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钴铵、前列素、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2018-10-13赵忠涛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硫辛酸

赵忠涛

[摘要] 目的 探析甲钴铵、前列素、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的3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甲钴铵,硫辛酸和血塞通治疗,实验组采用甲钴铵、前列素、硫辛酸联合治疗,考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运动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在不同的治疗方式下,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2 1,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运动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钴铵、前列素、硫辛酸联合治疗DPN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且不良反应率也较低。

[关键词] 甲钴铵;前列素;硫辛酸;DPN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5(b)-0057-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率高达59%~90%,成为了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因素[1-2],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肌肉无力甚至出现萎缩、感觉丧失、腱反射减退等[3]。DP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目前医学上主要认为血糖水平、血管病变、血液流变、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等因素是导致DPN的主要因素[4]。该病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则表现出四肢末端麻木并伴有疼痛,远端症状较近段症状更明显[5-6],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采用合适的治疗措施十分重要。因此该研究将该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36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甲钴铵、前列素、硫辛酸联合治疗DPN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的3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48~78岁,平均(61.7±2.3)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8±1.9)年;观察组:男性9例,女性9例,年龄47~78岁,平均(61.8±3.6)岁,病程1.2~7.8年,平均病程(3.9±2.1)年;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糖尿病患者,且出现肢体麻木、运动无力、腱反射衰退、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等的临床症状,可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同时患者知情并同意参加该次实验。排除标准:其他因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合并神智模糊患者等。

1.2 方法

在合理控制血糖、血压的同时,对照组采用甲钴铵、血塞通、硫辛酸进行治疗,其中甲钴铵500 μg加入10 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450 mg硫辛酸加入100 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400 mg血塞通加入250 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实验组采用甲钴铵、前列素、硫辛酸联合治疗,其中甲钴铵的治疗方式同对照组,硫辛酸450 mg、前列素10 μg加入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次/d。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运动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其中,显效是指治疗后患者增加的神经传导速度在5 m/s以上,且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是指患者增加的神经传导速度不足5 m/s,且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是指患者的病情不但没有减轻,甚至还有加重的趋势。总有效包括显效和有效。根据肌电图对患者的运功(MNCV)和感觉(SNCV)神经传导速度进行记录。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从表1发现,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分别为94.45%、7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2 1,P<0.05)。

2.2 不同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评价

在不同的治疗方式下,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运动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照组的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病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均有轻微的不良反应发生,其中,实验组出现血管疼患者一例,总不良反应率为5.56%,对照组出现静脉炎一例,总不良反应率为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DPN是指糖尿病患者在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出现的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症。周围神经不仅会对人体内脏的活动起到干预作用,同时还支配着人体运动、感觉等周围神经,但不包括脊髓神经和脑部神经[7]。故一旦出现周围神经受损,会导致患者出现运动和感觉神经障碍。目前,治疗该病的措施有以下几种:①合理控制血糖,减少DPN的发生,但对已经出现DPN的患者无法逆转。②利用甲钴铵、硫辛酸等药物治疗。目前,硫辛酸用于治疗DPN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验证[8],其主要的作用机理为:硫辛酸为一种强抗氧化剂,能够有效的清除患者体内自由基,从而对神经内氧化应激起到抑制作用,同时提高患者神经血管血流量。而甲钴铵能对神经元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从而提高神经传导的速度。随着联合用药观念的不断深入,其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小等优势,医务人员开始不断探索联合用药在治疗DPN时的应用效果。

该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4.45%和7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2 1,P<0.05)。且在不同的治疗方式下,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运动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照组的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均有轻微的不良反应发生,其中,实验组出现血管疼患者一例,总不良反应率为5.56%,对照组出现静脉炎一例,总不良反应率为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前列素在与甲钴铵、硫辛酸联合治疗DPN时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姚庆阳,李植灿.α-硫辛酸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4):159-160.

[2] 杨轶青.α-硫辛酸、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4):11-13.

[3] 朱燕斌.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8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8,15(4):51-52.

[4] 程团结,尚祥岭,齐昆青.硫辛酸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14(27):149-150.

[5] 贾瑞红.硫辛酸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446-447.

[6] 张荣霞,薛李喜.硫辛酸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S1):92-93.

[7] 梁辉.α-硫辛酸、甲钴胺、前列地爾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4):2073-2075.

[8] 朱海霞.硫辛酸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3):1-2,5.

(收稿日期:2018-04-11)

猜你喜欢

硫辛酸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联合应用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的疗效分析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强电场对硫辛酸分子性质的影响
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硫辛酸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
硫辛酸钠的表面活性对制备无溶剂硫辛酸的影响
α-硫辛酸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观察
硫辛酸对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及血、尿MCP-1的影响
硫辛酸对内毒素诱导的SIRS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