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彪西单簧管《第一狂想曲》的演奏分析

2018-10-13

乐府新声 2018年3期
关键词:狂想曲单簧管德彪西

于 鹏

[内容提要]单簧管《第一狂想曲》被誉为单簧管演奏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德彪西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创作于他艺术生涯的巅峰时期。乐曲简练、色彩丰富、体裁自由、富于幻想,在风格上具有强烈的印象派音乐特征,是国际单簧管专业比赛中经常出现的曲目。本文通过对演奏中作品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的研究,加深对德彪西音乐风格的认识,解决演奏中的难点、疑点,为更好的、更准确的了解作曲家意图,演奏好德彪西的单簧管《第一狂想曲》找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德彪西的单簧管《第一狂想曲》是一首被誉为单簧管艺术史上继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后的又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是20世纪单簧管演奏艺术的经典和不朽之作,被德彪西本人称为他所创作的最完美的乐曲之一。

《第一狂想曲》因为几乎每一个音符都在不断的追求音色及力度的变化,给演奏者演奏《第一狂想曲》带来了极高的难度。对演奏者来说,演奏非常的考验演奏者的综合素质。在音色处理、手指机能、气息控制、音乐处理色彩捕捉等方面都要具备一定得水准。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演奏单簧管《第一狂想曲》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精准的演奏出作曲家的要求及印象主义风格,更完美的演奏单簧管《第一狂想曲》是世界上所有单簧管演奏者共同的课题。

虽然难度极高,但丰富的色彩、优美的旋律及印象派风格使得德彪西的这首单簧管《第一狂想曲》已成为世界顶级单簧管演奏大师们音乐会的经典保留曲目及国际单簧管比赛的指定曲目。

一、演奏《第一狂想曲》应该掌握的知识和必要的准备

德彪西单簧管《第一狂想曲》的演奏难度极高,它的难不只在于它的技巧,也不只在于它的音乐风格多么难以掌握,它的难在于对组成其音乐的各个元素的高度要求。无论是音色还是音准,节奏还是力度,或是音乐风格及奏法,每一项都有严格苛刻的标准。所以为了能够表现德彪西的创作风格与技巧,更完美的演绎这首《第一狂想曲》,在进行演奏练习之前,对乐曲进行全面的掌握并做一些相关的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要对这首《第一狂想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包括了解作者德彪西及其艺术创作;他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德彪西的其他各种形式、体裁的音乐作品等。对于《第一狂想曲》本身,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有助于对作曲家的创作动机进行了解,可以从全局方面来考虑乐曲的内容,有利于乐曲风格的演绎和乐句的处理表现。通过(图示1)可以看出德彪西的这首《第一狂想曲》主要由引子、呈示部、有两个插部的展开部、再现部和结束部组成。呈示部由主题、副题、经过句、以及主题的再现构成。根据对曲式结构的分析演奏者可以进一步认识了解这首《第一狂想曲》。增强段落的层次感以便从形式和逻辑上更准确的处理乐句之间的关系准确的演绎乐曲。

图1.

其次是对《第一狂想曲》原谱的理解。与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不同,德彪西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音乐家将对演奏者的要求和对乐曲的处理都尽可能的记在乐谱上。对乐段与乐段之间的速度、情绪变化,以及乐句里的表情色彩等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处理都做了精确的标注。所以作为乐谱上的每一个标点、每一个符号都是有用的。只有按照原谱上的标记精确地演奏,才能更真实的还原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及处理手法。所以在练习乐曲前和练习过程中,认真的阅读乐谱并理解谱面上各种标记、术语的涵义是至关重要的。往往有人求成心切对要求不管不顾上来就练,吹下来就马上提速,最后将乐曲演绎的乱七八糟、不伦不类。还有的人马虎粗心,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随意演奏结果将乐曲风格弄得阴阳怪气。这些问题主要都是没有仔细的“照谱”演奏的后果。

另外,准确的奏法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准确的演绎乐曲。著名的指挥家、长笛演奏家彼得·卢卡斯·格拉夫在他的著作《音乐风格演释指南》中就提出了“风格即奏法”的观点。每一个时期的作品都具有其特定的风格,这些风格具体的体现在音色、力度、节奏、装饰音等奏法之中。正确的掌握这些风格需要演奏者长期在实践和练习当中积累并体会。正确的音乐奏法是掌握作曲家风格的关键,错误的音乐奏法会使演奏者变得迷惑,使演奏出作曲家的风格变得困难。比如:在演奏古典时期作品的吐音时音色要有颗粒感,给人以清晰透明的感觉,装饰音多以长倚音为主。如果出现颤音可以由上方向下打。到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特点是抒发个人的情感,吹奏吐音时应尽量保持其抒情性,所以吹奏时音值会相对长一点。装饰音多为短促倚音。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其音乐风格极具自己独有的个性。在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当中出现了色彩这一全新的概念,德彪西的色彩不同于以往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他不光指音色即音的色彩而是指利用音色、力度、节奏、速度的巧妙组合而产生出来的特殊效果。在演奏德彪西的音乐时吹奏强或者弱并不只是力度意义上的变化而是一种色彩的转变。音色的处理应该尽量发挥单簧管音色本身的特点低音浑、高音明亮、中音区富有歌唱性。只有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涵义才能真实的演奏出德彪西的音乐。

