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上海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机制研究
2018-10-13江浩岚杜梅
江浩岚 杜梅
摘要:归国留学人员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群体之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高校部分归国留学教师进行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存在没有充分认识归国留学人员的作用,对他们的政治引导不够,晋升通道不尽合理,团队建设支持不到位,后勤工作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分析提出要重视归国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在高校管理中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及时更新归国留学人员的信息,对优秀人员进行表彰,树立榜样等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归国留学人员;统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0-0091-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留学规模持续扩大,根据教育部统计,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较2012年增长14.49万人,增幅达36.26%;归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3.25万人,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逾八成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1]。其中,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6年的调查显示,8.9%的归国留学人员选择供职于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2]。他们所具备的国际化视野、外语能力、适应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等竞争优势[3],为高校带来崭新的视野、先进的知识和管理理念、丰富的科研成果等,因此,国内诸多高校开出优异的条件吸引高水平的归国留学人员。然而,归国留学人员组织建设长期处于缺乏规制的状态,没有明确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去遵守,更缺乏加强对归国留学人员深度再融入本土文化的工作机制,这些高素质的人才是否在其岗位上充分发挥了作用,是否能够安心在国内高校发展,是否真正在高校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我们不得而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对象是上海高校归国留学人员。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主要调研高校归国人员对国家政策、高校制度、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以及目前面临的困难,通过对满意度和困难内容的分析,研究开展统战工作的具体机制。问卷包含四大部分:基本信息,满意度调查,主要困难和问题调查,意见建议。其中满意度调查部分采用5点李克特量表,1表示“非常不满意”,2表示“不满意”,3表示“一般”,4表示“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另考虑到由于学科专业的差别,部分选项可能未必全部适用,设置了0选项,表示“不适用”,在分析中涉及选择“不适用”的选项将在描述性分析中个别剔除。主要困难调查同样采用5点李克特量表,1表示“完全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一般”,4表示“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另设置了“不适用”选项,以0表示。本课题采用便利抽样及滚雪球方式收集数据。共派发问卷108份,回收到有效问卷108份。本次被调查对象来自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6所高校,其中男性42人,女性66人(如图1);从年龄层来看,30岁及以下的有6人,31-35岁的有30人,36-40岁的有60人,46-50岁的有6人,50岁及以上的有6人(如图2);从学历来看,硕士人数为6人,博士有102人(如图3);担任讲师职务的有12人,担任副教授/副研究员的有36人,担任教授/研究员的有48人,选择其他的有6人(如图4);教学性质工作岗位的有30人,科研性质工作岗位的有66人,管理性质工作岗位的有6人,其他工作岗位的有6人;兼任行政职务的有36人。被调查人员中回国时间最短的是3年,最长的已有20年。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高校归国留学人员满意度调查显示总体满意度水平不高,如表1所示,从均值来看,他们对政府有关归国留学人员政策、团队人员结构、配偶工作安排、学校归国留學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装备、发展空间、实验室环境、办理归国工作手续的便捷性、图书馆资源的满意度水平介于“一般”和“满意”之间。对学校科研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子女教育安排的满意度评价均值为“一般”。对办公环境、住房条件、经济收入则介于“不满意”与“一般”之间。当然,其中有少数受访者对团队人员结构(n=6)、子女教育安排(n=6)表示“非常满意”。但是,如表1所示,在诸多项目上,具有归国留学人员满意度评价为“1”,即“非常不满意”,给出该评价的具体人数见表2。
如表2所示,有约1/3的人“经济收入”感到非常不满意;有超过10%的人对“办理归国手续的便捷性”、“办理归国手续的便捷性”、“图书馆资源”、“办公环境”和“学校科研管理制度”表示非常不满意。进一步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职称组别之间对除“住房条件”以外的14个方面的满意度评价存在显著差异,而且普遍是讲师的满意度较副教授和教授更低;关于“住房条件”的满意度各职称组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普遍不太满意。
从调查结果来看,“事务性工作太多”、“住房条件有待改善”、“工作压力大”、“团队招募人才困难”和“晋升困难”是获得最多人完全认同的困难。进一步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除“科研经费不足”对于不同职称组别的受访者均构成一定的困难之外,其余10个方面的问题在不同职称组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教授面临的显著高于其他职称归国留学人员的困难包括工作压力大、实验条件落后、团队招募人才困难和子女升学困难;副教授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科研瓶颈难以突破、事务性工作太多、晋升困难和子女升学困难;讲师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晋升困难、国际交流困难和人际关系难处理。其中,子女升学困难呈现出与受访者年龄的显著相关。可见,归国留学人员在工作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因人因时而异,这就要求对归国留学人员开展工作不能一概而论,要在对不同人群深入了解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完善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主要内容分析
