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课适应中高职衔接育人模式的研究

2018-10-13温爱周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

温爱周

【摘要】本文结合本校实际,分析了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弊端,对基础课如何适应中高职衔接育人模式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对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育人模式 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17-02

1.问题的提出

我校自1973年建校以来,为天铁集团输送了大批人才,教学软件和硬件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中职教育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4年升入高职以来,学校上下积极转变办学思路,更新教育理念,在中高职教育衔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中职教育毕竟有别于高职教育,主要表现在缺乏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办学经验,教师也很难尽快适应高职的教学模式等。如基础课如何适应中高职衔接育人模式就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2.我校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模式

首先,我校是“三、二”分段衔接模式。对接的是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突出特点是强调专业对口衔接,缺点是限制了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其次,就是通过春季高考的衔接模式。春季高考是指每年的三月底通过天津市统一考试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

3.中高职教育衔接中的弊端

3.1课程设置不衔接

这种不衔接表现在文化基础课方面有脱节,如高职数学中的一些内容,中职学生没有学习过,由于有些中职学生数学基础不是太好,学习积极性又不高,所以给高职数学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有些中职学校不重视文化基础课,特别是与专业课联系不密切的文化课有被压缩课时的现象。另外,教材使用不接轨,有的中职的文化课教材没有更多的考虑学生升入高职后的衔接问题,而高职教育的教材也是多种多样,也有缺陷。

3.2培养目标不适应

以我校中职为例,学生第三学年下厂实习,主要在公司的一些分厂顶岗实习。学校历来注重就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形成了轻知识、重应用、重实践的现象。而且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往往出现“各自为阵”的情况。由于普高生源数目较多,质量比较高,中职生源学生比较少,质量比较低,所以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时,更多的考虑的是普高生源,因此在培养目标上缺乏有效的衔接。

3.3学生自身的原因

有些中职生基础比较差,浮躁,较差的基础和不良的习惯使很多学生跟不上学习的进度。于是畏难怕学,在学校混日子。学生心理比较迷茫,有自卑心理,对将来没有打算,没有明确的目标。准备升入高校的学生也仅仅是少数,由于缺乏学习动力,所以升入高职的有些中职生学习上也有很大的困难,跟不上高职的节奏。

4.基础课适应中高职衔接育人模式的对策

4.1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难免会出现心理困惑或问题。所以,教师要多留心多观察,发现有苗头或倾向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及时纠正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错误认识。课堂上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4.2重视思想政治课教育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2017年天津市把德育课纳入天津市春季高考科目,体现了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育人导向。因此,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4.2.1“中國梦”教育

让学生明白“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懂得只有祖国强大了,国家才能安定,每个人的幸福生活才能有保证,每个人的理想才能实现的道理。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2.2工匠精神教育

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工匠精神,理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树立要成为大国工匠的远大职业理想。在教学中要把十九大精神带入课堂、融入教材,使学生入脑、入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4.2.3规则教育

让学生懂得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的道理,在学校就要遵守校规校纪,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做什么事情都要守规则。

4.2.4感恩教育

让学生学会“感恩”,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

4.2.5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做人之本,没有诚信难立于社会,也终究会失去朋友的信任,也必将遭到朋友的疏远,成为一个孤立的人。教育学生诚信做人诚实做事。

4.2.6爱国主义教育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是简单的说教,要通过实实在在学生身边能感受到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课堂上列举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如引以自豪的高铁,载人航天精神,安定的幸福生活,民生的改善等,也可以通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大国所承担的国际责任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4.3为学生制定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准备就业的同学,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必须的文化课基础知识以及专业课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掌握一技之长,第三学年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为学生择业打下基础。对于想升学的同学,除了掌握本专业必须的知识外,中职生要准备参加春季高考,高职生准备参加专升本,学校要为这些学生提供方便。为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既为首次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又为今后择业打下基础,学校要为高职生提供就业平台,为学生联系招聘岗位,关注学生的就业状况。

4.4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活的灵魂,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语文课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文学艺术修养、文明礼仪、伦理道德为内容的人文教育。

4.5发挥基础课的育人功能

4.5.1提高學生学习基础课的兴趣

有些基础课适合使用多媒体上课,课堂上通过一些图片,视频等一系列丰富的资源来更加生动地展示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愉悦学生,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利用一些新的手机软件来学习英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一些配音软件来练习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如英文配音秀,魔方英语等。通过一些学习单词的软件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德育课教学要利用三贴近原则,特别要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多列举一些事例,以讲故事、演小品或演讲等形式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语文课可以根据文章情节改编成故事,使学生深入角色,置身其中,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理解文章主旨。数学课教学针对学生基础差的实际,适当降低难度,结合生活实际,多讲一些生活中的数学,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

4.5.2课堂上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

中职学生一部分在初中就是班主任和德育处的常客,有一部分没到初中毕业就被提前送出了学校,甚至连中考的机会都没有。很多学生是问题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个性比较叛逆,确实难于管理。作为基础课教师,尤其是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管理一定要到位,一定要严格,否则,后续管理会很困难。平时在上课过程中,一定要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多去欣赏,表扬学生,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关怀。

4.5.3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基础课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善于挖掘德育素材,捕捉时机,有感而发,往往会比简单的理论说教好得多。巧妙地把教育点与教材里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把道理讲到学生的心坎上,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如在讲《椭圆》一节时,可与我国的载人航天精神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4.5.4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无论是中职生还是高职生,课上睡觉的、说话的、玩手机的现象非常严重,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把课堂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参与进去,增加互动性,这样学生说话分心的就少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4.5.5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基础课和专业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基础课教师要多与专业课教师沟通,深入开展教研活动,真正了解专业课需要哪些基础课知识,将来会用到哪些知识,要做到心里有数,缺哪些知识就补哪些知识,同时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为专业课教师服好务。

参考文献:

[1]覃岭.中高职衔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2]刘育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3]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

[4]俞国良.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