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新型课堂文化构建之探究

2018-10-13王洪宇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摘要】高中新型课堂文化构建需要打破传统课堂文化,根据新型课堂文化构建的新诉求,从和谐、民主、以人为本等方面寻找新路径,以促进高中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型课堂文化 文化构建 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课题名称:立足核心素养,构建新型课堂文化的研究,立项编号:XHZ135-112。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8)34-0022-01

一、新型课堂文化的内涵

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的一种重要方式,课堂是实现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是指课程和教学系统”,[1]涵盖教育情景展现、师生互动空间、文化碰撞、对话与整合等教育教学因素。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特定环境中,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一种文化形态,课堂文化是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范、情境观念、知识及师生心理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新型课堂文化是一种动态、自由、整体、有序、合作的文化交互过程,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动态性。高中课堂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通过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动态活动创造课堂文化,促进其进步和发展。(2)整合性。课堂文化需要以物质条件、精神条件的整合为前提,教师与学生共同围绕着课程目标产生交汇性、聚合性的课堂文化关系。(3)辩证统一性。课堂文化存在矛盾性也具有统一性,教师和学生的不同价值、不同观念在课堂中发生冲突与碰撞,最终又能产生一般性的认同与共识。

二、传统课堂文化深思

1.教学程序化。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对于教学过程具有极强的计划性和可操控性,教育教学环节设计单一,通过标准化的认知路线为学生划定预期的认识结果,“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2]导致学生限制在狭小的思维空间中,创造力和想象力受到压制,创造、创新能力得不到激发。

2.师生关系僵化。“师生关系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品质,或者说师生关系是教育发展程度的晴雨表。”[3]传统课堂文化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僵化,教师一直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

3.评价标准单一。传统教学评价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过分依赖笔试与考试分数进行评价,使用统一标准衡量所有学生,评价方法粗糙,评价内容单一,评价功能成为选拔工具。

三、新型课堂文化构建的新诉求

1.核心素养的新标识。进入21世纪,核心素养成为全球教育教学变革的新标志,也是新型课堂文化建构核心目标之一,核心素养是指个体“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情绪的集合体”。[4]核心素养在于联通性、可变性和文化鲜活性,具有兼顾“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重取向。既要关注人的个性化发展,也要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由于核心素养包含人的核心价值选择与判断,具有明显的文化印记和特征,新型课堂文化构建应立足核心素养教育,以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注重学生核心价值选择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关心学生能力、认知、生活旨趣等不同取向的发展。

2.课堂文化实践的新形态。新型课堂文化构建需要新型的文化实践形态。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话。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优质的课堂文化需要师生平等、民主的关系作为前提,进行积极平等的对话。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状态,注重课堂合作,师生之间应该在平等的前提上加强合作,教师的角色应该从权威的代言人变成一个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表现出自己的旨趣和态度,尽量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遇见的问题,不将统一的标准强加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环境。再次,教学中注重探究。探究即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反思活动,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批判反思、自主建构的过程,探究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问题的探究、学生兴趣问题探究、社会文化生活问题探究、实践性问题探究、价值问题探究等。

参考文献:

[1]汪霞.我们的课堂生态了吗[J].全球教育展望,2005(5):17-22.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8.

[3]纪大海、杜萍.教育关系论[J].教育研究,2002(12):16-21.

[4]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39-45.

作者简介:

王洪宇,35岁,男,工作于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