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2018-10-13熊曦苏欢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综合能力课程设置

熊曦 苏欢

【摘要】教育的本身意义是极大限度的挖掘、建造和发展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融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当今高校舞蹈教育体系是否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以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专业为例,从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入手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教学实际情况与学生学习成果论证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规划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舞蹈学专业 课程设置 综合能力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度“质量工程”校级项目 “四川师范大学与奥克兰大学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0636jg201763】)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204-01

教育的本身意义是极大限度挖掘、建造和发展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教育领域学者指出,由于过分注重对课本知识的传承,当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改善这一情况,以Howard Gardner为代表的教育学家提出通过艺术多维度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作为舞蹈教育者,我们开始思考,当今高校舞蹈教育体系是否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以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专业为例,从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入手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本研究就舞蹈学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创新能力和融合能力进行分析,以求探索当下舞蹈学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其一,创新思维。要求思维能动性、变通性、独特性和敏感性的创新思维可定义为“产生新的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包括对事物的高度认知,并在这一过程中,孕育不同的想法,以及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①。根据Howard Gardner多元理论,通过对艺术的感知,肢体与思维之间的多元关系可以为个体提供极大空间以积极主动的想象和多角度的思考,从而挖掘、发展并提升其创造性思维。作为舞蹈艺术中重要的领域以及舞蹈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舞蹈编导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舞蹈编导课程通过对舞蹈编导基础理论和编舞技法的学习,为单、双、三、以及群舞各类作品编创打下基础,以文化修养的沉淀最终形成舞蹈作品,提升学生创作兴趣,培养其独立创作和合作创作能力。即兴和重组动作是编导课中最常见的学习活动。即兴强调随心、随意,不受时/空间限制和束缚。学生以感觉为意识先驱,借音乐、节奏、环境等外部因素刺激开启想象力,在没有标准答案的动作尝试中,充分释放内心,打破惯性思维、大胆表现情感、并在不断探索中迸发灵感,打开创造之门。重组动作活动要求学生把整套舞蹈动作分解为多个单一动作,通过改变顺序重新组合成新的舞蹈。这一过程打破学生惯性思考模式和动作轨迹,要求其多元的看待动作并建构新组合,从而激励学生运用想象力。“破旧立新,尝试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包括对时间、空间、方向、动作排列、身体各部分、以及力量的不同运用”②。无论即兴或重组动作,编导课的活动都以解放身体,释放心灵为基础,运用肢体作为多元而流动的媒介,借助视觉、触觉、知觉鼓励瞬间奇想的各种肢体运动的可能性,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其二,知识融合能力。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倡导知识学习要为迁移而教,即不仅要教给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更需通过教育创造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知识运用能力。在舞蹈学课程设置中,舞蹈理论课程与舞蹈专业课程占同等地位,强调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肢体运用进行有机联系,这实现了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同时,肢体运用与大脑思维并重的学习模式,相对于相同知识形式之间的互相迁移转换更复杂深入,有力提升学生知识融合能力。

知识融合能力指将多门学科知识内容进行综合融化的能力,包含对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迁移与联系,以及将已知信息和元素重新排列、整合与运用形成新知识结构。这一过程既体现阶段性成果,又符合创造性活动的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开发与提升学生多种智能,实现培养具备知识体系、智能结构统整合一的复合型人才。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中任一学科作业都是对学生知识融合能力的锻炼与考验。如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课后作业中,教师会要求学生完成具有某一个朝代风格特征的组合编创,学生必须对相关乐舞史料有一定了解,自主筛选风格关键词,并将这些文字描述或是图像资料通过想象力和合理的假设推断,转换为三维的舞蹈动作,这些动作还必须符合古典舞的动律发展。同时,舞台调度的设计,音乐伴奏的配合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舞蹈学专业课程教学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不同知识面有意识结合,由此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学科知识融合能力。

注释:

①熊曦.自由创编型舞蹈教学——送给当代学生的珍贵礼物[J].舞蹈,2015,总第407期,p.56

②熊曦.自由创作舞蹈教学中自由表达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J]. 四川戏剧,2015,第12期,p.184

参考文献:

[1]Howard Gardner.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Basic Book,1983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Susan W.Stinson.Choregraphing a Life[J].Journal of Dance Education (Vol.1,Number 1),2001

[4]谢静.素质教育舞蹈课综合融化理论的实践意义[D].北京舞蹈学院.2016

作者简介:

熊曦(1985.02-),女,重庆人,汉族,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跨学科教学法,中国古典舞。

苏欢(1995.07-),女,四川资阳人,汉族,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典舞,舞蹈教育。

猜你喜欢

综合能力课程设置
利用废旧生活材料 培养设计创造能力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