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浸渍处理对生姜热风间歇微波联合干燥动力学及品质的影响
2018-10-13魏来唐道邦傅曼琴邹波吴继军安可婧
魏来,唐道邦,傅曼琴,邹波,吴继军,安可婧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10)(2.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
生姜是一种姜科姜属的植物根茎,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生姜中除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外,其特征性辛辣成分-姜辣素,是重要的功能性成分。姜辣素主要包括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烯酚和姜酮等,贮藏加工过程对姜辣素的影响较大。新鲜生姜的含水量高于90%,易腐败变质,常用干燥处理延长生姜的储藏期。传统的生姜干燥方法有自然晾晒和蒸汽锅炉烘烤,存在干燥时间长、品质差、易被霉菌污染等问题[1,2]。为节能减排,增强我国生姜干制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开发新型的生姜干燥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热风间歇微波联合干燥(AD&MW)是在热风和微波干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干燥技术,它可实现内外同时加热,显著提高干燥速率。与传统干燥方式相比,AD&MW克服了干燥周期长、品质损耗大等缺点[3]。但该技术仍面临一些问题:随着AD&MW的进行,物料内部形成致密的孔隙结构,导热性变差,加热不均匀;热风干燥环境富含的高温氧气使物料发生酶促褐变,降低品质。因此,希望通过一种前处理方式改善物料的微观孔隙结构及传质传热性能,增强通透性和导热性,提高干燥过程中果蔬颜色和营养品质的保留率。
二氧化碳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及独特的经济型,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1935年法国人Flanzy提出了二氧化碳浸渍(carbonicmaceration,CM),将其用于葡萄酒的酿造,并通过研究发现:一方面,CM 处理会改变果实的内部结构,增加孔隙率,提高细胞通透性;另一方面,无氧环境使胞内营养成分发生变化,如酚类物质含量增加,抗氧化性增强等[4,5]。基于CM处理对植物细胞结构的改变及营养成分的影响,我们设想能否将CM用于干燥前处理。陶红燕[6]用CM处理红提,发现经CM处理后红提热风和红外干燥的时间分别缩短65.15%和71.95%。Liu等[7]将红辣椒经CM处理后进行微波干燥,发现CM处理使辣椒干燥速率提高了1.5~1.85倍,且干燥后辣椒的总酚和Vc含量分别提高40%~60%和121%~582%。An等[8]将三华李经CM处理后发现,CM处理能破坏三华李表面蜡质层,提高细胞膜渗透率,干燥时间可缩短近40%,总花青素、总酚、总黄酮以及 ABTS抗氧化性分别提高了14.91%、3.95%、11.10%和 2.10%。目前还没有关于CM处理对生姜干燥动力学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因此,本文采用CM处理联合AD&MW对生姜的干燥特性及品质进行研究:(1)研究干燥前后阶段间歇比和转换点含水率对AD&MW工艺的影响;(2)研究不同条件下CM对生姜干燥动力学的影响,并进行薄层干燥数学模型拟合;(3)研究CM对生姜的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料与试剂
生姜购于广州市果蔬市场,于4 ℃冷库保存。
甲醇,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Folin-Ciocalteu试剂,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JJ1000型电子天平,常熟市双杰测试仪器厂;RX-10ZK型微波真空干燥机,广州荣兴工业微波设备有限公司;UV-1800型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FS100S型粉碎机,广州雷迈机械设备有限公司;UItraScan VIS自动色差仪,美国Hunter Lab公司;CO2浸渍设备,实验室自制。
图1 CO2浸渍装置Fig.1 Laboratory CO2 maceration system
1.3 试验方法
1.3.1 原料预处理
挑选根茎粗壮的新鲜生姜清洗后去皮,统一切成直径为3.4 cm、厚度为5 mm(±0.5 mm)的圆形姜片。
1.3.2 样品制备
将经过预处理的姜片,放置到二氧化碳浸渍罐中,先将浸渍罐外的加热装置打开,并设置一定温度,然后向浸渍罐中注入二氧化碳。开始时将排气阀打开,目的是排除罐中的空气;约30 s后,关闭排气阀,继续注入二氧化碳,直至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停止注入气体,开始浸渍。
