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阶段功能训练监督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椎功能的影响
2018-10-13胡军华
胡军华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漯河 4623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痛或腰腿疼痛,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影响较大[1]。手术是LDH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腰腿疼痛症状,但是因术后瘢痕组织和硬膜周围纤维化的影响,容易出现神经根粘连、局部硬膜囊受压等,再次引发疼痛,影响手术疗效[2]。有研究表明,早期开展康复功能训练能够明显加快LDH患者的恢复,效果较好[3,4]。本文研究两阶段功能训练监督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腿疼痛程度、直腿抬高角度及肌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01-2015-08在我院住院并接受开窗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纳入标准:①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接受开窗髓核摘除术;②患者的随访资料完整;③患者意识清楚,能进行正常交流,并积极配合治疗;④无心、脑、肾等疾病;⑤患者无脊柱手术史;⑥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指导,观察组患者给予两阶段功能训练监督干预。(1)第一阶段(术后1~12 d):对老年或接受能力较低的患者进行每天督导,可以采用演示、讲解等方法,直至患者完全掌握。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可以采用文字或图画等方式进行督导,不必每天进行当面指导。患者在手术麻醉清醒后,在护士的帮助下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和踝关节背伸、背屈运动。直腿抬高训练:运动开始时患者直腿抬高30°,保持15秒,左右腿交替进行,然后逐渐增加抬腿角度,直至患者耐受的最大角度。每天锻炼3次,每次完成10组运动。踝关节背伸、背屈运动:左右脚交替进行,每个动作维持10 s左右,每天锻炼3次,每次完成20组运动。术后第3天由患者自主运动,随着症状的好转,鼓励患者进行简单的腰背肌锻炼,训练站姿、坐姿、睡姿等。(2)第二阶段(出院后):出院时发放宣传图册、视频资料等,并演示或讲解,帮助患者理解锻炼内容。出院后每周对患者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每月进行一次家庭随访,直至患者术后3个月。及时掌握患者的锻炼情况,针对患者出现的问题给,可以采用网上视频聊天等方法指导锻炼姿势。出院后加强腰背肌力量训练,纠正不良姿势,防止复发。贴墙运动:患者佩戴好腰围后,背墙而立,身体部位贴近墙壁,维持5 min,每天锻炼2次,每次完成3组运动。伸背运动:患者呈俯卧位,双肘用力支撑起上半身,维持15 s,每天锻炼3次,每次完成5组运动。屈髋屈膝运动:患者仰卧位,双手环抱膝关节,缓慢靠近胸部直至最大耐受角度,维持5 s,每天锻炼3次,每次完成5组运动。伸腰运动:患者佩戴腰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护腰,腰部后伸,维持25 s,每天锻炼3次,每次完成5组运动。
1.3 观察指标 ①在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功能评定表进行评分,满分29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腰椎功能越好。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得分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③采用通用量角器测量患者术后3个月的直腿抬高角度。④术后3个月评定患者的肌力,分为Ⅰ~V级,级别越高表示肌力越强,V级为正常肌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JOA评分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有所上升,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较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2周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对照组 90 13.27±2.83 16.94±4.28 19.74±5.37 21.93±4.28观察组 90 13.31±2.77 19.36±4.95 26.38±1.29 27.62±0.71 t值 1.176 2.283 2.305 2.439 P值 0.173 0.034 0.028 0.019
2.2 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腰腿疼痛程度较轻,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2周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对照组 90 7.83±1.39 4.63±1.42 3.86±1.62 3.57±1.35观察组 90 7.85±1.42 3.52±1.27 2.31±1.33 1.25±0.64 t值 1.194 2.241 2.388 2.479 P值 0.167 0.036 0.022 0.017
2.3 直腿抬高角度比较
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直腿抬高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直腿抬高角度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的直腿抬高角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直腿抬高角度对照组 90 67.38±6.92观察组 90 79.36±7.29 t值 2.602 P值 0.008
2.4 肌力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肌力更好(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肌力分级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劳作方式的改变,LDH的发病率成上升趋势[5]。手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除LDH患者的压迫症状,但是患者的脊柱生物力学平衡和腰背肌力却无法得到改善。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复发、肌力降低和腰腿疼痛等症状[6]。手术破坏了纤维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剩余的髓核组织会再次突出,手术瘢痕会造成神经根的粘连,短期内出现疼痛等[7]。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需要打开椎管,术中有可能会对硬膜囊和脊神经根造成二次伤害,加重神经根炎症[8]。因此,提高LDH患者术后的腰椎功能,降低腰腿疼痛的可能性,提高肌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较高(P<0.05),说明腰椎功能更好。两阶段功能训练监督干预使得护理人员在讲解和演示功能锻炼的内容和要领时,调动了患者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患者更易掌握。分阶段的督导训练不仅给患者提供了技术指导,还能给患者提供精神依靠,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的腰腿疼痛程度较轻。功能锻炼能够帮助LDH患者得到改善,避免复发。术后功能锻炼能够降低患者椎间盘内的压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软组织的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促进肌肉肌力恢复正常,恢复腰椎运动和神经结构的水平面运动,从而实现减轻腰腿疼痛的目的。早期主动直腿抬高训练可以一直活动神经根,加速周围的血液流动,减轻炎症反应,避免出现术后神经根粘连。但是也要注意早期锻炼的运动量,避免因为神经根过度摩擦而加重组织水肿。屈髋屈膝可以加速患者的静脉回流,减轻周围组织和神经根水肿,消散局部的炎性因子,改善血循环,有助于组织自我修复。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直腿抬高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张美娟等[9]研究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早期推行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JOA评分,直腿抬高试验的阳性率和残留腰腿疼痛较低。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肌力更好。腰椎的力学平衡主要由两方面来维持,一是内源性稳定因素,包括椎间盘、韧带、关节突关节等,二是外源性稳定因素,包括周围的神经、肌肉等,两者相辅相成[10]。腰肌不仅可以维持脊柱腰段的稳定,还是腰椎活动的动力。腹部肌群、腰部肌群和腰椎共同维持脊柱的稳定,根据患者的病理特点设计相应的康复锻炼方法,术后不同时段给予患者不同方式的康复训练方法,调动患者的锻炼积极性,从简单的动作到多肢体共同协调的运动,逐步恢复患者的肌力。
综上所述,两阶段功能训练监督干预可以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腿疼痛程度、增大直腿抬高角度,改善肌力和腰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