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契约理论分析PPP项目融资建设*

2018-10-13王腾胡鸿翔

科技与创新 2018年19期
关键词:公共部门控制权契约

王腾,胡鸿翔

基于契约理论分析PPP项目融资建设*

王腾,胡鸿翔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PPP代表了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方向,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我国PPP项目融资建设与运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具体的思路是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对PPP项目公司设立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进行分析,通过考察剩余控制权的分配研究PPP融资与运行制度设计的激励相容性。结合上述研究结论,从政府、企业、银行等不同视角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PPP模式;契约理论;融资建设;结构性改革

1 概述

PPP模式的核心是将政府资源与私人部门投资相结合,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最优公共产品和服务。根据现代契约理论的解释,PPP项目的本质就是项目各参与者缔结契约的集合。这些契约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对各个要素所有者之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进行界定,并对项目组织进行合理分割,从而促进各个项目参与者之间的合作。所以,我们将用契约理论的分析工具研究PPP融资与效率问题。

我国对PPP模式的探索起源于20世纪90代初期,且在近年来国家各项指导意见和办法的推进下,全国PPP项目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根据财政部统计数据,至2017-10底,已进入开发阶段的PPP项目达6 806个,计划投资额超过10万亿元,其中已落地项目2 438个。

2 PPP资本融资问题及理论分析

2.1 交易成本理论与PPP融资

科斯(1937)最早在发表的文章《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并认为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监督履约情况的成本以及处理违约行为的成本构成了交易成本的重要部分。对于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如果完全让政府负责筹资、设计、建设和运营,这无疑会对政府造成巨大的负担。政府需要基于全局选定合作对象,需要付出巨大的信息搜寻成本;签订合同需要细致考虑、讨价还价,易产生大量签约、谈判成本。

PPP模式可将这些工作统一交给项目公司来做。由于PPP有多种运营模式,涉及到多方,结构复杂,我们仅以BOT来说明。BOT典型的参与者有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发起人、项目公司、放贷方、用户、供应商、运营商等,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BOT的基本结构

2.2 委托代理理论与PPP融资

代理理论最初是由简森和梅克林于1976年提出的。张维迎(2004年)提出的模型给予我们极大的启发。我们以代理理论的基本模型为基础,并有以下假设。

模型涉及委托方(政府方)和代理方(社会资本方)。委托方是风险中性的,代理方是具有风险规避的。

委托方对代理方进行监督时有监督成本(),为代理方的努力程度,并认为()=-,其中≥0,>0,≥A,0<<1.

代理方的代建报酬满足以下形式:()=+[(0)-()],0<≤1,其中,为固定报酬费用。

由于委托方是风险中性的,因此,其期望效用等于其期望收益:

社会资本方确定性等价收入为:

由于代理人具有私人信息,而委托人无法完全得知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处于信息优势的代理人则可能选择一个利益最大化的努力水平,从而降低了委托人的期望收益。因此,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代理人选择的努力水平还需要满足以下的激励相容约束()条件:

式(4)中:*为代理人选择的其他努力水平。

由此得到模型:

即均衡解为:

如果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共同出资持股成立PPP项目公司(SPV),这种情况下,显而易见的优点就是提升了监管力度,降低了监督成本。就像在解决外部性问题时,可以采用外部效应内在化一样,成立SPV使得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可以一起参与管理,加强了私人监管,即社会资本方会以自我监管的形式替代原先政府方的部分监管。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1+2,其中1为政府方边际监督成本,2为等效的社会资本方边际监督成本。即政府方以更小的代价得到了相同的监督效果,由此带来的好处如下。

监督成本的节约为:

固定报酬的节约为:

在PPP项目中,如果社会资本方仅扮演代理人的角色,他将努力为自己谋利。而如果将社会资本的“代理人”角色扩大到“委托人”和“代理人”兼任一身,则私营部门拥有较之前更多的剩余索取权,他有动力为自己而工作。从这个角度看,成立PPP项目公司是合理的。

2.3 基于剩余控制权的分析

根据Grossman(1986)对PPP项目模型的假定,公共部门G和一个私人部门P共同参与合作一个项目,其各阶段如图2所示。

图2 PPP项目模型阶段划分

2.3.1 时期0

该时期内缔约双方签订初始契约,契约规定合作双方间的项目收益分配,并对剩余控制权的配置问题进行初步定义。假设项目收益(剩余索取权)分配系数为i,公共部门对该项目收益的分配比例为g,私人部门对该项目收益的分配比例为n,且g+n=1.我们假设控制权配置系数是一个连续变量,则(∈[0,1])是属于公共部门剩余控制权份额,私人部门的剩余控制权份额为1-.