二、演奏中的问题难点及解决办法

演奏德彪西单簧管《第一狂想曲》是具有相当难度的。这是一首绝对典型的印象主义作品,充满了德彪西个人的独特艺术风格。作品中强烈的德彪西式的虚无飘渺给人深入迷雾一般的感觉。当演奏引子部分的时候要把气息处理的象平静的湖面一般,仿佛在弥漫雾气的湖面上行走,雾气弥漫使人心中产生一种空洞虚无的艺术形象。主题的出现仿佛一缕阳光射向湖面迷雾逐渐消散,附题的出现又犹如大地逐渐复苏有了一丝生机。两个插部在延续贯穿始终的神秘感的同时又展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内容,仿佛在展现晨光下不同的自然景色,风格迥异。最后的结束部狂放不羁,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是积攒的能量的最后爆发犹如海啸中的巨浪展现出惊人的能量。在演奏时,曲中的一些困难片段会给演奏者对作品音乐风格的演绎产生负面的影响,使演奏者无法准确的拿捏、表现艺术内容,成为乐曲完整性和音乐性表现的严重障碍。通过对乐曲的整体分析结合艺术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我发现德彪西单簧管《第一狂想曲》中的难点主要集中在音色、音准、节奏和力度这四个方面。为此我总结了一些解决难点及困扰演奏者问题的经验,对解决演奏德彪西单簧管《第一狂想曲》的难点困惑有所帮助。

(一)音色

在德彪西的单簧管《第一狂想曲》中音色是一个首要的难题。音色即是指音的色彩,是德彪西用来表现其音乐语言最重要的手段。虽然音色所能表现得色彩并不是德彪西音乐“色彩”的全部,但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首《第一狂想曲》中色彩的变化是极为丰富的。但这些瞬息万变的色彩却是由统一的音色来表现的。那就是柔和的富有表现力和穿透力,松弛且集中的声音。单簧管的音色变化主要取决于对口型、舌头及气息的控制。好的音色被认为是哨片充分震动的结果。这就需要嘴唇、舌头、口腔、腹部之间的正确配合、合理利用。为了达到理想的音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的口型并在演奏中一直保持下去。正确的口型应该是放松的用嘴包住笛头,而不是用力的咬住。嘴唇稍有一点吹口哨的感觉,但必须保证下巴要拉平。

2.口腔相对放松。在演奏的过程中不要过渡的用口腔控制气息使声音变得干涩、难听。但要注意过渡的放松会使声音发散、漏气并造成鼓腮。

3.将舌根翘起尽力贴近上腭,气息更加集中的灌到乐器里声音会变得更柔和更有穿透力。

4.始终保持腹部有力的支撑力量并将气均匀的呼出。

如能坚持做到以上几点声音就会变得柔和、集中有穿透力。这样的声音可以适应任何色彩上的任何变化。如例1:

例1.

谱例1是《第一狂想曲》的第11小节,这段旋律属于乐曲的主题部分,这时主题在钢琴两小节的伴奏后缓缓奏出。钢琴伴奏是一连串分解和弦构成的三连音,弹奏起来非常的轻柔几乎让人听不见,就好像只能感觉到它律动的存在,像潮汐一样慢慢的、一步步的将主题推奏出来。主题是一段充满东方色彩的旋律,速度在50左右缓缓地、富有表情并极弱的奏出。这个极弱的音量运用的恰到好处。稍多一点都会影响主题的整体效果并使从头开始就一直营造的空旷、朦胧、梦幻的音乐效果破坏掉。这时加强气息的支持和平均保持柔和纯净的音色是吹奏好这段主题的关键。控制不好音色就会变得干涩缺少震动,使这种梦幻般的色彩受到干扰。吹奏这10小节的主题要有像吹奏一个长音一样的效果,尽量使音乐线条不间断,集中的音色既要吹奏的极弱又要让听众完全能够听清楚每一个发音。

(二)音准

音准是《第一狂想曲》另外一个问题。单簧管属于气鸣乐器,其发音的音高音准是由管体上的音孔排列位置决定的。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通过改变指法按键来达到变换音高的目的。固定的音高就有固定的指法相对应,这些音孔是固定的不可调的,不能像钢琴或小提琴那样调节音高。由于单簧管乐器的构造问题(以贝姆式单簧管为例)有些音是极不准的。比如:低音的E-#F、中音的G-bB。单簧管的超高音属于乐器的泛音,指法本身就不太固定所以也有不准的问题。另外在演奏过程中下列因素也可以造成音准问题。1.温度问题:单簧管管体受温度影响在温度较低时音高也相对较低,反之则较高。2.力度问题:单簧管演奏弱音时音准容易偏高,极强时容易偏低。3.口型问题:不正确的口型和演奏方法会影响音准的高低。

