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陈怡音乐创作中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2018-10-13高缨
高 缨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陈怡部分音乐作品的研究,从不同的层面阐述陈怡的音乐创作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关系,有意识地运用文化母语,体现作曲家的鲜明个性,并正确对待和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文化思潮影响,产生了一批新生代作曲家,他们在音乐创作领域开始以更广阔的视野关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无论从技术还是对人文思想的追求,都发生着巨变。陈怡、周龙、谭盾、郭文景、陈其钢、叶小钢、瞿小松等,即是在这一特定文化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作曲家。与20世纪上半叶不同的是,当时的中国作曲家学习西方的文化和作曲技术,应用于具有中国风格的音乐创作还较为生涩,而以陈怡等作曲家为代表的这一群体在学习西方作曲技术的同时,三十多年来,从最初的模仿到逐渐吸收融合,终于取得了与本民族传统相结合后的再创造,将中国传统元素如何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术相结合取得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并将这些崭新的富有时代精神的中国现代音乐介绍给西方,在西方乐坛掀起惊涛骇浪!中国的作曲家们也相继在国际比赛中频频获奖,他们的成功无疑是牢牢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在独特的东方音乐文化中,准确掌控自己的文化定位,运用鲜明且具有个性的音乐语言创作出表达作曲家民族情感的音乐作品。
一、 陈怡的音乐创作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陈怡,是这一作曲家群体中的佼佼者。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随即获得奖学金远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作曲,师从周文中与达维多夫斯基教授,并于1993年获博士学位,成为职业驻团作曲家。现受聘于美国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2001年荣获美国作曲家协会杰出音乐会作曲家奖、美国国家文学艺术院为作曲家而设的金额最高之大奖——艾夫斯作曲家奖,以及密苏里大学考夫门优秀艺术家奖。作为作曲家与音乐教育家的陈怡,不仅活跃于国际现代音乐舞台,还分别受聘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和天津市“千人计划”奖项天津音乐学院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作为当代华人女作曲家,她的音乐创作及其主张,越来越多的受到世界的关注与认同。她的音乐不仅视野广阔,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始终体现在她的作品中,同时她又打破与超越了传统的思维模式,运用崭新而独特的音乐语言贯穿其中,在国际乐坛备受瞩目。
二、陈怡的音乐创作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在此将分成不同层面来阐述陈怡在音乐创作中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
1. 表层:是指运用传统音乐的材料进行创造,在继承的同时,也有创新。
例如:陈怡长笛与钢琴二重奏《西南小曲》三首
第一首长笛和钢琴的二重奏《山歌》。长笛演奏的景颇族音调,原本是用勒绒这种乐器演奏的。对比原始素材,旋律没有太大改变,钢琴声部则以原始素材中勒绒高低音区转换的七度音程跳进作为伴奏音型,在不同的拍位与重音上不断重复出现,塑造出“山歌”场景中的诙谐与生动。
例1.《山歌》片段
第二首《乃过侯》是根据彝族民间音调改编的。钢琴主题材料源自彝族民歌《阿诗玛》。为模拟口弦的音响,右手在旋律音调中出现了较为不稳定三级音,作曲家刻意采用小二度作为装饰音;左手的小九度音程与高声部形成呼应,以固定形式多次重复源自巴乌独奏曲《乃过侯》的旋律。不同的主题材料与钢琴的固定节拍,以及长笛的自由节奏相结合,妙趣横生。
例2.《乃过侯》片段
第三首《兜朵》取自苗族民歌音调。长笛演奏部分的原始音响素材使用的是人声喊歌,采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尤其是每个乐句结尾的下滑音演奏方式,更像是模仿人声的演唱效果;钢琴声部左右手交替,运用半音关系和弦快速演奏,营造出一种似芦笙合奏的热烈、欢快气氛。乐曲在节奏设计方面,从头至尾使用了传统戏曲中“紧打慢唱”。长笛模仿人声部分演奏的旋律,悠扬舒缓、高低错落有致;而钢琴伴奏声部快速音型则给人一种热烈而紧凑的感觉,看似完全不同的两个材料相结合,动静相宜。
例3.《兜朵》片段
上述实例说明,作曲家在运用中国传统音乐民间素材的时候,并非“拿来主义”,而是从音乐表现需要出发的创新运用。
2.中层:是指传统音乐的多种基本元素作为材料而不仅是某个元素,如音阶、调式、节奏、旋法进行创作,在各种元素的综合变化中构成多样的音乐作品。这些元素不是传统音乐的成品,而是构成千变万化的各种成品的原始基因。[1]李西安.音乐中国.[传统是一条大河]——“探讨中国音乐在现代的生存环境及其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例如:陈怡的代表作《多耶》,是陈怡于1984年创作的一首钢琴作品。“多耶”又称“踩堂歌”,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侗族的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歌舞形式。作曲家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结合起来,使作品获得了新颖而独特的音响效果。
1) 使用民间素材作为音乐主题的基本材料。
例4.原始民歌素材:
《多耶》开始时由两个音构成主题,与侗族民歌素材是一样的,在之后的一小节中,可以看到它较完整的主题音调。
例5.钢琴曲《多耶》 1-3小节
2)运用数控节奏:在音乐的开始部分(1-12小节)作曲家使用中国传统锣鼓音乐中的“鱼合八”节奏形式实施数控,并进行创造性地运用。
例6.十番锣鼓中的曲牌之一:“鱼合八”
例7. 钢琴曲《多耶》中1-12小节
横向来看,乐曲上半部分每小节拍量按照3、6、7、8递增,而下半部分的拍量确是按照7、5、3、1数量递减;纵向观察,总拍量每小节为10、11、10、9,平均得数为“10”,它们的拍值总量相等,使之结构关系得以平衡。
小节数 声部 左手声部 总拍量1-4 3 7 10 5-6 6 5 11 7-9 7 3 10 10-12 8 1 9
