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使学生轻松学好《食品工程原理》

2018-10-13王国珍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摘要】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食品专业学生能否学好专业课的前提和基础。针对该课程学习难度大,教学质量不理想的问题,本文将从教学方法、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学生科研等方面对食品工程原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关键词】食品工程原理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251-01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属工程学科,具有工程性和应用性。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三传理论”(即热量传递、质量传递和动量传递)和常用的单元操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同时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一定的训练,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这门课理论性强,涵盖面广,需要用到化工原理,物理化学等多个化学理论课程,学生普遍认为其学习难度较大,内容枯燥且难理解,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针对该课程的特点需要制定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1],使其更贴近生活,降低该课程的理解难度,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增加课程的趣味性[2],因此,通过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日常教学方法、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学生科研等多个角度[3]对食品工程原理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讨论和探索,对于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将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日常教学方法的改革

多次上课时我发现初次接触食品工程原理这门课的学生早已听闻这门课比较难,学生畏难情绪普遍比较明显。因此,想要实现学生轻松学习这门课,在授课初期要打好学生的心理战。在绪论部分可以多引用食品生产工艺和食品成品的图片,尤其是结合学生熟悉的知名食品企业或者产品类型,例如武汉的知名企业周黑鸭,学生对他们的产品非常熟悉,以周黑鸭的包装更换为例说明食品生产工艺中菌落控制的方法和工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并通过适当的语言引导从而让学生从心理上乐意学习这门课[4]。

绪论部分主要是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那么接下来的授课过程中要多列举生产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生涩难懂的原理知识。以离心泵章节为例,用电风扇的叶片、旋转轴和后面的电机类比离心泵的叶片、泵轴和电机,即使没有实物演示学生也能一下就明白其构造。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比较难理解的,我们可以用注射器吸水过程类比,注射器在抽取液体时会感觉到里面存在一定的真空度,因此液体会被外界大气压压到注射器内,而离心泵正是由于将叶轮中心的液体甩出时形成了一定的真空度,因此外界大气压将液体压入到了泵内。诸如此类,将大量生产生活常见的实例引入到课堂,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沉寂的课堂马上会变得活跃,如此一来学习枯燥的原理,学生很轻松就掌握了。

理解了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单元操作的工艺,但学生在遇到具体的设计题目或者计算题目时还是一头雾水,如何将参数运转起来?适当的做些题目或者做些小的课程设计还是很有必要的。做计算题目参数时学生会理解原来需要查某些必要的参数,并会动手积极去查,单元的换算要一致或者要统一成国际标准单位才能得到正确结果,否则得到的数据会很离谱。通过题目的计算和完成课程设计,从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设计。

通常我们会在学生完成习题之后再给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模式下总是有部分学生思路在游走,老师讲和学生听变成了两码事,而且即使是好学生也总是会反应听不懂。其实我们可以将教师和学生互换一下角色,可以采取奖励和随机点名的方式,放手让学生主动讲题。学生在上课之前会通过讨论或者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设法将题目彻底搞懂,这样他才能在讲台上明白地讲出来。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才。

二、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

食品工程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课程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会极大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习兴趣[5]。因此,在学校能力范围内应尽量多引进相关实验设备,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进行简单操作[6]。比如,出口阀门进行调节时,离心泵的入口处的真空表和出口处的压力表读数如何变化?在课堂上用再多的语言也很难让学生理解,但是利用离心泵的实验设备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动手调一下出口阀门,他们就能很自然地理解仪表示数的变化趋势,并能深深地印到脑子里。

三、引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

学生在刚刚学习这门课时接触的仪器设备非常少,对于设备的铭牌、型号、品牌等了解得更少,因此我在上课时会加入科研的元素,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7],鼓励他们加入相关老师的科研团队。有几个同学加入了我的科研团队,实验过程中他们就有意识的学习相关设备和实验技能,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科研兴趣更浓厚了,对食品工程原理课中工艺的设计、设备的选型等理解更深,把握更准,说明这个引导方法对于学生学习食品工程原理非常有效。

总之,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技能、科研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多管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学习能力,这样不但可以将教师教的不累,学生学得轻松,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范方宇,阚欢.“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 农产品加工(上半月), 2017(3):74-76.

[2]于慧春,张仲欣.“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 2010(25):145.

[3]吴本刚.“食品工程原理”教学方法改革与综合应用型学生能力的培养[J]. 农产品加工(下半月), 2017(12):86-87,92.

[4]宋茹,韦荣编,王阳光.“认知心理学”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知识内化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31):17-18.

[5]趙武奇, 高贵田, 张清安, 黄小丽. 基于CDIO的“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改革[J]. 农产品加工(上半月), 2017(12): 86-88.

[6]胡章文,张翠歌,李芳.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创新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15):68-70.

[7]郭朔,许瑞,刘素稳,杜连起. 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以“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为例[J]. 农产品加工(上半月), 2017(10):87-88.

作者简介:

王国珍(1988年3月-),女,武汉轻工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及谷物资源深加工。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