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师权威的必要性

2018-10-13沈萍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4期
关键词:必要性师生关系学生

摘要:教师权威是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产生的一种影响力,它是一种重要的、积极的、综合性的力量,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权威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根基,它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亦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教育中如果缺少教师权威的影响,学校教育的目标是难以达成的。

关键词:教师权威;必要性;学生;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4-0001-03

在当今教育中,如果提到权威,往往会受到人们的批判和质疑。不少人认为教师权威与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有个性的人及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等是相对立的。人们打着所谓的“教育民主、学生自由、师生平等”的旗号,将教师权威看作是教育进程中的绊脚石,更有甚者提出应该消解教师权威。这种错误的认识不利于教师权威作用的发挥,在这里有必要为教师权威正名。教师权威是教育活动中的普遍现象,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它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根基,既是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自我提升的需要。

一、教师权威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根基

自古以来,老师的威望一直被人们认可的,可以说老师的威望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根基。文化传统是影响教师权威的重要力量之一。如果说制度上的规定是影响教师权威的“硬”性力量,那么,这种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被人们普遍认可的文化传统则是支撑和影响教师权威的“软”力量。它被人们世代相传,延续至今并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中国的文化历史,联系到教师,总体上具有“尊师”和维护“师道尊严”的传统。这样的文化传统对教师权威的建立和发挥作用是有利的,也对儿童遵从教师的思想是有影响的。在中国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中,一直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老师历来被社会所推广。中国古代,教師与天、地、君、亲并立,可见教师地位之高。被称为“教师鼻祖”的孔子及儒家学说被历代君王所推崇,地位之高不言而喻。《吕氏春秋·劝学》中说:“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正因为历朝历代统治者对教师的重视和尊重,教师在民间也享有很高的地位,广受民众的尊重。历史上尊师的例子举不胜举,“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曾子避席”、“圯桥授书”、“程门立雪”这些尊师的典故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董仲舒、朱熹以至近代的蔡元培、陶行知等人,在世受人敬重,去世被人尊重,到现在还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之所以这样,一方面因为社会中有尊敬老师的风气,更重要的是这些前人拥有极高的道德品质和无私的胸怀,他们关心学生,为人师表,受人敬仰。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一个社会不尊重教师,教师的权威就无从谈起,教师也就没有任何权威。只有社会尊重教师,才能谈教师权威问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谈到尊师就不得不提到师道尊严。学术界普遍认为“师道尊严”出自《礼记·学记》。《学记》写道:“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后民知敬学。”郑玄注释为:“严,尊敬也”。这句话的意思大致是,发展教育,以尊重教师最难。教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才会得到尊重,道得到尊重,人们才会懂得敬重学业。由此可见,“师道尊严”的原意是“师严道尊”,严即尊敬,它实际上是“尊师”—“道尊”—“敬学”这样一个递进的教育过程。在封建统治者那里,“道”是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最高标准,“道”在形成和维护社会秩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的每个民众都能重道和尊道,人人就会按规范和准则行事,那么社会就会有良好的秩序,国家也就安定了,也就达到了“建国君民”的目的。教师是“道”的传播者,对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那么教师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拥有一定的权威也是必然的。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化,不管人们提倡还是批评,“师道尊严”都已不仅仅是一个词那么简单,它已成为国人的一种文化情节,深深根植于心,其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发生新变化,那么今天,我们重点说明“师道尊严”。“师道尊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教师传授知识的尊重,二是对教师职业和教师人格尊重与维护。这与国家当前倡导的“尊师重教”在内涵上也是一致的。“师道尊严”肯定是要有的,然而不能否认的是传统文化中“师道尊严”导致师生关系的等级存在,从而也是人们产生批判师道尊严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要批判地继承。“重提师道尊严不是搞文化复古、教育复古,而是要结合时代的精神进行创造性继承和转化”[1],或者说,“师道尊严”这一文化传统为教师权威提供了客观基础和可能。学生和社会尊重教师,就是对教师职业价值的一种肯定,教师才能更有尊严地教书育人。教师具有尊严感,才会有一定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影响力,这对教师权威的获得和运行是有利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学生[2]

二、教师权威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需要

在教育人的过程当中,所有的教育活动都要在有规定和有序的前提下进行。正是在教育中的规定和秩序,给予学生教导,对其产生约束并发挥作用,保证了学校中每项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老师威望是形成教育教学良好秩序的重要手段。它在保持学校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中有着重要作用。雅斯贝尔斯认为,“权威的产生是必然的,丧失权威就将导致人的贬值,以及通过残酷的暴政实行强制秩序”[3]。如果教师丧失权威,就会借助命令、强制甚至恐吓、打骂等极端手段来维持秩序,现实教育中也不乏这样的案例。缺乏权威,失去权威,只会引起学生的不满,造成教学中的无序和混乱,“在这种混乱中,如果想重新建立新的权威,是很难成功的。”[3]