处理完毕后将原料进行热风间歇微波联合干燥。经前期预实验确定,热风干燥的温度为 60 ℃,风速1.5 m/s,微波干燥的功率为700 W,微波干燥初期间歇比为PR1,在干燥至指定含水率时,将间歇比调整为PR2,整个干燥过程辅以60 ℃热风。当姜片的干基含水率达到 0.13 g H2O/g d.w.(±0.02 g H2O/g d.w.)时为干燥终点,取出待用。
1.3.3 水分比的测定
水分比用于表示一定干燥条件下物料还有多少水分未被除去[9],通常用MR表示,其公式如下:
式中:M-某时刻物料的干基含水率,%;Me-物料的平衡干基含水率,%;M0-物料的初始干基含水率,%;Me相对于初始干基含水率M0来说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1.3.4 干燥速率的测定
干燥速率表示每克干基单位时间内失掉的水分含量,其公式如下[10]:
式中:Md,i+1为ti+1时刻干基含水量,g;Md,i为ti时刻干基含水量,g。
1.3.5 干燥数学模型的建立1.3.5.1 模型的选择
物质干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传质传热的过程,同时又与物料的物理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11]。众多学者通过不同物料的干燥实验研究,总结了多个理论、半理论和经验模型用于描述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规律[12]。本文选用了 5种常用的薄层干燥模型对于生姜AD&MW的过程进行研究,5种薄层干燥模型如表1所示。
表1 常用薄层干燥模型Table 1 The thin layer drying curves models commonly used
1.3.5.2 模型评价指标
干燥模型拟合的优劣程度通常由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卡方(χ2)决定[18,19]。决定系数(R2)反映了拟合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程度。当R2越接近于1时,表示该拟合方程的可参考价值越高,相反,越接近于0时,可参考价值越低。R2的计算方法如下:
均方根差(RMSE)又称为拟合标准误差或回归标准误差,均方根差的值接近于零表示拟合效果很好。均方根差(RMSE)的计算公式如下:
卡方(χ2)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Rpre,i-水分比的预测值;MRexp,i-水分比的试验值;N-观测次数;n-回归模型中常数项的个数。
R2越大,RMSE和χ2越小,说明模型拟合程度越好。
1.3.6 复水性的测定
复水性是指样品干制后吸水恢复新鲜的能力,是考察干燥过程对细胞损伤程度的一种方法[20]。精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干姜片置于25 ℃蒸馏水中复水24 h以上,当姜片质量不再变化(或两次称量的质量差小于0.1 g)时,取出并吸干表面多余的水分,称重。复水比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复水后姜片的质量,g;m0-复水前干燥姜片的质量,g。
1.3.7 色差的测定
将经过CM处理的姜片干燥到特定水分含量后,进行粉碎,用色差仪测定姜粉的色泽。
色差测定采用“HunterLab”表色系统,利用“L*、a*、b*”值表色。L*值表示明亮度;a*值表示由红色(正)向绿色(负)渐变;b*值由黄色(正)向蓝色(负)渐变。总色差用ΔE表示,ΔE越小,则与新鲜生姜的色泽越接近[21,22]。其计算公式如下:
ΔE=[(L*-L0)2+(a*-a0)2+(b*-b0)2]1/2
式中:L0、a0、b0-新鲜生姜的测定值;L*、a*、b*-CM处理后或干燥后生姜的颜色值。
1.3.8 姜酚含量的测定
1.3.8.1 生姜中酚类物质的提取
准确称取鲜姜7.50 g或不同CM方式处理干燥后得到的生姜粉2.50 g分别于烧杯中,加入1% HCl-80%的甲醇15 mL,超声溶解3次,每次超声处理30 min,过滤,滤液移至50 mL容量瓶中,残渣再次浸泡超声,过滤,合并滤液至同一容量瓶中,最后定容至50 mL,然后将溶液过0.45 μm的微孔有机滤膜,待用。
1.3.8.2 生姜中总酚的测定
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23]。准确取各提取液0.40 mL,分别加入稀释10倍的Folin-Ciocalteu试剂2.00 mL,混匀,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3.00 mL,混合均匀。常温下避光反应2 h后,以甲醇做空白对照,于765 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值。总酚含量以相当没食子酸毫克数表示(mg GAE/d.w.)。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24]:配置浓度为20、40、60、80、100和120 μg/mL的没食子酸溶液,分别取0.40 mL上述溶液与2.00 mL稀释10倍的Folin-Ciocalteu试剂混合后,加入3.00 mL 10%的Na2CO3溶液后,在相同条件下反应,计算样品中的总酚含量。
