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在新疆多地开展大豆免耕复播新模式推广及技术指导工作
2018-10-13陈海涛,张恒斌
2018年7月10日起,由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大豆研究室副研究员张恒斌、助理研究员曾凯与内地专家一行前往喀什地区泽普县、三师图木舒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及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农业推广站,开展了麦后复播技术推广及果林间作大豆生产调查,并与当地科技管理人员就麦后复播及林下套种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7月18日,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大豆科技服务团队研究员战勇等一行4人赴伊犁地区巩留县、伊宁县、新源县、第四师64团,指导相关单位及大豆种植户开展麦后大豆免耕覆秸播种工作,并对当地大豆生产情况进行技术调研。
南疆喀什地区果林间作以冬小麦为主,面积大约为350万亩,每年6月20日左右收获小麦,6月25日进行复播,9月底再次播种冬小麦。由于复播时间较短,农户可选择的复播作物非常有限。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成本投入,增加复播有效时间,提升作物产量,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大豆研究室以东北农业大学引进的2BMFJPB4型原茬地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为载体,邀请东北农业大学农机专家前往新疆农业科学院小麦育种泽普基地,就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在原麦茬地免耕复种大豆实地跟踪调查调试后,建立并推广大豆免耕复播新模式以替代常规麦后复播,为农户节本增效提供了新的途径。
东北农业大学刘建强教授(左)与大豆体系南疆综合试验站丛花研究员(中)、大豆体系石河子综合试验站张恒斌研究员(右)在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果林地块进行生产调查
为了让内地专家更好地了解新疆果林间作,调研组先后对苹果、核桃、枣树等常规果林间作模式进行了实地勘察,希望专家们能根据南疆果林间作的特殊模式制造配套农机具,以方便当地农户实现农作物种、管、收机械一体化。
新疆伊犁地区常规大豆播种与免耕覆秸播种方式对比
调研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果林间作后,大豆长势普遍欠佳,田间虫害较为严重,因缺少配套的播种机械导致缺苗、簇苗现象严重。对此,调研组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田间管理建议。
张恒斌研究员说:“这次调研让我们发现了新问题。比如,目前林下间作的作物主要以棉花、小麦、玉米和马铃薯为主,农民对间作作物以耐阴、抗旱、高产为主要要求,这对今后新品种的选育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麦后免耕复播大豆推广示范成功后可为南疆建设大型榨油厂、豆粕加工厂、饲料加工厂以及形成自产、自加工、自销售产业化发展提供新的模式和基础,并将为改善南疆地区果林土壤结构、实现食用油自给自足以及提高畜牧饲料品质提供保障。
伊犁地区巩留县冬小麦种植面积较大,每年7月1日左右收获小麦,7月10日前复播大豆。由于伊犁地区积温较低,麦后复播时间越晚,大豆成熟风险越大,尽早播种是农户尤为关心的问题。现场观看了免耕覆秸播种机播种后,种植户纷纷表示,免耕覆秸播种可以节省时间,还能节约成本,希望可以在自家地里使用。
战勇研究员说:“免耕覆秸播种减少了麦后复播中间整地的环节,小麦收割后直接在麦茬地进行播种,至少可以比原先的播种方式节约2~3天时间,而且节省了整地的机力费。”
伊犁地区试验使用的播种机同样是东北农业大学引进的2BMFJ-PB4型原茬地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该机器可以在播种后将麦秸覆盖在播种行上,起到保墒的效果,还能提高出苗率。同时,麦秸还田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大豆后期生长,增加产量。
在伊宁县、新源县、第四师64团等地,科技服务团队一行对大豆种植密度、株高、节数、复叶数等农艺性状等进行实地调研时,通过田间长势及农艺性状分析得出,大豆植株较矮,茎秆较弱,花荚量较少,且田间虫害较为严重。科技服务团队一行向种植户建议,良好的水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相结合,才能保证农作物有较高的产量,大豆结荚期需要加大肥水投入,保证充足的养分和每亩40立方米的灌水量。同时,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人工喷施菊酯类农药以及阿维菌素、炔螨特,以防止红蜘蛛大面积发生。
原茬地免耕覆秸精密播种机技术是东北农业大学陈海涛教授团队创新研发的。据陈海涛教授介绍,2BMFJ系列多功能原茬地免耕覆秸精密播种机在任何作物、任何状态原茬地上,不经任何处理,播种玉米、大豆和花生等作物,一次进地可完成种床整备、侧深施肥、精密播种、化控防除和均匀覆盖秸秆等7项作业工序,可实现传统精耕细作技术与现代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真正融合,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GB/T 6973-2005)的优等品水平,广泛适用于个体农户、专业合作社和垦区各种地块大豆、玉米和花生等作物平作、大小垄作模式的原茬地免耕精密播种作业。2009年以来,该技术已经在东北、黄淮、西北地区30余地市进行了30余万亩的示范推广,已经于2014年被列入农业部主推技术。农业部、教育部、黑龙江省省委省政府、安徽省省政府、哈尔滨市市政府等领导分别现场调研了原茬地免耕覆秸播种机技术,给与了高度认可,希望尽快市场化大面积推广。
该技术被院士和著名专家们评价为: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农业生产的秸秆处理、匀植保苗、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肥料流失难题,建立了基于秸秆还田的土壤培肥制度和高度轻简化的生产技术体系,节本增产增效效果显著。具有完全独立的知识产权,获国家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0余件,产品证书11个,推广证书4个,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1项,全国高校科研成果优秀展示奖1项。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农民日报》《科技日报》和《中国农业机械化导报》等数十家媒体先后进行过报道。
系列原茬地免耕覆秸播种机生产销售经济效益可达100%以上,较作业效率相当的国内外中高端同类产品,功能多、成本低、效益高,预期市场年需求量达数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