所以在演奏的过程中实时的调节音高以达到较好的演奏效果是必要的。在德彪西的《第一狂想曲》中音准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必须解决的问题。不稳定的音高会破坏德彪西极具个性和声的色彩变化,使以色彩丰富为特点的音乐旋律失去光泽,破坏掉音乐的美感。

调节单簧管的音高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手段:1.通过口型调节。2.通过附加按键来解决。

如例2:

例2.

谱例2《第一狂想曲》的第2小节、乐曲刚刚开始就给演奏者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引子部分的开始,由钢琴以空旷、虚幻的和弦奏出,引出单簧管吹奏出3个四分音符。这3个音看似再简单不过了,但事实上这3个四分音符的演奏相当的讲究技巧。由于国内使用的贝姆式单簧管的乐器构造问题,在演奏中音区的G、#G、A、#A这四个音时声音的纯度会下降难以控制音准出现或高或低的偏差,如不加以控制的话音乐会变得黯然无味毫不美感表现力可言。德彪西在乐曲的开始放置这3个极为普通的四分音符,就是想通过单簧管柔美纯净的音色来表现一种朴实、单纯的色彩。虽然只有仅仅的3个音,德彪西还是在这3个音下面写上了doux et expressif译为柔美并有表情的,足见德彪西对这三个音的重视。然而这3个音里的G和bB都属于单簧管音准最难以控制的音。G音比较容易吹低、bB音则是容易偏高。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解决音色音准的问题,在演奏G、bB的时候可以采用附加按键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时在演奏G和bB的同时加上左手无名指及右手中指加无名指的附加指法(图示2),不但能非常明显的解决音准问题,音色的纯度也会提高。第5小节3个音符再次出现后,这小节里的bA音也是很难吹准的。由于时值比较长,吹得不准的话会很难听,若是加上左手无名指和右手食指、中指的附加指法(图示3)去控制音高,音准就会变得正确,声音变得纯净、柔和有穿透力。

图2.

图3.

(三)力度

力度是德彪西单簧管《第一狂想曲》中的又一个难点。力度的变化相当的丰富,几乎每小节、每个音符都有力度变化。力度变化作为德彪西音乐色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意并掌握好它们。这样音乐表现得层次感和表现力就更加丰富了。曲中力度变化形式繁杂、难以把握,主要的、重点需要练习的力度难点形式如:

用pp的力度演奏,如:第11小节(谱例3)、75小节(例4)。

例3.

例4.

上行的渐弱,如:第39小节(谱例5)、69小节(例6)。

例5.

例6.

力度的变化形式繁杂,但归根结底就是强和弱之间的交替。力度变化的练习并不困难,只要记得这些变化反复慢练即可。

结 语

德彪西作为浪漫主义过渡到20世纪音乐的重要代表、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他勇于突破传统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大胆的创造他认为适合时代的音乐,将西方音乐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纪元。他的音乐是对音乐美学的一次突破,影响了如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等众多20世纪音乐家。单簧管《第一狂想曲》被誉为单簧管演奏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德彪西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创作于他艺术生涯的巅峰时期。乐曲简练、色彩丰富、体裁自由、富于幻想,在风格上具有强烈的印象派音乐特征。充分挖掘出单簧管的优点堪称20世纪单簧管的经典之作。如今它已成为教学中、音乐会上、国际比赛里的重要曲目,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为解决乐曲演奏中所碰到的演奏技巧问题,减小乐曲的演奏难度、更好更精确的演奏出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及乐曲艺术形象,减轻演奏者在音乐会中演奏德彪西《第一狂想曲》的技术负担,本文通过了解作品结构、深刻刨析德彪西《第一狂想曲》中的演奏难点及困难片段,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技术处理手段,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及举证有效的解决了乐曲的演奏问题,大大提高了演奏者在练习乐曲演奏时的效率使演奏者可以更加轻松的演奏德彪西的第一狂想曲,演奏效果也有明显的提升。通过对德彪西单簧管《第一狂想曲》的演奏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德彪西单簧管《第一狂想曲》的演奏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为摆脱疑惑更完美的演奏这首《第一狂想曲》打开了一扇窗口,对单簧管演奏艺术的实践、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狂想曲单簧管德彪西
高音单簧管的发展历史及在管弦乐作品中的运用
空降战车狂想曲
单簧管的革新对其音乐及学派发展的影响
20世纪末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钢琴家德彪西(上)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美丽的邂逅
单簧管的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