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市主推玉米新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分析

2018-10-12李辉张小微毕世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农艺性状相关性密度

李辉 张小微 毕世敏

摘要 采用裂区设计,在2个密度(5.70万、4.95万株/hm2)条件下对遵义市部分主推玉米新品种的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对其产量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从4.95万株/hm2增加到5.70万株/hm2,10个供试品种的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是青青009,其产量增加2 308.5 kg/hm2,增幅28.99%。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穗长和行粒数对玉米产量的贡献较为显著。因此,在遵义地区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密度;产量;农艺性状;相关性;贵州遵义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033-02

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高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玉米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耐密新品种的选用、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来实现[1-3]。众多研究表明,在稳定单穗粒重或稍有减轻的条件下增加种植密度是今后玉米超高产栽培的发展趋势[4-5],然而种植密度是贵州省玉米单产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6-7]。因此,本试验研究了遵义市部分主推玉米新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以期确定适合当地的耐密、高产、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玉米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7年在绥阳县风华镇银堡村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试验基地内进行,当地平均海拔高度860 m,气候特征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潮湿气候,年平均气温15 ℃,最高气温38 ℃,最低气温-5 ℃。年平均降水量1 000 mm以上。

1.2 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新品种共10个,分别为渝单8号、正大999、卓玉818、禾玉808、青青009、三北89、先玉1171、新中玉801、惠玉908、贵筑玉9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密度和品种2个因素,密度设2个水平,分别为4.95万株/hm2(小区面积120 m2,行距0.8 m,株距0.25 m)、5.70万株/hm2(小区面积为105 m2,行距0.7 m,株距0.25 m),品种设10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不设重复,每个处理种植6行,田四周设置保护行,其他措施按照当地高产栽培技术进行。

1.4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收获前每小区选择10株测定株高、穗位高;收获后取有代表性的20个样穗考种,测定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以及出籽率等项目,并测产。试验数据采用Excel、DPS 7.05软件分析处理[8]。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進程分析

由表1可知,10个供试品种的生育期在116~121 d之间。其中三北89生育期最短,为116 d;卓玉818生育期最长,为121 d。此外,渝单8号、禾玉808以及惠玉908生育期较为相近。

2.2 产量结果分析

由表2和图1可以看出,种植密度从4.95万株/hm2增加到5.70万株/hm2,10个供试玉米品种的产量均有所增加,且部分品种产量增加幅度较大,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是青青009,产量增加2 308.5 kg/hm2,增幅28.99%;其次是惠玉908,产量增加1 440.45 kg/hm2,增幅19.49%;产量增加幅度最小的是禾玉808,产量增加60.15 kg/hm2,增幅0.64%。从图1还可以看出,当种植密度为4.95万株/hm2时,禾玉808的产量达到了最高值,其次为三北89,2个品种产量分别为9 377.70、9 301.80 kg/hm2;产量最低的品种为新中玉801,产量为7 080.30 kg/hm2。当种植密度为5.70万株/hm2时,青青009和卓玉818产量达到了最高值,分别为10 270.65、10 250.40 kg/hm2;新中玉801产量最低,为7 824.30 kg/hm2。

由此表明,各个品种均表现为高密度产量较高、低密度产量较低,且随着密度的增加,部分品种产量增加较为显著,以此推断在该区域内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

2.3 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9个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穗长、行粒数、百粒重、秃尖、穗粗、株高、穗行数、出籽率、穗位高。其中穗长与籽粒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行粒数与籽粒产量成显著正相关,说明穗长和行粒数对玉米产量的贡献较为显著;而百粒重、秃尖、穗粗、株高与籽粒产量成正相关。由此表明,在制定培育高产玉米杂交种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产量相关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从而为高产以及超高产玉米新品种的培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在2个密度(5.70万、4.95万株/hm2)条件下,不同品种玉米产量增幅排序依次为青青009>惠玉908>渝单8号>卓玉818>新中玉801>先玉1171>三北89>正大999>贵筑玉9号>禾玉808。其中青青009的产量增幅最大,为28.99%,其次为惠玉908,为19.49%;产量增幅最小的是禾玉808,为0.64%。由此表明,参试的10个主推新品种中,适当增加密度均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只是不同品种其产量增加的幅度差异较大。这一研究结果与毕世敏等[9]对遵义部分主推玉米新品种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分析结果相吻合。此外,本试验仅对遵义地区部分主推新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对其他品种及其性状有待进一步研究[10-11]。

4 参考文献

[1] 马国胜,薛吉全,路海东,等.播种时期与密度对关中灌区夏玉米群体生理指标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6):1247-1253.

[2] 刘伟,吕鹏,苏凯,等.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和源库特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737-1743.

[3] 靳立斌,张吉旺,李波,等.高产高效夏玉米的冠层结构及其光合特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2):2430-2439.

[4] 李猛,蔡宗兴,万明长,等.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1999,27(增刊1):53.

[5] 杨利华,张丽华,张全国,等.种植样式对高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株高整齐度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6,14(6):122-124.

[6] 英敏,任洪,毕世敏,等.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比较[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7):43-44.

[7] 王平,刘彩兰,姜忠米,等.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5):102-104.

[8] 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计算机处理平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76-120.

[9] 毕世敏,舒中兵,申萍.遵义部分主推玉米品种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分析[J].种子,2012,12(31):65-67.

[10] 李小勇,唐启源,李迪泰,等.不同种植密度对超高产稻田春玉米产量性状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1,26(5):174-180.

[11] 兰进好,李新海,高树仁,等.不同生态环境下玉米产量性状QTL分析[J].作物学报,2005(10):1253-1259.

猜你喜欢

农艺性状相关性密度
从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测定分析远志药材商品品规和良种选育的合理性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