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课堂快乐教学人人成才的教学改革探讨

2018-10-13韩新才熊艺王雪梅肖春桥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快乐教学双一流

韩新才 熊艺 王雪梅 肖春桥

【摘要】在“双一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课堂实施“快乐教学人人成才”的教学改革,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论文对“快乐教学人人成才”的教学改革的内涵、研究现状、创新思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快乐教学 人人成才 课堂教学改革 一教二主三化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top”,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s the core of education reform. “Happy teaching everyone success” of a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effectively rais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of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Paper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appy teaching everyone success” connotation, research status, innovative idea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happy teaching; everyone succes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one teaching two self learning three transformation

【基金项目】武汉工程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快乐教学人人成才理念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201601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231-02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是国家为了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及高等教育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拉开了高校“双一流”建设大幕。“双一流”的落脚点和核心,在于提高育人水平和培养一流人才,而育人水平的提升,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没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就没有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也就没有高等教育的现代化[2]。课堂教学,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与掌握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生命场域,是创新精彩生成、分享个人智慧、合作探究实践的过程。然而,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理念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使得高校教学课堂,存在着无聊与无趣的不良情况,老师与学生双方,因为缺乏“教”与“学”的快乐,导致“师厌教、生厌学、教学差”的不良状况,在高校也是不争的事实。良好的课堂教学质量,要求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与变革,殷切期待“课堂革命”的到来。2017年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对教学提出了要求[3],他指出,要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在“双一流”背景下,实施“快乐教学人人成才”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益探索和可行途径,对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学生“参与进来”、课堂教学质量“高起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此,论文对“快乐教学人人成才”的教学改革的内涵、研究现状、创新思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高校课堂“快乐教学人人成才”的教学改革的内涵

“快乐教学”,是指运用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师生两者教学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学方法[4]。就是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营造一种快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道德观念等方面的传导和教育,让他们在愉快中受教育,求得知识,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享受快乐[5]。

“人人成才”,即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都成为有用之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教育要树立人人成才的培养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6],要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人人成才”的观念,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又符合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既是学生和家長的理想,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本科教学的愿景。

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人类情绪中重要的、积极的、正确的情绪[7]。人在快乐状态,工作效率和质量最高。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自主学习、自由发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有利于人人成才。中国教育梦的核心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就高等教育而言,如何促使学生“梦想成真”、“人生出彩”、“人人成才”,是当下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应有之义。“人人成才”的标志在于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毕业证书的含金量,迫切需要通过教学改革,让所有学生的潜力得到尽可能的挖掘与发挥。

二、高校课堂“快乐教学人人成才”的教学改革研究现状和趋势

“快乐教学人人成才”,是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关于“快乐教学人人成才”的教育教学理念,自古有之。早在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和“有教无类”等“快乐教学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1854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8]。目前,快乐教学法在中小学教育中推广较为广泛,作为教育教学的科学理念,同样适合大学教学课堂。

基于“快乐教学人人成才理念”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国内高校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关于“快乐教学”,主要是人文科学类专业与课程,如旅游[7]、广告学[8]、体育[9]、英语[10]、营销学[11]等等;理工科类专业和课程,有关快乐教学的资料相对较少,孔继利2010年发表了基于快乐教学的物流类专业课堂教学研究[12]。关于“人人成才”理念的课堂教学研究,曹晋红2011年[13]、郑志辉2014年[14]等,发表了相关报告。

在2016年的国际论坛上,主题聚焦于“学生·教师·课堂”这三个关键词,再次明确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師和学生共同发力,构建活泼生动上进的师生学习共同体[2]。日本京都大学培养了9位诺贝尔奖得主,当之无愧为世界一流大学[15],其学位制度极其严格,但是,在办学实践中,力求给学生最大弹性空间,上课没有“点名”,大量课程没有“考试”,这种“散养”和“放养”,并不是放任自由,而是给了教师静心治学、全心育人和学生安心求学、快乐成才的良好氛围。而这种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快乐学习人人成才,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之一。

关于基于“快乐教学人人成才”理念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系统研究与实践,以及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使大学课堂“活起来”和大学课堂教学质量“高起来”,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殷切希望,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三、高校课堂“快乐教学人人成才”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