1.充分再认识归国留学人员在高校中的作用。高校现在对于归国留学人员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问题在于对这部分人群的认识还不够充分。现在的归国留学人员群体已经不同于以前,年龄往低龄化发展,学历和专业能力往高处发展,而且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士都倾向于回国发展,愿意将自己在国外吸收到的行业前沿信息带回国内,分享给国内的同僚们。这一点正是高校所乐意看到的,积极推动每个科学领域的发展,归国留学人员已成为这部分工作的中坚力量。但是因为他们长时间接触外国的文化,会对国内的文化有短时间的“逆文化冲击”的问题,高校应清楚认识这种心理问题,针对性地疏导他们。高校要展现人文关怀,主动关心他们的需求,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归国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
2.加强对归国留学人员的政治引导。归国留学人员都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希望回归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事业建设添砖加瓦,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但是长期处于外国的政治环境熏陶中,难免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加上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阶阶段,正在转型的过程当中,难免会有负面的新闻出现,要注意对归国留学人员的思想政治引导,让他们从根本上接受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自觉去实践理论知识,对不良信息有抵御能力,就不会在社会的流言蜚语中感到混乱和迷茫。他们的政治思想对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都有所影响,通过组织开展讲座、讨论、定期学习等方式加强对归国留学人员的政治引导,帮助他们正确、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现阶段的各项政策,解决他们的困惑,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并将其融入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3.提供良好的晋升通道。我国高校的晋升方式还存在着单一的缺点,在教学、科研、服务年限、获得项目资助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硬性要求,归国留学人员和本土培养的教师在满足这些标准上各有优势劣势,要达到“破格”晋升的标准又十分困难,而且“破格”的标准常常发生变化,对于重视职业规划的归国留学人员而言,其职业成长路径多了一些不确定性。在调查问卷中这点也被大多数人认可,说明这是现在大家都认为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高校的重视。
4.给予充分的展示平台。归国留学人员能为学术界或者社会经济提供不一样的看待角度,所以要灵活运用他们的能力,为他们展示自己提供最好的平台,让他们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华。要有校内国内和留学归来的人员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加深校内人员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也能好好利用这些留学人员的资源,让他们邀请国外专业领域的大牛来国内进行讲座、学术交流的活动,让高校保持较高的国际竞争力,保持知识更新。要有让归国留学人员参与议政的平台,不要认为他们有着在国外留学的背景,就没有参政议政的诉求,现在的留学人员素质普遍较高,对这方面有着极大的热情,应鼓励这种现象,鼓励融入到国内的政治生活中来。再者之前在国外求学期间,国外有这种文化的存在,他们也可以说是不陌生的,还能为国内的议政文化增添新鲜的活力;要建立网络信息平台,随时让他们了解最新的政策资讯、学术研究、生活福利等。
5.加强团队建设。科学研究需要人、财、物等方方面面的投入,团队往往有更为充足的资金保障、可以共享的实验室资源、熟悉相关研究领域的多样化的专家组合等等,更有利于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即使是在人文科学领域,在国外通常是由团队合作完成一个项目的研究,能够合理分工完成一个研究项目从选题、定题、研究背景、查阅资料、选择调查方式、完成调查内容、报告撰写的整个过程,研究的效率和效果都大大超越个体研究人员。高校的团队建设还没有完全形成风气,尤其是在理论研究和人文科学领域,很多情况还是“单打独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的产出。
6.充分的后勤保障。归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需要办理学位认证、人才引进项目申请、落户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奔波于人才服务中心、有关政府部门、高校、所在地派出所等诸多部门,费时费力,不方便也不人性化。在归国留学人员越来越多的新形势下,是否可以就有关手续流程进行一定的人性化的改革值得重视和思考。在上海,住房价格、消费水平居高不下,要想高素质的人才在此“安居乐业”往往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尤其是住房问题也是诸多归国留学人员落户上海首要关心的问题之一。
四、完善上海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机制的具体措施
第一,高校高层管理要对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应该要扭转过去的思想,不能将这部分人员和其他人员的情况混为一谈,要将高校所有相关部门集合起来共同讨论,制定长远的管理机制,并且要定期开展会议实时研究修改,形成固定的做法。这既是符合当前形势所需,也是对党中央号召的积极响应。
第二,统战部门组织机构调整。调查的高校中都有设置欧美同学会,这是一个归国留学人员为主体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群众团体,目的是在加强归国留学人员的学术交流,增进联系[7]。建议统战部门吸纳部分类似的群众团体的负责人,共同组成一个专门管理和向归国留学人员提供服务的部门,负责向有关部门提供完善管理制度的建议、相关制度的实施、对归国留学人员的关注关心等。通过该部门的工作使归国留学人员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第三,形成對归国留学人员的信息采集与更新机制。应该认真做好高校中的归国留学人员的基础信息整合工作,清楚了解和及时更新现有人员。高校可以建立网络更新系统,方便归国人员自助注册和更新自己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统战部门与归国留学人员联系沟通的组织机构及时获取归国人员的信息。
第四,树立优秀的“海归”形象。让大家有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号召大家向模范学习,将个人理想与高校、国家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近期习主席对黄大年同志的事迹做出重要指示,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这无疑是在为新时期的归国留学人员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统战部门要打造发现、嘉奖和宣传优秀归国留学人员的公平公开的机制,形成向榜样学习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逾八成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Z/OL].(2017-08-15).
http://www.moe.edu.cn/jyb_xwfb/s5147/201703/t20170302_
297870.html.
[2]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5年中国海归就业与创业报告[Z/OL].2017-08-15.
http://www.sohu.com/a/71481014_232766.
[3]王娟.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问题探析[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