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驱动教学:让教学变得更智慧

2018-10-13廖喜凤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数据智慧效果

【摘要】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育行业的深入应用,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愈来愈注重其智慧性和科学性。大数据科学与教育科学的结合,使得教学朝着更加智慧的方向发展。数据的应用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行为特征和学习效果,做出的学习评价更加科学,能够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效果。教师亦可以应用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教学进行反思,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据 教学 智慧 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70-02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人类社会正朝着一个更高层面的阶段发展,世界变成了真正的地球村,人类社会变得更小,更加公平,更加智慧。各行各业都努力朝着智慧的方向发展,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校园、智慧教育等新的概念随之而生。“智慧”在中文中意为“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英语的对等翻译为wisdom,既应用经验智慧做出决策和判断的能力(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shown in making decisions and judgments。因此,智慧教育(Education for Wisdom)可以定义为应用经验知识对教学行为和教学管理所作出的决策和判断,国际上对智慧教育的概念的限定主要指以技术为支持的智慧教育。祝智庭&贺斌[1]认为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为:“以先进的、适宜的信息技术作为基本支持,设计开发各种新型的、能适应各种特定的学习、教学需求的智慧学习环境,利用计算系统或其他智慧设备分担大量繁琐的、机械的、简单重复的学习任务,引导学习者将更多心理资源(如注意力、工作记忆、动机系统)投入到更为复杂、更有价值、更需智慧的学习任务中,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协作能力、平衡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数据的挖掘、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是决定教学是否智慧的核心因素。钟绍春等[2]认为智慧教育是否成功应以学生培养结果和学习过程优劣为主要依据。学生学习行为的追踪和学习结果优劣的展示,应该以学生学习大数据为依据,数据“能够为教师提供学习结果的反馈,同时也是调控和管理学习过程的一种途径或手段。”黄荣怀[3]也认为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提供一系列差异化的支持和按需服务,能全面采集并利用参与者群体的状态数据和教育教学过程数据来促进公平、持续改进绩效并孕育教育的卓越”。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科学采集数据和应用数据的能力,决定了智慧教育的智慧程度,教师能否应用好数据为教学工作服务,决定了教学工作是否智慧。

1.了解学生学习行为和特征

在信息化教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各种以互联网和云储存等技术为支持的在线学习平台、教学互动学习平台、移动学习APP等在各级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学生使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的同时,会产生海量数据,教师可以挖掘这些学习数据或者使用已经建好的学生学习数据库,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科学剖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特征,了解学生个体学习状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个性化辅导,使教学变得更加精准,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2.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由于受到技术的制约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教师们依靠问卷调查等手动收集的数据非常有限,而且耗时费力,因此在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的过程中表现出其不足之处。王益华等[4]认为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对教学活动缺乏科学应用数据理念,并且受到技术的制约,缺少对行为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导致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疏于过程性评价,仅限于对学业成绩的总结性评价。在传统的学生学习评价过程中,教师主要依赖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中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情况、作业完成质量等等可以直接观察的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

3.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后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传授的内容、教学理论及实施的方法、辅助教学的技术、学生课堂反馈、学生课后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等等作为主要考虑因素,评判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并且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反思并做出适时调整,不断优化教学效果,是广大教师积累实践教学经验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必要活动。大数据的使用,可以让教师系统地了解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特征,对学生学习效果做出更加客观的判断。教师也可以把學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小组讨论的内容和质量,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并用数据记录下来。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的学习相结合可以给教学反思提供依据。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广泛使用,给教师带来便利和高效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部分教师,特别是人文社科类教师不具备数据挖掘的技能,对信息技术平台和在线课程平台产生的数据不敏感,不能应用到自己的学习评价和教学评价中去。同时也存在对已有的数据分析技能不够的问题,不能对数据做可视化报告。教师教学的智慧程度与教师与大数据应用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日常教学要中乐于使用大数据,培养自己使用数据的意识并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和参与大数据应用与分析方面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数据素养。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 2012,12: 5-13.

[2]钟绍春, 唐烨伟, 王春晖.智慧教育的关键问题思考及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 2018,372: 106-117.

[3]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6: 3-11.

[4]王益华,周顺,柳升华,闫士涛.智慧课堂构建研究与区域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12: 78-81.

作者简介:

廖喜凤,女,讲师,1981年1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数据智慧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浅谈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预购电管理应用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