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018-10-13韩絮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王阳明启示

韩絮

【摘要】王阳明是我国明代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重视德育、顺从天性的儿童教育观;以人为本,行之有效的教育原则和方法。王阳明的儿童教育思想即使在今天仍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对我们现代的学前教育具有极大的启示,本文将就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简要进行分析。

【关键词】王阳明 儿童教育思想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36-02

一、明人伦,注重素质教育

王阳明提倡“古之教者,教以人伦。”现代教育的一大缺憾就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人们越来越注重知识的获得,而不是素质的培养和思想的训练。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文明礼貌、道德品质都对孩子的未来有着重要意义,养成教育对于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十分关键。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工作影响着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如果教师能够注重养成教育的培养,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也将促进民族的素质与国家的文明。考试考高分不是教育的目的,教师不应当单一地传授学生知识,固化了学生的思想,降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拥有思想,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更具有竞争力。但是,思想和方法的获得不同于知识的获得简单而直接,它需要长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需要将自己的教学当中展现教学思路,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在带领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引领他们发现其中的方法和思想,科学的获取知识。

二、施教不可躐等,因材施教

王阳明主张“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

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仅仅有知识的积累远远不够,还需要引导学生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培养。现在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个性、爱好、技能、智力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人而异的制定教育方式,促进他们主动的完善自身。老教师教学需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其学习兴趣和思维品质,让其能够更好的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下得以更好的发展。但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能力、个性、兴趣的差异性,因人而异的进行针对性教学,充分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人都能在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欢乐,能力得到提升,品质得到提高。因此,教学活动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学主题千变万化、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对象参差不齐,每个教师都应当针对不特定的对象形成自己对教学的不同解读,灵活多样的选举能够适合自己的教学形式。不仅如此,教师在课堂上也会偶现灵感,因此,教师不应当被任何的标准形式所束缚,应学会在教学过程中探索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

三、使其趋向鼓舞,培养学生兴趣

王阳明主张“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他主张采取使儿童“趋向鼓舞”和“中心喜悦”的积极教育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志趣,而不是强制就范,从而促进学习的自然长进。

教学应当注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教学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首先,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教学情境。情境创设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求知欲望,积极的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其次,在练习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一些灵活多样趣味性、开放性的练习。最后,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课件,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多媒体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它使语文课堂不再局限于用粉笔和黑板单调地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给语文课堂加入音乐、动画、色彩、图片等多种因素,丰富课堂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不是枯燥无味的,老师不要拘泥于粉笔黑板,要利用好多样的教学方法去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热爱课堂,热爱学习。

四、盈科而进,教育要循序渐进

“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恶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授书要量力而教,这样儿童不会因为学习艰苦而厌学。他还提出,教育应从每个独特的个体出发,因材施教,重视儿童的个性培养。学生阶段还属于人生的初期,所以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教育的影响显得尤為重要。在每一个教育阶段,学生都有自己核心素养发展的水平上限,教师不能无限制的提高要求,需要尊重学生自身的发展。不同的核心素养对学生自身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容易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更容易取得更好的培养效果。然而当今的教育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的负担变得越来越重,社会呼吁学生减负担,但是没有能落到实处。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以教师一定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制定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教师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晖.王守仁童蒙教育思想简论[J].大庆高等专科学报,1996(8)

[2]王阳明.王阳明全集(上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戴斌武,熊星.论王阳明的儿童思想教育[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猜你喜欢

王阳明启示
试论王阳明的孝德观
王阳明“因时致治”法律思想探讨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关于王阳明的入仕之道
王阳明研究的知识进路
王阳明的著述观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