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编写的特点

2018-10-13史娅楠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新教材分数教材

史娅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52-02

一、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形成过程

教材的设计不单是简单的呈现答案,教给学生识记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知识形成过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在列举了汽车销售增长率和电脑格式化的程度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引出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后小组交流,试着说一说,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在解决关于投篮命中率的实际问题时,通过计算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理解其它百分率的含义,体现知识的呈现从关注结果到关注形成过程。又如分数乘法例9中,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包括你对问题的理解、回答和对解题过程的反思,这样的设计体现出问题解决的步骤、学生思考的过程,更加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二、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离不开生活,无脱离生活的数学。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新教材几乎在各部分内容中不同程度的涉及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如分数乘法单元,先有乘法简单运算和分数混合运算,在安排例8求萝卜地的面积和例9求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这样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其中例8借助折纸或画图,例9通过线段图,分析题目数量关系,教学生理解谁是单位“1”,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逐渐加大难度,有利于学生掌握解题技巧,经历探索过程,养成思考习惯。不仅如此,教材还设计了“节约用水”和“确定起跑线”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活动,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关于先前所学的百分数和圆的知识来计算并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材还在多个例题后面安排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譬如分数除法单元倒数的认识最后设计了和同学交流0有没有倒数。比单元比的认识末尾小精灵提问比的后项可以为0吗,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勤于探究和勇于实践。

三、提供了更加丰富贴近生活的学习素材

新教材安排了多个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模块介绍了古代数学家的故事和生活常识等。如在圆的周长这部分,教材通过“你知道吗”介绍了关于圆周率的历史,特别指出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和刘徽的辉煌成就,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刘徽提出割圆术,圆内接正边形,边数越多,越逼近圆的周长。在学习了圆的面积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了圆周率,拓寬了知识面;介绍了关于黄金比的知识,五角星线段的长度比和人从头顶至腰与腰到脚底的比都符合黄金比例;还让学生了解恩格尔定律,并通过与国外对比了解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与国内前期相比,发现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教材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提出了为什么车轮和井盖是圆的这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对这一问题作了解释。车轮做成圆形目的是保证车辆可以平稳前进,井盖做成圆的原因之一是圆形井盖无论怎么放它都不会掉下去,从哪个角度都可以使其与盖口重合;这样的学习材料,具有足够大的吸引力,引起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教材利用主题图呈现了很多精彩的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图片,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

四、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标准(2011版)》提出要想教学活动有效,就必须将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起引导和合作的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新教材的编排,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机会实施数学活动,重视让学生在观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究讨论,分享多样化的学习策略。教材不再是给学生呈现出计算方法和步骤,而是只提供思路,由学生自主完成解题过程。例如分数除法中的工程问题,例题的呈现顺应学生思维过程,逐步设疑,让学生通过先独立思考,后交流讨论完成解答过程。又如圆的周长的引入,“圆桌和菜板都有点开裂,需要在它们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这样富有浓厚生活情趣的实例,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紧接着又引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有办法解决吗”,进而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会绕绳和滚动等方法,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

五、加大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力度

根据《标准(2011版)》在小学阶段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适应社会,促进发展,还需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贯彻课标要求,新教材加强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仅单独设计了“数学广角—数与形”单元,体现各种思想方法。如例2中引导学生在数形结合基础上,猜想规律,提出假设并验证总结,找出通式,掌握归纳推理的方法。还渗透了极限思想、符号化思想和变中有不变思想,在教学二分之一加四分之一依次累加中,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和逐渐趋向1感受极限思想;学习第四单元“比”,让学生理解比号“:”表示两个数相除。第五单元“圆”,知道圆心、半径和圆周率分别用“O”“r”“d”表示,知道百分号“%”前边写上数就表示百分数,通过反复呈现培养学生符号化的思想意识;学习“比”,知道分数、除法和比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但是表示方式有差别,且各自的性质也不同。比是一种符号,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从而体现变中有不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2]宋乃庆,宋运明,李欣莲,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编写特色探析[J].西南大学学报,2015(03).

[3]卢江.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新变化与新特点[J].小学数学参考,2013(02).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师用书六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5]王志东.《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J].数学与管理, 2014.

猜你喜欢

新教材分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分数的由来
教材精读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教材精读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可怕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