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教学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探究

2018-10-13王红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王红梅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需要人们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的人,才能更好的跟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才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投身到社会发展建设当中来。教育是帮助人类不断进步发展的有效途径。新课改下全面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是初中阶段生物教学的基本目标。本文主要探讨生物实验教学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过程,以期对广大生物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 培养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77-02

生物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各种概念和知识需要学生不断探索,实现知识的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而生物实验则是对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一个综合能力的检测。实验中,很多步骤的设计都需要发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合作竞争意识。然而,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才能在后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才能够有所突破和创新,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好这门以实验为手段的课程。所以,如何在生物课堂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是生物教学中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积极改进生物實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有很多,只有不断的探索,才能够培养出各种出类拔萃的创新人才。学生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在其生物学科的学习和后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科学实验中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对传统的实验方法进行改进,在改进过程中恰当指正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方案的设计,让学生大胆思考、动手,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时,1.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整夜。(在这里我们要设置问题:为什么要放到黑暗处?)2.用黑色纸片将叶片一部分上下两面遮挡,然后在太阳光下照射。(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将叶片遮挡)3.几个小时后摘下叶片,拿掉纸片。4.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加热叶片?)5.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6.片刻后,用清水冲洗叶片,观察叶片颜色变化。结果是见光处变蓝,没有见光处颜色没有变蓝。让学生总结最后结论,老师对结论加以讲解。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不要直接将答案呈现给学生,不能为了实验而实验,要不断的向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发散思维,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创设空间。

二、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形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要教导学生学会客观的看待事物,让学生能够勇于质疑,对他人的观点保持理性思考,对于错误的认知要勇于持批判性思维去思考、去探究、去指正,最终找到更加合理的科学的观点。批判性思维需要我们能够主动发现研究问题的根源,依据材料和自己的思维做出理性思考,得出恰当的结论。

在生物实验课堂上,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适时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探究实验中,可以由老师提出,按照课本的实验装置所测出的花生种子所含能量的数据是否可信?即使经多次实验后所计算触动平均数据是否就是花生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值?从而引导学生对实验装置的质疑,进一步思考是否能制作好的装置减少实验过程中能量的散失。

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保持一种敢于怀疑、反思的态度,是学生理性学习的思维品质,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学生面临信息量巨大的科技型社会,更要发展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鉴别正确与否的能力。

三、实现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新课改理念中,生物教学不仅要求我们教导学生生物学知识,还要教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相对独立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真正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手段,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信息化时代的社会要求学生保持终身学习,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和保障。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正视学生所处的信息环境状况,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引导学生质疑课本探究某种食物中所含能量的实验装置的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热量散失的渠道,从而设计更加科学的实验装置,增加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四、展开合作实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在合作中实验,往往会出现料想不到的惊喜。合作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各种问题想要表达而又无法表达清楚,为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是开展合作实验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终身学习的需要。语言的准确性体现了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连贯性体现了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了思维的丰富性。

在酸碱反应实验中,我先让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首先,各组将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形成实验结论;其次,让他们按照其他组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结果,形成实验结论。然后组内谈论,与对方的实验方案相比较,双方各有什么问题和优势,哪种实验方案更便捷、更准确,让同学们自行交流,最终将思考所得说出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掌握,对知识点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结束语:

学生的科学素养关系其终身发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亚萍.化学实验中创造思维的培养[J]. 化学教学,2002,(7).

[2]钱军.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化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 化学教学,2005,(6)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