1.3.8.3 生姜中各姜酚的测定
标准溶液的配制:配制6-姜酚的浓度分别为0.4、0.8、1.2、2.0、2.4 mg/mL;8-姜酚的浓度分别为0.20、0.60、1.00、1.80、2.20 mg/mL;10-姜酚的浓度分别为0.40、0.80、1.20、2.00、2.40 mg/mL;6-姜烯酚的浓度分别为0.002、0.004、0.008、0.01、0.012 mg/mL。
HPLC 测定条件[25]:ASB-C18(4.6×250 mm,5 μm)色谱柱,二元梯度洗脱,流动相 A为色谱纯乙腈,B为水。梯度洗脱程序:0 min,20%A;0~45 min,20%~90%A;45~50 min,90%~100%A。进样量20 μL,流速1.0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
1.3.9 生姜微观结构的测定
将干燥后的姜片固定在样品台上,在7 kV下真空喷金,利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取像。对于常规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而言,用于观察的样品必须是经过彻底干燥处理的,含水量高的样品在扫描电镜真空的镜筒中将造成诸多不良后果[26],如样品在高真空中形态损伤;水蒸气引起束流波动,图像模糊或无法成象;灯丝碰到水蒸气氧化变
质甚至熔断等影响。
1.3.10 数据统计分析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Origin 85软件作图及进行生姜干燥动力学模型拟合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热风间歇微波联合干燥工艺的正交试验分析
为了更好地进行生姜的CM 处理与AD&MW,我们首先应对 AD&MW 工艺参数和影响因素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因此我们采用三因素三水平 L9(33)正交实验,选取两段式加热方式,选取第一阶段间歇比(PR1)、转换点干基含水率以及第二阶段间歇比(PR2)作为考察因素,AD&MW实验因素水平表见表2。
间歇比(Pulse ratio,PR)对于AD&MW是指微波启动和停止的频率,其表达式为:
式中:ton-微波开启时间,toff-微波停止时间。
表2 热风间歇微波联合干燥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Table 2 Factors and levels in hot air with intermittent microwave orthogonal experiment
选取干燥时间(DT),干燥效率(DE),总色差值(ΔE)以及总酚(TPC)含量作为考察指标,对AD & MW进行正交试验分析,AD & MW工艺正交实验结果见表3。
由极差R分析表明,PR1、转换点含水率、PR2三个因素对于干燥时间(DT)和干燥效率(DE)影响的主次顺序均为 PR1>转换点含水率>PR2,其中较优的组合为 PR1:5s/5s (ton/toff),转换点干基含水率MC=1,PR2:5s/25s(ton/toff)。PR1、转换点含水率、PR2三个因素对于总色差值(ΔE)和总酚含量(TPC)影响的主次顺序均为转换点含水率>PR1>PR2,其中对于ΔE较优的组合为PR1:5s/5s (ton/toff),转换点干基含水率MC=1,PR2:5s/25s(ton/toff),对于TPC较优的组合为 PR1:5s/5s (ton/toff),转换点干基含水率MC=1,PR2:5s/20s(ton/toff)。
对于四种考察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最优的组合为PR1:5s/5s (ton/toff),转换点干基含水率MC=1,PR2:5s/25s(ton/toff)。
表3 热风间歇微波联合干燥工艺优化正交试验表Table 3 Orthogonal test of optimization of hot air with intermittent microwave drying process
注:DT为干燥时间,min;DE为干燥效率,kJ/kg H2O;ΔE*为总色差值;TPC为总酚含量,mg/g。
2.2 CO2浸渍处理对生姜热风间歇微波联合干燥水分比的影响
图2 CO2浸渍处理生姜热风间歇微波联合干燥过程中水分比的变化Fig.2 The moisture ratio of different CM treated samples changes over time during AD & MW
本文选取了5种具有代表性的CM处理条件,考察不同温度、压力及浸渍时间对生姜AD & MW动力学的影响,5种CM处理的工艺参数见表4。