“秩序是社会的一个要素,一定的秩序需要由共同的权威来维持,秩序离不开权威,凡有秩序的地方总能发现维持秩序的某种权威形式。”[4]教育也不例外。教学秩序是师生主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形成的双方共同维持的一种有序状态,它是在师生双向建构、深入对话和有效合作的过程中形成的。任何学校和教师都希望教学中形成良好的秩序,因为一般而言,秩序代表着积极、有序、和谐。但不能否认教育中总是有一些消极、无序和不和谐的东西存在,比如教学中总会有学生违规、违纪,总会有师生矛盾和冲突等问题存在。在这时,教师权威就能突显出它的超凡力量。一个具有广博知识、高尚情操和独特魅力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学生会认可教师的权威,对教师产生敬仰,内心认可教师所言,并自觉执行其要求,师生间形成积极和谐的秩序。这就是教师权威的魅力所在。正是教师权威影响下建立的良好秩序,确保了教学过程的有序开展。也许有人会说,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师的权力甚至命令等也能够起到维持教学秩序的作用,但是建立在影响力之上的权威更能驾驭人,权威影响能够使人心悦诚服,进而获得秩序的持续性、稳定性和永久性。基于规章、制度和权力等强制性力量产生的作用与教师权威产生的影响力是无法相比的,教师权威产生的影响力更大,而且影响面也更广。教师拥有权威的影响力,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更能够得到学生的爱戴和拥护,从而让学生自觉自愿的遵守纪律规范和规章制度,进而发挥教师的影响力。[5]基于学生认可和信服的教育教学活动才是真正有意义且有序开展的教学活动。

三、教師权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儿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教育因为人的存在而存在,人因为教育而获得发展。正如康德所说,人是唯一必须接受教育的造物,人只有受过教育,才能成为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实现学生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但现实中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够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和谐发展。教师权威能够使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对此,涂尔干专门做了论述,阐述了教师权威在教育价值引导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出生时不适应社会生活的个体我成为崭新的社会我。”[6]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儿童要克制不符合社会规则的欲望、私利,能够约束自己,即儿童要具备一定的义务感。这种义务感不是天生就有的,“义务是通过教育者对儿童所具有的权威才成为义务的。”[6]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相互作用来展开活动,但是二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的对象。这是因为师生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差距。从生物学的角度讲,新生儿出生时的大脑只达到成年人的五分之一多,要经过较长的幼年期、童年期大脑才能逐步完善,儿童的骨骼、机能各方面都有待发育,和成人之间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从社会层面上来说,学生这个词汇,就代表了他们文化方面的不足以及和成人之间存在的差异。相比成人而言,学生对社会文化还处在学习阶段,社会各种行为规范也还未完全掌握,教育和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到社会活动中,缩小个人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距离,使其更快的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和成人之间也是有差距的。在现实教育中,人们一再强调师生之间人人平等,但是恰恰回避了师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所谓平等也只是人格上的平等,而在其他方面,如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等方面,他们之间的巨大差距是天然存在的。即便在信息时代,学生可能在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应用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但是,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这一方面趋于弱势,还有一些其他方面表达的也不够成熟。正是学生的不完备性、不成熟性及未完成性等特性,使得学生在很多方面像花草树木趋向阳光那样趋向教师,学生存在向师心理。[7]在学生眼中,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化身,是行为的典范。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在行为举止上对教师有一定的仿效性。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教育和引导学生,使其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养成健全人格和独特的个性,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教师也要通过自己在学生中的权威影响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和示范效应,用自己的行为、举止和表率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使教育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有权威的教师在学生中更能产生榜样和表率作用,也更能在学生中产生影响,教育的效果将更加显著。

四、教师权威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教师权威与教师的成就是紧密联系的,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教师权威与教师成就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一个具有高权威的教师在学生中必然有较强的影响力,其教育的效果也显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度也高,反之亦然。社会对教师权威的认可从某个侧面反映出对教师角色和职业价值的认同,这对教师来说有着重要意义,这种认同感带来的情感体验能督促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体现教师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教师扮演着多个角色既要给学生教授知识,指导学生学习,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价值观,还是班级的领导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又赋予教师参与者、协调者、学习者等角色。教师的每个角色能得到大家认可主要看他能否满足别人的要求。[8]能得到大家和学生的认可才能体现一位教师的成功。教师承担的多重角色实际上体现的是对教师的一种期望,这其中既包括教师自我的期望,也包括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社会是否认同教师的多重角色,对教师有着重要意义。因为绝大多数的教师都非常关注和在意学生、同事、学校及家长对自己的评价,以及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及影响。对教师来说,工作最大的成就和奖赏莫过于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得到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这也象征着教师的荣誉和价值的最高体现。具有权威的教师肯定会得到对其角色的认同,在工作中教师权威也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角色认同必然会带给教师一定的工作成就感和荣誉感,它会督促教师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教师在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权威,二者缺一不可。教师的权威也是建立在学生对其的认可度、信任和依赖之上。教师的权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可能因为学生信任的缺乏和对其工作的不认可而丧失权威。一位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在学生中没有权威或者丧失权威,他也会在各方面的评价中去认真地总结和反思,追寻问题的根源,从各个方面重新审视和督促自己不断进步,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重新树立自己的权威,教师重新建立自己的权威也是在不断地提升自我,亦是教师自我价值实现和生命意义建构的过程[5]。

参考文献:

[1]石中英.师道尊严的历史本意与时代意义[J].当代教师教育,2017,(2):21.

[2]王思震.教师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5.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4]邵莉,季金华.权威关系的社会价值与合法性——对恩格斯、帕森斯和科尔曼之权威理论的解读[J].南京社会科学,2002,(3):45.

[5]沈萍霞.留住教师的权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12):68.

[6]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7]万云英.学校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73.

[8]宋超英,社会学原理[M].北京:警官出版,1991:87.

Abstract:Teachers' authority is a kind of influence that teachers exert on student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t is an important,positive and comprehensive force,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ducation. Teachers' authority has a long cultural tradition foundation,it is the need of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eaching,is the need of students' healthy growth,is also the need of teacher's development themselves. If lack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authority,the goal of the education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Key words:teachers' authority;necessity;students;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猜你喜欢

必要性师生关系学生
学生写话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