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初中物理科学探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2018-10-13林晨杰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初中物理新课程

林晨杰

【摘要】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是实现初中物理探究的重要目标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初中生各科的学习中,物理成绩不佳的占绝大部分,甚至其他科成绩都非常好的学生,物理有些时候成绩也不是十分理想。往往这类学生本身就对物理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导致学习起来没有兴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施初中物理科学探究对于学生自身的认知、学习兴趣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能够为实施初中物理科学的探究做出一定的研究贡献。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58-01

一、引言

初中物理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轻松面对物理的学习,就需要老师在这中间发挥重要的作用。老师要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当引导员的角色,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的核心问题,而不是单纯的题海战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因此本文基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入手,分别从创造情境激发物理学习兴趣、进行适时的引导探究学习、老师进行探究指导方法教学三个方面着手,实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进一步发展。

二、存在问题

1.对于物理学科的陌生,使得学习过程中存在抵触心理

在笔者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往往不能找到物理学习的入口,学习很长时间后还是无法找到窍门,也就更无法掌握物理学习的核心和关键。毕竟,物理作为一门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新学科,在第一认识上学生确实很难理解,而且也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而有的学生却觉得晦涩难懂,十分抽象。因此,对于物理学科的陌生,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起来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害怕物理学习的困难,导致无法开展物理科学的探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老师的教学效率。因此改变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偏见,激发其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2.学科知识点复杂多变,学生很难整体把握

物理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往往对于物理知识掌握程度不高,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作为扎实基本功。因此,当题目已知条件发生微小变化时,无法做到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从而肯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自信心慢慢耗尽。而转头又投身于题海战术的学生又会发现他们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成绩上很难有进一步的突破。复杂多变的学科知识点,学生很难在整体上进行把握,因此,老师要从整体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把握,进行适时的探究指导。

3.知识点把握不全面,模糊不清

学生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也存在诸如学生知识点把握不全面,对其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对物理问题理解的有限,导致学生不能从全局准确地理解物理知识,从而影响物理学科科学探究的开展。随着物理学习的深入,特别是遇到难题、综合题的时候,对知识点掌握的不全面就会让学生无从入手,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能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

三、解决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成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要求不是强迫,而是从主观能动性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有一句至理名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会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发学生心底的求知欲望,从而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科学探究的起点都是始于问题的提出,而问题的产生又源于教学当中设置的情境。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自然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了解存在的物理问题,将这些问题引入到日常的教学当中。比如说,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对生活中的“奇”和“新”的现象,通过老师语言上的渗透,了解一个小事情的变化。老师可以通过一个歇后语,制造一个画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演示实验,展现一个生动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方法,发现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和动机上对物理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适时引导探究性学习

在实践的教学当中,进行课堂的探究式教学应该从问题导向出发,老师在其中充当引导的角色,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物理学习探究,并进行发展能力提升的实践。在这一来一往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发生改变,学生以前在课堂上就是完全被动接受,而老师就是一味地“填鸭式”教学,在教学角色中充当绝对的主角。因此要转变这一教学当中的弊端,需要老师引导學生饶有兴趣地与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直接的对话,提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设置一个小小的问题,进行有创造性的工作,并将这些小问题与教师引导探究学习的问题紧密联系并结合。例如在学习电路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比如说测定发光的小灯泡的电功率需要哪些物理量,并其中蕴含着哪些实验的原理。还有比如说串并联电路的区分,首先通过画出不同电路的实验图,然后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的过程当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如果切断其中一条支路的电流会发生什么不同的变化,让学生进行猜想,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试验得出结果。通过这种适时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指导探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有了科学的方法指导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老师不能仅仅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更多的要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将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及时反思有关现象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形成学习讨论小组,共同探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科学的探究包括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测试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有了科学的指导探究方法,将极大助于解决现阶段初中物理科学探究中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努力探寻实施物理科学探究的有效路径,发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将是推动物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推手。本文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适时引导探究性字习、指导探究方法入手,作出了有益探索,希望能够给教学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昌东.试析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实现途径[J].今日科苑,2010,(14):196.

[2]闫献朝.谈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才智,2017,(23):31.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初中物理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