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应用浅析
2018-10-13奚宁平
奚宁平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学前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将过程性评价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实际应用展开阐述。
【关键词】学前教育 数学教学 过程性评价 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47-01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领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个性化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过程性评价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评价方式,在学生的学习、教学中发挥着独特性,笔者分别从:过程性评价内涵、过程性评价方式、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应用对策,三方面展开研究。
一、过程性评价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中共同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但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十分重要,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而且通过良好的评价方式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需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可以让学生得到教师的鼓励或者是纠正,进而提升掌握知识的能力。
所谓过程性评价,实际上是指评价者(老师、同学、自己)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结果、认真程度、问题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定,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通过过程性评价方式可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与进步。通过过程性评价可将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反映出来,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将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其中更好地完成学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基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下,“以人为本”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不应仅仅将目光放到学习成果方面,而是充分响应“以人为本”理念的号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过程性评价方式
综上笔者对过程性评价内涵进行了阐述,过程性评价方式通常可分为行为态度性评价、合作探究性评价、参与教学性评价、完成作业性评价,详情如下。
(一)行为态度性评价
顾名思义,行为态度性评价主要对学生的行为态度展开评价,例如:抬头听课、不讲闲话、认真笔记、不看小说、态度端正等,这些均属于态度问题。通过对学生行为态度评价的强化,使学生呈现在一个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自信心充分增强。例如:学生小明在数学课堂上不是讲闲话就是恶作剧,教师发现这一现象便对该学生进行了经常性表扬,自此之后小明进步更加明显,约束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逐渐增强,并且能回答许多课堂问题。
(二)合作探究性评价
合作探究性评价作为过程性评价方式之一,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困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并主动帮助学习差的学生。将合作探究性评价运用到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主要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加以评价。
(三)参与教学性评价
参与教学性评价贯彻到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当中,如:学生能积极举手发言,主动参与讨论,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应对各种层次的学生加以关注,有些学生深层次参与学习,有些学生表面参与学习,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完成作业性评价
完成作业性评价主要对学生课后巩固、课后时间投入等情况展开评价,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应对作业的完成质量、次数、速度均采取不同的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应用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组织与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视,但学前教育本身涉及的服务领域较广,增加了学前教育的难度。在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中,还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多元化评价方式加以构建,激发学生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思维空间,发展学生学习能动性,详情如下。
(一)对多元化评价方式加以构建,激发学生积极性
经笔者研究,我国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通常采取考试形式来评价学习效果,对学习结果加以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掌握理论知识难以满足时代需求,在新课程标准之下,“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系逐渐形成,因此教师在过程性评价中应建立在相关基础上,合理评价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社会责任感、价值判断力。
将多元化评价方法运用到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中,应将课前问题进行设置,对学生思维表现水平、学习兴趣加以考查,对学生表现加以记录;另外教师还应采取有效手段对学生探究兴趣充分激发,鼓励学生利用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加以评价。例如:销售每吨甲产品可获得利润5万元,每销售一吨乙产品可获利3万元,如若该企业同时生产这两种产品,已知:每吨甲产品需要用到A原料3吨,B原料2吨;每吨乙产品需要用到A原料1吨,B原料3吨,由于该企业对原材料的应用有明確规定,一个生产周期内A原料的使用不可超过13吨,B原料使用不可超过18吨,问:该企业可获得的最大利润为多少?这一题目主要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查,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时,不应过于注重结果的准确与否,而是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及思维方向、解题能力加以考虑。
(二)给予学生充分思维空间,发展学生学习能动性
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评价中,不应单单注意到学习结果,还应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展开评价,例如:学生在学习几何问题时,在相应条件束缚下,无法立即得出答案,或者无法充分证明结果,尽管如此,教师应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加以考查,如:是否理解题目意思、是否可作出辅助线、是否能提出新的解题方法,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综合情况而逐渐在课堂中引入过程性评价方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同时也便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效把握课堂教学进度,并能够反思课堂教学情况,使得过程性教学评价方式能够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宋丽艳,刘秀波,郑坤.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6-7.
[2]温斌.过程性评价教学改革过程中关于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建构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05):228-229.
[3]刘丽红.过程性评价在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1):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