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规范执行率的影响研究

2018-10-13喻海燕方慧姬李满江熊亮亮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7期
关键词:品管圈痉挛偏瘫

凌 希,喻海燕,方慧姬,罗 辉,李满江,熊亮亮,张 媛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南 平江 410400)

20世纪90年代品管圈活动被引入医院管理领域,逐渐在国内医院发展和成长,形成了一系列医院质量管理理念,对医院组织文化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抗痉挛体位是为了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置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体位和姿势,是从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在脑卒中早期的康复治疗中,规范的体位能预防和减轻偏瘫典型的上肢痉挛屈肌或下肢伸肌模式的出现和发展[2-3]。为提高脑卒中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的规范执行率,本科室2016年10月-2017年6月开展了QCC活动,实施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活动前:2016年1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科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3例,平均年龄69.4±6.12岁。活动中后期:2017年3月~2017年4月入住我科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3例,平均年龄68.4+±7.12岁。2组患者在人口社会学资料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组建QCC

本科于2016年10月成立QCC小组,圈名为守护神圈,意为神经内科所有护理人员尽心尽力、真诚守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小组成员11人,小组遵循PDCA的原则开展活动,前后共选取163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像。

1.2.2 主题选定

护士长组织科内人员开展科内讨论,采取头脑风暴提出多个可实行的主题,由圈员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的贡献度,以相加不超过一分作权重打分累计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最终评选出“提高脑卒中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规范执行率”的活动主题。

1.2.3 活动计划拟定

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拟定守护神圈活动计划表,预计用5~6个月时间完成全部程序,每一个步骤指定1名圈员为负责人,负责督导落实,其中现状把握为5周,对策实施与检讨为15周,效果确认为5周。

1.2.4 现状把握

2016年10月~2016年11月83例偏瘫患者中抗痉挛体位摆放规范执行仅14例(16.87%)。从护士、患者及家属、管理制度、方法材料四方面追溯抗痉挛体位摆放规范执行率不高的原因,分析发现原因主要为:辅助设施不齐全、护士未进行督查、护士宣教不完整、陪护力度不够、患者依从性差、患者病情不允等,将原因分类后记录于查检表,计算所占比例及累计百分比,统计影响脑卒中患者抗痉挛体位规范执行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将其定为改善重点。

1.2.5 目标设定

根据柏拉图得出的改善重点为84.74%,依前述选题过程中圈能力68%。应用品管圈目标值计算公式得出: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6.87%+(1-16.87%)×84.74%×68%=64.82%。

1.2.6 对策拟定及实施

根据原因拟定对策方案,主要为:建立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的标准化流程、进行抗痉挛体位摆放系统知识培训、规范宣教内容、丰富宣教形式、完善督查与考核机制。

1.2.7.1 建立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的标准化流程

根据大量文献和相关资料进行循证,完善脑卒中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执行相关流程。向护理部和计算机信息中心申请将“自理能力评估量表”纳入到电子护理记录中,对肌力评估工具的使用进行培训,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动态关注患者肌力变化情况。经效果确认后,将脑卒中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执行流程纳入标准化。流程修订后,及时组织业务学习进行培训,促进标准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将标准流程落实到临床实践工作上。

1.2.7.2 进行抗痉挛体位摆放系统知识培训

派一名主管护师到华西医院进修三个月学习抗痉挛体位摆放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制定科室抗痉挛体位摆放相关知识学习培训计划,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抗痉挛体位摆放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1.2.7.3 规范宣教内容、丰富宣教形式

一方面制作图文并茂的抗痉挛体位摆放的健康宣教手册,对有需要的护士和患者进行发放。另一方面制作痉挛体位摆放的宣教视频,由护士告知其观看方法。达到科室抗痉挛体位宣教的同质化,避免单一口头宣教造成的误解,同时也减少护士宣教时间。

1.2.7.4 完善督查,考核机制

成立康复小组,由两名高年资主管护士担任组长,每周一、三、五排康复班对科室所有需进行抗痉挛体位的患者进行督查,如督查时患者没有接受抗痉挛体位摆放相关宣教知识,则立即进行宣教,并视情况对其责任护士根据相关奖惩制度进行处罚,反之,如责任护士已进行宣教,且患者掌握评分≥80分,则对责任护士给予奖励。

1.2.8 评价方法

①有形成果。对策实施后,计算目标达成率: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②无形成果。由圈员10人评分,针对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QC运用能力、沟通配合、活动信心、责任感等8项评价项目进行打分,每项每人最高5分,最低1人分,取平均分作为活动前后数据,绘制雷达图。

2.2.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行统计学描述性分析。

2 结 果

2.1 有形成果

神经内科2017年5月脑卒中偏瘫患者83名抗痉挛体位摆放规范执行为61例,规范执行率由改善前的16.87%提高到改善后的7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728,P=0.001)。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 =(73.49%-16.87%)/(64.82%-16.87%)×100%= 118.10%。

2.2 无形成果

每个圈员在活动实施前后进行自我评分,结果绘制雷达图。通过本期品管圈活动,解决问题能力、QC运用能力、责任感、循证能力等多方面均得到了明显提升。见图1。

图1 品管圈活动前后无形成果雷达图

3 讨 论

患脑卒中的患者约75%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在发病早期没有进行正确的康复护理,可使患者在行走时呈典型偏瘫步态,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正确的康复体位护理可防止患者痉挛的出现,防止关节受损和早期诱发分离运动,促进恢复和减少并发症,从而减少住院时间。通过品管圈现场查检得知,我科康复病房抗痉挛体位摆放规范执行率仅为16.87%。因此,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抗痉挛体位摆放规范执行率对我科临床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品管圈活动通过采用柏拉图排列出抗痉挛体位规范执行率不高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抗痉挛体位摆放相关知识,提高护士康复锻炼的认知;完善相关流程,使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在品管圈活动中,一线的员工不再将自己仅定位为自上而下行政命令的忠实执行者,而是现场问题的发现者,更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管理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本次品管圈通过头脑风暴和趣味赛的形式激发圈员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集思广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实现护士的自我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在实施对策前后,辅助设施的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值得对品管圈活动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品管圈痉挛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