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微信 “小空间”亦展宏图

2018-10-13王倩玉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群里聊天微信

王倩玉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89-02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微信成为继微博之后的又一大新生力量,它很快就成为人们最青睐的一种交流方式,同时,也成为了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新宠”。我是从去年开始建立和使用微信群与家长沟通的,使用一年,感觉它比任何沟通方式更直接、更便捷、更温馨。图片、小视频、语音以及可爱的各种表情的及时传递,使我和家长们的沟通变得个别化、人性化、特色化,班级工作的开展也变得轻松起来。用心打造班级微信群,这一方小小天地会变得海阔天空,它会用最丰富的内容为你描绘最美的班级蓝图。

“刚柔”相济 做智慧群主

班级群,是为我们展开班级各项工作服务的,它既是我们与家长联系的纽带,也是我们掌控家长心理动态的窗口。所以,我们要当好群主,随时关注群的动态,发现群聊的不良倾向要及时消除,鼓励群成员展示正能量,让整个群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阳光状态。所以,我们建群伊始,就要制定群规则,比如,不能发布广告、拉票或无聊笑话等等与儿童成长无关的言论;不能随意将微信好友拉进微信群等等,让家长感受到群的洁净与神圣,那么在以后的聊天中,他们就会谨慎发言,文明发言。当然,我们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家长,总有个别家长会违反群规则,发布一些广告或负面言论,让群里弥漫着乌烟瘴气。如果任其发展,那么我们的班级群就失去了建群的初衷。去年一个双休日,我班的一个家长发布了一个采摘的广告,我发现后赶紧与家长私聊,家长表示只想邀请几个家长和她一起作伴去采摘,我委婉地希望她撤回,但已经过了可以撤回的时限,这时候。我就在群里提议:“感谢这个有心的妈妈,我提议本次期中检测,可以用采摘来作为对宝贝儿的奖励。同意的举手”接着我发了一个笑脸。马上有家长呼应:“老师,快考试了吧?……”接下来,我就将话题引入了如何进行复习,消除孩子对考试的畏惧,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的分数等等。这样就及时改变了这则广告的性质,让群重新变得明朗起来。

抽芽吐蕊 展勃勃生机

日出日落,晨起夕归。孩子们每天上学放学,看起来千篇一律,实则每一刻都在变化。我们常把孩子比作幼苗,比作花朵。他们汲取知识不断进步的过程正如一棵课小苗不断吐出新蕊发出嫩芽勃勃成长的过程一样,家长从孩子的一言一行,一字一题,都能感受到孩子的点点成长。一小点成长的欣喜都会给疼爱孩子的妈妈带来百倍地激动。所以,我们在群里发的有关孩子的每一条信息,每一张照片,都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因此,我在群里注意多发一些孩子在校学习、玩耍的照片,如,学生朗读一个课文片段,学生初次使用钢笔,用心写字的情景,学生队列练习的威武姿态,甚至个别孩子平时不午睡,为了让家长放心,我发了一张午睡时睡得很憨的照片,以及每月的星级少年,作业书写进步的孩子等等,发送这些孩子阳光向上,不断进步,快乐成长的照片,既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为孩子的快乐成长而欣慰,又可以让家长看到我们教师的辛苦和教育的成果,让家长在欣赏宝贝儿进步的同时,也增加对我们教师的一份敬意。

总之,多捕捉孩子成长的精彩瞬间,小小的微信空间定会阳光灿烂,能量满满!

春风化雨 重语言艺术

我们作为教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无论家长的语言是否文明,我们都始终要保持聊天语言的文雅得体。因为我们的语言特点往往无形中在群里起到了一种示范、引领作用。在与家长的聊天中,我尽量多使用敬语:“您好”“谢谢”“您费心了”“请见谅”“祝您愉快”等。记得去年的家长们有时喜欢在群里就某一道数学题进行探讨,怎样思考,怎样解题等等,每当这时候总有热心的家长积极回应,热情地给予正确的答案。或者有的孩子忘记带语文练习册,立刻会有家长及时将内容拍下来发到群里,解决了孩子无法作业的难题。這时,我一般在他们讨论告一段落时对热心的家长表示感谢。去年我班的于田芮同学,她的妈妈非常支持工作,在群里很活跃,经常帮助其他家长解决难题。于是,我愉快地称她为“班主任助理”并且经常与这位妈妈私聊,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让家长体会到老师对她支持工作的一份谢意。得体的语言,文明而不是风趣的语言,营造了一种家庭式的聊天氛围,让家长与老师之间平添了一丝友好,一丝亲密。

以心换心,以情换情。我在班级群里对每一位家长都热情对待,不忽视他们的一言一求,大到帮助他们解答教育孩子的困惑,小到纠正孩子作业中的一个错字,一次次的关怀,一次次的沟通,让家长逐渐被我的细心与宽容感化,逐渐认可了我这位并不年轻的班主任,并一直支持着我的点滴工作,一直到撤群时的依依难舍。每一年,学生不同,群成员不同,但我相信,理解和关爱会让每一年的班级群都熠熠生辉,绚烂如虹!

猜你喜欢

群里聊天微信
一滴水
敞开门聊天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