们真正感到我“不笨”,我“能行”。

六、分层教学的目标就是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应在测试和考核中有所反映,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教学的完整性,否则就会造成教与考的脱节,导致学生积极性遭受挫伤。评价分层要注意:对低层次学生以表扬为主,对中等生以鼓励为主,对高层次学生可以采用评价提高其竞争意识。评价分层重在指出学生学习上的成就与问题,而不宜以排名次为手段。

总之,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肯定有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虹.教学结构设计优化一例,中学数学月刊.

[2]施文娟.发挥问题情境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3]王珂.从高考的新题型—开放题引起的思考,数学通报.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高中数学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