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建设
2018-10-13冯建周王晓寰张莹
冯建周 王晓寰 张莹
摘要:本文以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建设为教改案例,探索了一条项目驱动、多课交叉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的建设模式,通过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室制度创新和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教改成绩。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4-0273-02
一、背景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2017年2月,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的“复旦共识”[1]。不久后的2017年4月,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新工科建设研讨会,60余所高校共商新工科建设的愿景与行动,即所谓新工科建设的“天大行动”[2]。在新工科概念提出来之后,国内高校纷纷构建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教育新思路、新方法[3]。
另外,“大眾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国家战略,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阵地,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技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4]。新工科注重多学科交叉和产学结合[5],创新创业教育同样属于强实践性教学范畴,不仅仅要从课程体系建设,让创新创业教育进课堂;更需要从实践环节建设,让创新创业教育进实验室。但是,当前我们的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室管理体制不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当前的专业实验室仍然将主要精力用在日常的课内实验和设备维护上,管理体制也是沿用旧有的制度。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的要求。(2)实验室硬件环境不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当前的实验室硬件条件对于满足本科生课程实验来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验室的硬件基础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实验室的场地不足,专业设备不足,功能划分不清晰等。(3)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不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当前的创新创业实验室除了提供必要的硬件环境外,对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几乎为零。尤其体现在实验课程体系设计不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表现在实验内容陈旧、可扩展性不强,不同课程间的实验关联度不大,不能起到多课程知识的融合聚集效应,与实际脱轨。(4)实验室指导教师的能力不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当前的实验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辅导课内实验,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要求教师要具备创新创业的理念、知识和技能。
二、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的建设目标是以燕山大学软件工程实验室为基础,构建以项目为驱动、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平台。具体目标如下:(1)构建项目驱动的实验课程体系。实现模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与实际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双足鼎立局面。(2)构建面向创新创业需要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构建满足创新创业需求的实验室硬件环境。(3)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创新创业需求的实验室导师队伍,能够对学生的双创教育提供理念、知识和技能的全方位引导和支持。
三、项目的实施方法和过程
1.构建项目驱动的实验课程体系。实现模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与实际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双足鼎立局面。其中,模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以当前的理论课程体系为依托,结合多门相关课程构建模拟现实的项目开发案例,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设计一个模拟实际的项目,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模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的开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构建理论课程模块,打造多课程模块的综合创新实验项目。根据理论课程性质和相关度关系,组织讲课老师和实验老师进行多轮研讨和协商,构建课程模块。在课程模块的基础上设计创新创业模拟项目。在模拟项目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跟当前的前沿技术和社会需求的结合,对于每个项目要给出延伸空间。(2)构建模拟项目的综合保障机制。包括项目的教学大纲,具体实施方案,编制实验手册,制定具体的考核制度等。
模拟创新创业项目是对学生创新理念和创新知识技能的基础培养,注重点在受众面要广泛,包含了专业内所有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比较系统,有完善的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实验过程可监控、可重复,有完备的考核机制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除了模拟项目之外,实验室还要培育真正的创新创业项目,选择合适的学生参与进来,以项目为驱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迈上新的台阶。对于真正的创新创业项目,课题的培育是重中之重,课题培育从以下几方面获取:(1)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创意方案。实验室会定期组织创意方案征集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入围的项目成为实验室培育项目。这些创意方案还可以参加国家和省市组织的各种项目申报,比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等。(2)教师科研课题。教师的科研课题本身就是创新项目,但是由于理论性强、难度大,往往不容易直接照搬过来成为学生项目。但是,实验室组织教师对自己的课题进行有效的提炼和分解,抽取出适合大学生参与的子课题或者模块,培育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为教师提供了科研支持。(3)从各种学科竞赛中获得创新创业项目。当前各种高水平的学科竞赛都是很好的创新创业项目培育机会,组织学生参加高水平的学科竞赛,在竞赛中锻炼技术、培养能力。另外,很多学科竞赛题目经过提炼和包装,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创新创业课题,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4)从企事业单位征集课题。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是创新创业的源动力,从企事业单位中征集创新课题,组织有意向的学生承担课题,是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又一个可靠来源。
2.构建面向创新创业需要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构建满足创新创业需求的实验室硬件环境。对于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创新,首先需要做到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即所有实验室都开放,所有实验室在所有时间都开放。其次是根据实验室的开放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实验室的开放环节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统筹学生课内实验和双创项目之间的关系。合理统筹二者之间的关系,包括知识的拓扑排序关系,时间上的相互协调关系,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搭配关系等。(2)实现实验室门禁的预约管理。构建基于预约的实验室使用机制,配置实验室指纹预约门禁系统,配置预约软件,实现实验室的完全开放和有序预约使用。
另外,为了满足创新创业需求,实验室的硬件条件需要改善,尤其是要实现专业科研设备的共享管理,制定专业科研设备共享的相关制度,突破相关的技术难题,从而进一步改善实验室硬件条件。
3.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创新创业需求的实验室导师队伍。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实现全体教师进实验室,所有教师包括实验室教师都是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都要成为实验室的成员。为了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定期开展相关的教学研讨活动,定期选派教师参加双创培训,去企业调研,进企业轮岗。从而在理论上、知识上和技能上达到双创指导教师的要求。
四、教改效果总结
通过实施本项教学改革,已经建成一个示范性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成果如下:(1)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创新,完善了一系列跟創新创业教育实验室相关的管理制度。(2)探索了一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利用本科专业实验室建设创新创业实验室的途径,以及合理扩展实验室的使用空间和时间,扩展硬件资源的科学有效方法。(3)构建了一种项目驱动的双创教育开展模式,通过平行构建的双项目机制,以模拟项目培养学生的基本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以实际创新项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二者相辅相成,既做到双创教育的普及,又实现精英人才的培养。(4)培养了一批满足创新创业能力要求的实验室导师队伍,总结导师培养的科学方法以及规律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7,2.
[2]“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7,4.
[3]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4]蔺伟.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路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2):238-241.
[5]顾佩华.新工科与新范式:概念,框架和实施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002.
Abstract:In this paper,a case of teaching reform is set up about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aborato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which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model of a project driven,multi-class crossover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aboratory. We have achieved better results in teaching reform through the experiment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the laboratory system innovation and the experiment teacher troop construction .
Key words:new engineering;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laboratory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