如图2所示,CM处理后的样品和直接干燥样品的水分比均随着干燥时间逐渐下降,而在CM处理后的生姜中,经CM2(40 ℃、0.2 MPa、10 h)处理的样品水分比下降最快,干燥时间比直接干燥缩短了45%。其次是经CM5(40 ℃、0.2 MPa、30 h)处理的样品。经CM1(40 ℃、0.1 MPa、10 h)处理的样品水分比下降最慢,但均比直接干燥的样品水分比下降的快,干燥时间短,这说明CM处理可以加速生姜AD & MW过程中水分比的下降,显著缩短干燥时间。
表4 不同CO2浸渍预处理方式的工艺参数Table 4 The process parameters for the different carbonica maceration pretreatments
2.3 CO2浸渍处理对生姜热风间歇微波联合干燥速率的影响
图3 CO2浸渍处理后生姜热风间歇微波联合干燥过程中的干燥速率Fig.3 The drying rate of different CM treated samples during AD&MW
如图3所示,鲜样和经过不同CM处理的样品的干燥速率曲线趋势相似,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开始时物料受热升温,干燥速率迅速增加,该阶段为微波的加速阶段。从图3可以看出,经CM处理后样品在升速阶段的干燥速率显著高于直接干燥的样品,其中CM2(40 ℃、0.2 MPa、10 h)的优势最为明显,而CM3(40 ℃、0.3 MPa、10 h)与直接干燥的样品相比优势并不明显,说明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0.3 MPa),干燥初期的干燥速率随着CM处理压力的增大而加快,这与刘沫茵等人[27]对葡萄干制的研究报道相一致。
随着干燥的进行,若物料内部水分能及时补充到表面,物料内部的水分扩散速率等于表面的蒸发速率,干燥速率不变,该阶段称为恒速干燥阶段[28]。但在本研究中,物料并没有恒速干燥阶段,而是直接进行降速干燥过程,原因是物料表面由于热风作用,内部水分不能及时补充到表面,物料内部的水分扩散速率小于表面的蒸发速率,这与张凡[29]的姜片微波与热风联合干燥动力学的研究中,所得结果相一致。在降速阶段,多数CM处理样品的干燥速率比直接干燥的速率下降得快,且经CM3(40 ℃、0.3 MPa、10 h)处理的样品干燥速率下降得最快,这说明CM处理改善了物料的微观孔隙结构,增强物料的通透性和导热性,提高物料传质传热性能,尤其改善了干燥后期致密的孔隙结构,干燥速率显著提高。下文的电镜结果证实了CM对物料细胞结构有所改变这一结论。
2.4 干燥动力学模型拟合
本文使用Origin软件,将所选择的5种薄层干燥模型对生姜AD&MW动力学进行拟合。如表5所示,不同模型的统计结果显示,Page和Modified Page模型的 R2最大,均大于 0.98,χ2均小于 1.31×10-4,RMSE均小于0.011,表明这两个模型与实验数据拟合良好。两个模型的R2相等,其中,Modified Page模型的χ2更小,说明Modified Page模型更符合生姜AD&MW动力学,拟合效果最好。
表5 不同薄层干燥模型的拟合Table 5 Curve fitting criteria for various models and parameters
4 1.10661 0.04102 -0.0463 0.98846 1.10×10-3 0.032 5 0.0414 1.34284 0.99911 8.56×10-5 0.009 CM4 1 0.04576 0.98561 1.77×10-3 0.042 2 0.0183 1.28304 0.99873 1.18×10-4 0.011 3 1.05769 0.04825 0.98838 1.07×10-3 0.033 4 1.08276 0.04403 -0.03645 0.99038 8.79×10-4 0.029 5 0.04422 1.28404 0.99873 1.18×10-4 0.011 CM5 1 0.0481 0.98464 1.55×10-3 0.039 2 0.01858 1.29733 0.99937 6.07×10-5 0.008 3 1.06053 0.05081 0.98773 1.15×10-3 0.034 4 1.09574 0.04487 -0.05033 0.9914 7.99×10-4 0.027 5 0.04632 1.29791 0.99937 6.00×10-5 0.008
2.5 CO2浸渍处理对生姜干燥时间、复水性、颜色的影响
由表6可知,CM处理后样品的干燥时间显著低于未经处理的样品,且不同的CM处理条件(时间、温度以及压力)对干燥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经过10 h的CM处理后,生姜干燥时间为65 min,而经过30 h的CM处理后,干燥时间增加到83 min,说明CM 处理时间对样品干燥时间影响显著,且并非处理时间越长越好。CM 处理温度对干燥时间影响的结果显示,30 ℃的CM处理样品的干燥时间为85 min,而40 ℃的CM处理样品的干燥时间为65 min,相比于30 ℃的CM处理有明显地缩短,分析原因可能是在较高的温度下,CM 对细胞结构的改变更加显著,郭蕴涵等人[30]也发现了相似的现象。CM处理压力结果显示,0.1 MPa CM处理后样品的干燥时间为95 min,0.3 MPa CM处理后样品的干燥时间为90 min,0.2 MPa CM处理样品的干燥时间为65 min,由此可知适当地增大CM处理压力可以加快干燥速率,然而当压力过大时,CM 处理对细胞结构破坏较严重会阻碍水分的扩散,干燥速率反而下降[31]。
