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语文课堂观

2018-10-13丁志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语文课预设师生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63-02

新课程理念下什么样的课才算好课?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这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语文课要学生收获什么

语文与精神和谐共生,“智慧”与“人文”一起发展,这样的语文课不仅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而且也算完成了语文教学的任务。

好的语文课语文味一定要浓。所谓的语文味,就是不同于其他课的,给人的一种浓烈的语感味,它应该是语文的主味、本味。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紧扣课文那些关键性的字、词、句及语段,去体验作者的喜怒哀乐,品味他们独到而深邃的思考;同时,由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什么”,转移到文章的语言形式“怎么写”。应该说,这才是语文的本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时常反省自己:我们给了学生什么,教会了学生什么。一句话,就是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在语文层面上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授课反映思想,细节折射理念。教师不应只注意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更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懂得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去表现这些内涵的。

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一种无声的滋润。

二、语文课的魅力在哪里

我们发现,很多课堂学生并没有成为真正的主人。课堂上始终有一只有形或无形的手在牵着学生走。究其原因,很多教师解释说,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自主探究耗时低效,不能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其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是教师低估了学生潜在的能力,担心他们走弯路,不给他们尝试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就这样被教师们的“好心”给扼杀了。其实,语文课的最大魅力在于师生平等对话,通过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彼此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都能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曾听过一位名师执教《与朱元思书》——

学生刚刚接触课文,教师就请一名同学当小老师,范读课文;接着教师边示范边作解释:“开头两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应当显得特别大气,眼界非常宏观;中间两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要显得特别自在;而‘自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应当带着欣赏的态度,非常陶醉……”

这位教师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与体验强加给了学生,代替、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事实上,学生初次接触一篇课文时,教师大可不必忙于范读,应放手让学生先按自己的理解去读,同学们也许真的能读出不同的味道来呢!也许一开始的时候是会慢一些,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会做得越来越好。培根有一句著名的话,“慢点,你就会快起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更多的是一名参与者、引导者、升华者,教师把发现和探究的权利给了学生,同时不着痕迹地及时引导、适时强化。《礼记·学记》说“善问者师逸而功倍”,其实,善教者也是这样的呀!

三、语文课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

我们在上课和听课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惊奇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很多华彩并非教师人为导演的高潮,而是在师生不可预知的情况下迸发的思维创新火花,是教师随着教学环节的调整变化自然流淌的教学机智,是师生生命中不可复制的乐章。可见,语文课最精彩的部分是生成而不是预设。所以,教师除了应该有自身对文本的解读体验,有对学生解读文本的多种假设,还要把握好课堂上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有效引领学生踏上与作者心灵对话的“通幽竹径”,进入“禅房花木”的深处。

如何在生成的基础上完成预设的目标,或者如何在预设的基础上,师生和谐互动,使预设与生成相映生辉,就成为我们探究的重要内容。

四、语文课要追求什么

“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这是德國大诗人海德格尔流芳百世的名言。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如果能够让学生诗意地栖居于课堂,那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这种课堂需要的不是表面的热闹,而应是思维层次的活跃。文本才是教学之本,课堂活动要聚焦文本,师生都需要潜心涵咏,浸润其间。“大抵观书先需熟读,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要让学生真正地由文本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除了要提供给学生必要的朗读的机会,还需要给学生提供静悟的时间。学生在静读、静思、静品中会恍然“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教师也会倾听到生命的拔节之声,感受到花朵自然而美丽的绽放。

因此,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给学生感悟与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成为有思想、善想象、敢创新的人,相信这样的课堂虽看起来平实无华,却能带给我们感官与心灵双重美的享受,犹如“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我们的课堂追求应该是表面的波澜不惊,内心的激流涌动。相信具有真正审美品格的诗意课堂,也会宛若雨后的彩虹,生动而不做作,美丽而不浮华!

作者简介:

丁志英,女,生于1978年1月,山东日照人,大学本科,中教二级,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预设师生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