当然,其中还运用了“十番锣鼓”中其它的锣鼓牌子“金橄榄”的节奏组合形式等。《多耶》中除了使用以上几种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之外,还运用了复合调性、支声手法以及结构上的特殊组织方式等,这些都与传统音乐中常用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作曲家将传统因素用现代方法重组的结果。
3.深层:从文化、哲学、美学方面来继承并弘扬传统。
真正意义上对传统的继承,既非直接引用传统音乐中的旋律音调、节奏等形态因素,也非用现代技法将这些因素重组,而是通过包括引用和重组在内的各种技法,从作品整体上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意境。
纵观陈怡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可以发现,她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其创作观深受导师吴祖强教授以及留美期间哥伦比亚大学音乐学院周文中教授的影响,对中国传统音乐、中国古代诗词歌赋有很深的情感,在她的众多作品中,你都能够寻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所表达的空间与意境。例如:琵琶独奏曲《点》。作曲家本人曾对这首作品作如下的诠释“曲式构思出于对中国书法正楷‘永’字八法(侧、勒、努、钩、策、掠、啄、磔)书写动势的想象”。在楷书练习的基本功中八法涵盖了点与画的所有形式,作曲家在琵琶曲《点》中以书法点的形态结合弹拨乐器独特的音色特质,而乐曲的旋律又依书法的走势形象而生动,琵琶演奏家吴蛮评价此曲为“绘声绘色,有起有结”[1]吴蛮.我演奏琵琶独奏曲“点”.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2.。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zhe),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2]田蕴章.永字八法.书法讲座.
乐曲中的引子(1-13小节)犹如“永”字第一笔“侧”,如鸟翻然侧下,强音开头,之后采用逐步加快的速度,很有些戏曲中“紧打慢唱”的韵味,虽然是散板,却充满着内在的紧张度。这一段的后半部分使用十六分音符节奏型,运用滑音、扫弦、推拉揉吟的技术接快节奏和弦,左右手用不同力度来控制,作戏剧性渐强,达到最强音时突然收住,彰显“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的气势。
例8.琵琶独奏曲《点》
曲中46-60小节,非常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之运笔动态。作曲家以纤细的音色,颤抖的笔触巧妙地描绘出“永字八法”长撇如篦之掠发的飘逸,这一段音乐的音域被拉的很宽,丰富的复调织体在高低声部不断的互相交替,最后以扫弦的强有力手法实现了由虚到实之间的大幅度渐强处理,体现出“起笔同直画,出锋要稍肥,力要送到”的书写规则。
例9.
作曲家运用大篇幅的乐段结构来描写全曲的高潮,浓墨重彩,突出了“快而峻利”的书法动势与“飞砂走石”的音响效果。此乐段写法与传统乐曲迥然不同,在长达60小节的全曲高潮部分,由低到高的节奏音型层层移位推进,酣畅淋漓地将音乐发挥到极致,尾声的音色单纯而富于变化,不仅保留了传统旋律,又使音乐富于变化,每个音符都浸透着情感,娓娓动听。作曲家采用了深刻感人的“轮指”手法,音乐逐步渐弱,直至无声,来表现书法运笔中“收锋”的效果,使作品自始至终充满着艺术的感染力。
例10.
一切艺术中的“法”,都是从“有法”到“无法”,只有灵活的运用,才能表现出艺术家独特的个性与风格,才是真正的艺术。作曲家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书法中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结合音乐的表现手法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来表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既继承与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又在技法上不拘一格,游刃有余,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音乐风格。
三、研究陈怡音乐作品的启示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该朝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是现今每一位从事音乐创作与音乐理论研究者都在不断思考的问题。
(一)音乐创作要有意识地运用文化母语,体现作曲家的鲜明个性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拥有东、西两种文化特质,当代音乐创作和研究重心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世界多元文化也决定了它的多样性。作曲家们的创作已经不只是展示先锋与艰深的现代技术,它更多的体现出作曲家创作理念的革新。陈怡作品中所呈现的鲜明个性,与自身文化积淀与生活经历有关,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作曲家都意识到取得与世界对话的资格必须坚持用自己的文化母语,就像作曲家陈怡说的那样:“用自己最自然的语言去讲话”[1]陈怡.我看音乐创作[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3, 1.,如此才能创造极具个性音乐作品,并赢得世界的认同。
(二)正确对待和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在陈怡的音乐作品中,没有给人留下为了传统而传统、为了现代而现代的印象,所有音响都是在表现的需求下产生的。因此,她的音乐自然而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人的精神特质。陈怡的创作已经超越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内容与形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这些审美取向加以整合,既有着精密的音响技术构成,又拥有真挚的内心情感与高雅的人文情怀。美国著名的华裔作曲家,陈怡的导师周文中教授曾经说过:“掌握自己古老文化的根源,学习西方近代文化的建树,然后才能创立自己的现代文化、自己的现代音乐”[2]周文中.全球化与中华文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 2.。这是陈怡的音乐作品能够走向世界,并成为中国当代音乐创作领军人物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