由颜色结果可知(表6),与直接干燥样品相比,CM处理后样品的L*值增大,a*值降低,b*值无显著差异,说明CM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生姜干燥过程中的酶促/非酶褐变反应。CM 处理后样品的总色差值ΔE普遍低于直接干燥样品的ΔE,与新鲜生姜颜色更接近。因此,CM对样品颜色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复水比结果显示(表6),经CM处理后样品的复水性均显著低于直接干燥样品的复水性,这是因为CM 处理改变了物料的微观结构,增加了细胞的孔隙结构,提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物料的的复水性能下降。在经CM处理样品中,其中CM2(40 ℃、0.2 MPa、10 h)的复水性较好,而CM5(40 ℃、0.2 MPa、30 h)的复水性最差。可知在适当的处理压力和时间下,CM 能够使物料形成规则的孔隙结构,保留了细胞完整的骨架结构,减少对细胞结构的破坏,复水性能较好,而处理时间过长压力过大,会对细胞结构造成较严重的损伤,细胞结构塌陷,骨架结构丧失,下文中扫描电镜的结果为这一结论提供了依据。
表6 CO2浸渍处理对热风间歇微波联合干燥生姜的复水性、颜色以及干燥时间的影响Table 6 The changes of rehydration ratio, color change and drying time of dried ginger treated by CM
2.6 CO2浸渍处理对热风间歇微波联合干燥生姜中各姜酚含量的影响
姜辣素结果显示(表7),经CM处理后干燥生姜的 6、8、10-姜酚和 6-姜烯酚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据Young等[32]研究发现,在酸性环境中,姜酮和醛会向姜酚和姜烯酚转化,而在加热或碱性环境中,姜酚和姜烯酚会发生逆羟醛反应,生成姜酮和相应的醛。因此,酸性环境有助于姜酚、姜烯酚的形成。其中,CM4(30 ℃、0.2 MPa、10 h)条件下各姜酚、姜烯酚的含量最高,其 6、8、10-姜酚和 6-姜烯酚的含量分别是直接干燥样品的2.49倍、1.45倍、1.45倍、1.36倍,这是由于在酸性环境下,适宜的温度有助于姜酮和醛会向姜酚和姜烯酚转化。CM2(40 ℃、0.2 MPa、10 h)与 CM4(30 ℃、0.2 MPa、10 h)结果可知,CM处理温度过高(40 ℃)会使6、8、10-姜酚和6-姜烯酚的含量减少,促进了姜酚向姜酮的转化,这与 Young 等人的结论相一致。CM5(40 ℃、0.2 MPa、30 h)结果显示6、8-姜酚含量降低,6-姜烯酚含量升高,这可能是由于生姜经过长时间浸渍(30 h),导致了姜酚向姜烯酚转化[33]。
表7 生姜中6、8、10-姜酚、6-姜烯酚和姜酮在不同CO2浸渍处理下含量的变化Table 7 The changes of gingerols, 6-shogaol and Zingerone contents in dried ginger through CM pretreatments
2.7 CO2浸渍处理对生姜微观结构的影响
如图4所示,图(a)为直接干燥样品的电镜图,可见生姜内部细胞相互粘连,结构模糊,淀粉颗粒隐藏在细胞内部。而经CM处理后,生姜内部细胞骨架结构清晰,形成孔隙结构且排列规则(图b、c、d、e)。由前面的干燥动力学可知,规则的孔隙结构有利于干燥过程中毛细管水分的扩散与蒸发。
图4 CO2浸渍处理后干燥生姜扫描电镜图Fig.4 Electron micrographs of dried ginger through different carbonic maceration
但当CM压力过大或时间过长时,会对细胞造成严重的损坏,如图(f)所示,生姜细胞结构塌陷,孔隙结构被破坏,淀粉颗粒暴露,这对干燥后期水分的扩散和物料的复水性造成显著的影响。
3 结论
CM处理是一种新型干燥前处理技术,它可以显著提高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同时提高颜色及营养品质的保留率。经CM处理后,生姜AD & MW的干燥时间最多可缩短45%。对生姜AD & MW干燥过程进行数学模型拟合,5个薄层干燥数学模型中Modified Page模型的R2大于0.99,χ2小于1.31×10-4,拟合效果最好。此外,CM 可以有效地保护生姜的颜色,提高姜酚、姜烯酚的含量。电镜结果显示,CM处理能显著改善生姜的微观结构,细胞骨架结构完整清晰,孔隙结构增大,从而提高物料的传质传热性能。综上所述,CM 处理对生姜热风间歇微波联合干燥动力学及品质均具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