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发展,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是高等教育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诉求[14]。建立基于快乐教学人人成才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体系,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的“师厌教、生厌学、教学差”的不良课堂教学状况的有益探索和可行途径,对提高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活力与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与实施快乐教学的方式、方法、手段与措施,让快乐和欢笑充满课堂,给学生创设愉快、自由、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让大学课堂教学“活起来”和课堂教学质量“高起来”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改革考试方法与学生成绩评价机制,系统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差异化发展和全面发展素质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对提高大学生服务社会素质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以“快乐教学人人成才”为理念,以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将“快乐教学人人成才”理念纳入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工程

将因材施教、考试改革、思政与人文素质培养等根植于课堂教学中,全方位、多领域、深内涵地打造精品课程与精品课堂,构建高校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模式,解决高校教学存在的“师厌教、生厌学、教学差”的课堂教学难点问题。根据大学课堂教学特点,探讨课堂教学中,营造快乐教学课堂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与措施,将“快乐教学人人成才”理念,纳入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工程,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以“快乐教学”为导向,形成让高校课堂教学“活起来”、课堂教学质量“高起来”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体系

实施课堂“快乐教学”模式,解决高校课堂教学死气沉沉以及课堂教学内涵发展的问题。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通过讲故事、作诗、生活经验分享等,把幽默带进课堂,营造快乐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端正教学态度、改革教学方法、精简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推广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一教二主三化”课堂教学改革[16],即“关爱学生、因材施教;自主学习、自主考试;沉闷化为轻松、抽象化为具体、复杂化为简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掌握知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与素质。

(三)以“因材施教”为手段,加强考试改革,构建能够让大学生“人人出彩”的学生成绩考核评价创新机制

现行的学生评价,教师是评价的单一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 接受评价的地位,无法作为评价主体介入到对自我的评价中,学生在评价中的缺位必然导致成功体验的缺失,进而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的丧失[14],按照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关爱困难学生与因材施教相融合,创新考试改革与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参与、学习能力纳入评价体系,实施“学生自己出卷子”的自主考试改革,解决高校学生成绩评价与人才培养机制单一、不利于学生人人成才与个性化发展的问题。突出因材施教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突出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与实践能力、突出解决学生学习困难并发挥其优势、突出关爱困难学生与彰显教师大爱情怀,达到人人成才目的,使高校教学课堂呈现出“师生关系融合、师生智慧竞相绽放、全体学生人人出彩”的良好局面。

(四)以“教书育人”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实施课堂思政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创新举措

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作用,探讨高校课堂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培养、道德品质塑造与核心价值观践行,与课堂教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方法与机制,大幅度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社会责任感、劳动观念和社会实践能力,达到教书育人、以德树人、课堂育人的目的。充分发挥高校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提高大学生服务社会与国家政治思想素质与能力,解决高校课堂教学跟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相脱节的问题,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知识、人文情怀和爱国精神的国家建设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国政府网,2015-11-05.

[2]瞿振元.着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1-5.

[3]陈宝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N].人民日报.2017-09-08(007).

[4]王桂琴.让快乐导航——浅谈制图快乐教学法[J].新课程,2010,(8):133.

[5]零东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快乐”教学浅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54.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7.41.

[7]伍育琦,陈国生.论高校旅游专业的“快乐旅游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99-101.

[8]何竞平.浅谈快乐教学法在高校广告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8):192-193.

[9]袁英.快乐教学应该成为高校体育的主旋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41-142.

[10]孙莉.“快乐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10,(2):18-21.

[11]蒋达云,邹鹏.营销学快乐教学的思考[J].中国商界,2010,(8):160-161.

[12]孔继利,平艳伍.基于快乐教学的物流类专业课程教学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0):182-186.

[13]曹晋红.本科教学中人人成才培养观念的实现[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6-17.

[14]郑志辉,刘德华.当代高校教学评价改革与中国教育梦[J].当代教育科学,2014,(21):6-9.

[15]任羽中.大学要守住根本[N].人民日报.2016-12-27(023).

[16]韩新才,周文科,程波.高校基因工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8,(2):36-40.

作者简介:

韩新才(1963-),男,湖北仙桃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生物技术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改革快乐教学双一流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