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2018-10-13张利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创新创业教育

【摘 要】针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考核体系形式单一、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对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等问题,本文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开展案例式、小组讨论式、项目法教学,积极改革考核评价模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技能训练融合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考核评价模式;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33-01

2016年教育部提出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学校创新创业培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要求,针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等问题,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开展案例式、小组讨论式教学,改革考核评价模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技能训练.融合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学现状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研究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关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及其检测技术和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实验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胜任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知识抽象、内容繁琐复杂,学生对实验课堂不够重视,实验内容也偏重于基础的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流程也是:教师讲解—学生操作—书写报告—教师评分,教师对学生侧重于课堂知识的传授及技能的掌握,忽略对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引导,不利于应用型及创新性医学人才的培养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

二、以信息化为载体,优化教学形式

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提出,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利用翻转校园、网络视频等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例如,以往在讲微量移液器这种器材的使用时,仅仅借助于多媒体,以图片加教师讲授的形式进行,学生也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时间进行学习,效果有限,为此我们在实验课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视听技术,为学生们适时选择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并把视频资源与学生共享,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不仅如此,我们还鼓励学生参与并制作实验项目相关的技能操作微课,目前已完成琼脂糖凝胶电泳、血清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等项目的录制,实现了多样化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三、构建实验模块,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

以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为目标,我们积极推进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修订实验教学大纲,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式、小组讨论式等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2016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例,我们对实验项目进行整合,以系统性疾病检测为模块开展,如血清酶生物化学检验、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血清蛋白质生物化学检验、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生物化检验、消化系统疾病的生物化检验、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等8个模块实验项目。

学生以病例样本为检测对象,通过文献检索、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结果及临床意义分析、实验汇报等环节,注重实验项目与临床融合,将双创理念与技能训练相结合,既有利于学生基本知识、基本临床实践技能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培养,也极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等多种职业能力。教师通过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将最新的学科前沿及创新经验的分享,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灵感,目前已指导学生完成授权专利2项目,发表论文1篇。

四、重视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实验考核是强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既能客观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更能促进学生养成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积极性和操作能力。以往实验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学生的出勤和实验报告册,这种考核方式忽略了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对结果的分析能力,考核结果带有主观性,甚至有部分学生在实验结束后抄袭或编造实驗数据,不能正确评判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我们以形成性评价取代依赖报告册对学生实验情况进行评价的考核方式。以2016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班学生为实验组,实验考核评价由平时成绩:10%(上课出勤率、实验过程)、实验报告:40%(实验报告册的平均成绩)、实验考核:40%(两次技能考核)、案例式教学:10%(参与度)构成。为了对新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评估,我们将实验组与传统考核的班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能积极地、主动地完成实验,在实验技能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设置的两次实验考核,考核学生从基本理论知识到实验器材、试剂的选取及实验操作流程的设计、结果分析,在考核前还开展了课题引导型实验考核培训及综合技能训练开放实验课,教学效果及课堂互动效果较好,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

五、结语

现代医学技术突飞猛进,要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师应积极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和意义,将双创理念融入医学教育过程。本文以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及多元化综合考核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双创理念在课堂教学培育中的一次探索,也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检验,为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素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磊.创新创业技能训练在跨专业课程教育中的运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4):52-53.

[2]屠蘅菁,杨晓敏.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与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85-86.

[3]任秀艳,李美茹,乔洁.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4(4):115-117.

作者简介:张利娟,女,硕士研究生,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院。

基金来源:郑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72PRKXF461)。

猜你喜欢

信息化技术创新创业教育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浅析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中学田径训练模式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