2.3.2 时期1

2.3.3 时期2

该时期按项目得以实现收益,当投入发生后,合作双方面临以下的协商情况:如果仅通过剩余控制权的初始配置来进行该项目的管理和维护,项目收益为(,),其中,=(g,n);然而如果双方合作协商决策,则该公共项目的收益为(),且()>(,),即双方能从合作决策中受益。设=0时,项目收益为n();=1时项目收益为g()。假定(,)=g()+(1-)n().

2.3.4 时期3

双方的最终实际收益为确定性收益与剩余收益之和,即双方的实际收益分别为g(,)=g[g(y)+(1-)n()]+{()-[g()+(1-)n()]}和n(,)=n[g(y)+(1-)n()]+(1-){()-[g()+(1-)n()]}……

对于时期0设定的剩余索取权分配系数i和剩余控制权分配系数,在时期1双方决定投入是个动态过程,双方分别根据自己的净收益,收益g(,)减去成本g(g)最大化来决定时期l的投入i,当方投入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为其最优投入水平,可得:

再将式(7)和式(8)分别对求导,可得:

为了简化计算,为复杂式子的代表符号。

由式(11)(12)可得以下结果。

上述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过度强调公共部门在PPP合作项目中的主导作用或将过多的剩余控制权赋予私人部门均不是最佳的配置方案。当公共部门拥有的剩余控制权达到一定水平时,适当提高私人部门的剩余控制权配置有利于合作双方加大各自的投入水平;当私人部门拥有的剩余控制权达到一定水平时,适当提高公共部门剩余控制权配置有利于合作双方加大各自的投入水平,从而对PPP项目起到正向作用。

图3 公共部门(私人部门)投入与公共部门剩余控制权关系图

3 结论与政策涵义

在当前的情形下,PPP模式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它既能满足社会对基础设施不断增长的需求,又能缓解地方债务上升的情况。通过模型分析我们认为,成立PPP项目公司是合理且必要的,适当的剩余控制权可对PPP项目起到正向作用。通过PPP模式,地方政府将公共物品的提供由政府转移到私人,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效率。私人部门获得稳定收益的同时,政府也从中获益。

然而,我国的PPP模式毕竟仍处于起步阶段,与欧美等发展了几十年的PPP行业相比仍显稚嫩,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权责边界界定模糊;准入与运营门槛高,国企一家独大;前期项目规划失误造成项目后期获得暴利或承担巨额亏损。

政府需要加强契约意识,特别是地方政府换届时,政府方需要恪守契约;我国应出台更多相关法律,从法律层面上明确参与各方的权责;政府应努力降低民间企业的参与门槛,积极推动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等进程,鼓励金融机构放宽审核要求与成本,激发民间企业的参与热情。

[1]牛晓帆,安一民.交易成本理论的最新发展与超越[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01):79-83.

[2]王增忠.公司合作制(PPP)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3]秦华,张好雨,柳瑞禹.基于纵向公平偏好视角的委托代理模型及薪酬激励机制研究[J].技术经济,2015,34(05):124-129.

[4]郑志强,陶长琪,彭莉,等.我国城市大型体育公共设施供给问题研究:基于非对称信息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07):1-5.

[5]陆霞.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政府投资项目激励监督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5.

[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7]孙慧,卢言红.PPP项目剩余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因素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13,28(02):227-233.

[8]赵新博.PPP 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9.

[9]惠先宝.高速公路类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1,15(03):24-26.

[10]糜仲春,黄召明.基于组合赋权的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绩效动态综合评价[J].中国管理科学,2008(Suppl 1):235-240.

[11]孟薇.高速公路BOT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

[12]桑建设,计文俊.永登高速公路大广枢纽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C]//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技术交流会,2011.

[13]何天翔,张云宁,施陆燕,等.基于利益相关者满意的 PPP 项目利益相关者分配研究[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5,32(03):66-71.

[14]刘有贵,蒋年云.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学术界,2006,24(1):69-78.

[15]陈青松,梁冠亮,齐峰.PPP模式风口之上的公私合作实战指南[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6.

[16]邓小鹏,申立银,李启明,等.基于行政法学角度的PPP合同属性研究[J].建筑经济,2007(01):38-41.

[17]陈辉.PPP模式手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理论方法与实践操作[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编辑:张思楠〕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项目批准号:201710353015);浙江工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学校立项编号:CX201706001)

2095-6835(2018)19-0001-04

F283

A

10.15913/j.cnki.kjycx.2018.19.001

猜你喜欢

公共部门控制权契约
契约中国
——马鞍山市博物馆馆藏契约展
神农科技集团正式接收广誉远控制权
辽阳博物馆藏清王国卿卖地契约简析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方案探究
公司控制权的来源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建设与实施
FF陷控制权争夺漩涡
基于双视角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创新管理
以契约精神完善商业秩序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前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