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护理研究

2018-10-13陈美爱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护理研究护理

陈美爱

[摘要] 目的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护理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136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女性62例,男性74例,将之均匀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观察组执行特别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对护理的后的临床成效进行具体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的血糖较实验组控制良好;②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③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满意度提升,对研究得出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白内障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的研究加大了患者的满意度、影响了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情绪,患者的预后效果也获得了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 糖尿病性白内障;护理;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5(b)-0135-02

糖尿病的主要特质是慢性高血糖引起的一系列基础疾病,白内障便是其并发症之一。目前糖尿病白内障的形成机制是糖尿病引起患者体内血糖含量升高,而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的情况下,葡萄糖進入晶体,以至于葡萄糖在晶体中的比例升高,势必会影响醛糖还原酶的活性,晶体内的醛糖还原酶作用于葡萄糖生成山梨醇,而糖尿病引起患者体内血糖含量升高,引起血液中的钠、钾等离子减少,血液的渗透压降低而引起,晶状体吸收更多的房水,从而形状更凸而屈光不正,晶状体水肿加重其核以及皮质的浑浊而出现的白内障。其次糖尿病白内障另一大原因是机体在无酶的情况下,葡萄糖和蛋白质之间出现的糖基化,这个过程往往是较为缓慢的。

目前2种方式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白内障,一种是主要针对于病情较轻,能够通过药物辅助支持治疗控制病情。第二种是手术解决白内障的方法,一般是将患者的晶体摘除后替换为人工造晶体,在目前临床使用较多。手术的安全性较高,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接受该类手术更容易获得一系列的并发症,由此看来,患者在接受手术的同时,若能够得到相应的特殊护理,能有效的避免并发症的出现。该次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136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为了研究特殊护理的效果,随机对他们进行分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就诊的136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 患者均进行了常规的手术医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136例患者中女性占62例,男性占74例;护士在患者入院前测得空腹血糖8.9~14.7 mmol/L。术前测患者视力情况,患者视力在0.05的56例,患者视力在0.05~0.20的80例,根据患者的诊断报告,均被确断为糖尿病性白内障,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运用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前特殊看护:患者病程变化较快,在患者来医院后,给患者交代病情的注意事项,教育患者正确的控制血糖,指导接受手术的患者做眼部护理,以及特殊的注意事项,保证患者情绪稳定,此外对于即将出院的患者,指导患者院外用药,如有不适需要及时就医。①心理护理:患者确诊病情的时候,细致介绍病情发生的原因,可能会出现的病情进展,给患者介绍手术的医生,科学的讲解手术的过程及产生的结果,有些患者面对手术可能会有较大的精神负担,这时可以给予患者减压指导。②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饮食占很大的一部分,糖尿病患者从入院确诊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对他们进行饮食教育,加强饮食的合理摄入,告知患者多使用带纤维的蔬菜和降低钠盐的摄入。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的一般情况并记录患者的日常饮食,根据患者情况发生变化及时调整饮食。③血糖控制:患者在治疗期间,血糖的控制是无比关键的一步,每日测量血糖,使血糖每日在一定的稳定值,保证患者在手术前,血糖控制在8.3 mmol/L以下。④术前护理:对于准备做手术的患者,嘱患者进行眼部护理,眼部护理的内容,如进行眼部定期的训练,剪去患侧眼睫毛,对眼部扩瞳,教育患者正确使用复方托吡卡胺,在术前30 min内,需要滴5次,每次时间间隔5 min。术前眼部护理关系到手术的进展,嘱托家属按要求监管患者完成眼部护理。⑤术后护理:患者术后卧床,保持平静呼吸,尽量减少活动,减少室内强光,避免患者出现不舒服的状况,保证术后眼部清洁,嘱患者不可触碰手术部位、不可有异物进入手术部位,按照医嘱使用眼药水护理眼部,其过程均进行无菌操作。患者术后应当注意饮食搭配,且密切监控血糖,并记录血糖测量结果。患者如若出现手术部位渗血、渗液,血糖测量值有异常,马上告知医生处理。⑥院外指导:指导患者糖尿病是需要长时间医治的过程,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长时间监视血糖浓度,遵从医嘱服用药物,避免停药,如服用药物期间出现不适,或血糖浓度没有得到控制,需要及时就医,调整药物方案。

对照组给予白内障常规护理,给患者目前的一般注意事项,给患者交代目前患者的病情,以及需要做的治疗,交代患者手术期间的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视力结果为患者制定临床护理计划,检测患者血糖和基本生命体征,术前给予患者心理和眼部的常规护理,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给予患者充分的沟通,告知患者基本的眼部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按医嘱用药,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两组患者的情况,需要观察患者的血糖情况,记录患者血糖变化的情况,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病可能性,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观察组的血糖水平,在特殊护理后,患者的血糖相比平时得到良好的控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内有2例患者出现眼部有渗液,其中1例有轻微的眼内压升高伴血性分泌物,其中1例渗液较少,给予换药、抗感染护理后症状缓解,在对照组里出现眼部明显不适的患者有12例,其中3例有渗血渗液、眼内压升高,6例患者有明细的眼内压升高、以及渗液症状,3例患者轻微渗液。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率,根据对患者的调查分析可知,观察组满意度为95.8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现今面对的一大难题,患者由于糖尿病的缘故,存在眼部不适感后,视力会飞速降低,数月患者或许会失去视力,随着患者病情加剧,患者最终面临着失明的风险,而手术是患者后期恢复视力的有限途径。此外患者如在手术后因某些原因造成感染,患者也愿意接受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显著的降低了医闹的发生率,所以说护士的工作在临床管理方面是至关重要的,同样作为医护人员,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在工作中加强操作技能,使患者在就医期间获得良好的就医体验是我们不容推卸的责任。除此之外,确保患者对医治有积极、稳定地心态,真心信赖医生和护士,配合医师和护士的治疗,在家属的辅助下增强护理,更能加速患者病情的好转。

该次的研究中,观察组的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观察组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是2.9%,另一组术后的并发症是17.6%,观察组的患者的满意度率95.58%高于另一组的85.29%。由此可见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可以使患者在手术中最大获益,患者在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控制住患者的血糖水平,使并发症的出现机率下降,全身心的提升了患者就医的满意率,对医护人员加强指导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海梅.白内障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2015(14).

[2] 王坤祥.白内障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6).

[3] 陈莉明.糖尿病特殊人群的血糖监控[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6,8(12):709-712.

[4] 薛楠,李麦芳.白内障病人的术后护理[J].全科护理,2009,7(24):2217.

[5] 张琴.糖尿病白内障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251.

(收稿日期:2018-02-28)

猜你喜欢

护理研究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研究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