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国伟和王宇最后2步助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2018-10-12马昱西安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18年10期
关键词:背越式王宇步长

马昱 西安体育学院

当代背越式跳高一般选用曲线助跑,曲线助跑的长处主要在于可以更好的实现助跑阶段的提速,并且还能够合理的发挥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助跑的倒2步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背越式跳高应该从倒二步开始就要有准备快速起跳的意识,这表现在助跑的节奏显著的加快和躯干快速的向起跳点跑进,倒2步的助跑速度和步长,步时是此技术环节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也是运动员务必需要注重的环节。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国家男子跳高队优秀运动员张国伟和王宇作为本研究的对象,两名运动员均为左脚起跳,运动等级均为国际级健将。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大量有关跳高的体育期刊、文献资料,从中获取大量有关的资料,数据以供下文的撰写参考。

(二)专家访谈法

针对跳高起跳阶段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向有关专家进行咨询,将获得的宝贵意见进行整理和收集。

(三)实验法

运用实验法测试并计算出运动员在助跑后2步阶段中摆动腿支撑阶段的各关节夹角,倒2步步长,与重心移动速度等运动生物力学指标,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归纳,用于指导论文的撰写。

三、结果与分析

(一)最后两步的重心速度分析

助跑时水平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之后起跳阶段各个环节的变化,与此同时它也是起跳腿承担负荷的主要来源,在背越式跳高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表1中数据可见张国伟和王宇最后两步助跑速度的变化情况,总体重心速度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张国伟和王宇的助跑倒2步重心速度分别为7.55m/s和6.74m/s,倒1步重心速度分别为7.29m/s和6.61m/s,国外优秀运动员倒2步重心速度为7.59±0.49 m/s,倒一步重心速度为7.40±0.36 m/s,张国伟的数值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近,但是王宇则有较大差距,在今后的训练中需要进一步来提高助跑水平速度。相关文献中给出了朱建华在最后四步的平均速度接近8.30m/s,而世界纪录保持者索托马约尔倒两步身体质心的平均速度更是超过了朱建华0.63m/s,从而达到了8.93m/s。二人倒数两步平均速度分别是7.42m/s和6.68m/s,这与朱建华和索托马约尔的后几步平均速度相比相差较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表1中可以看到张国伟和王宇重心速度在最后两步的变化情况,两人存在的共同问题都是助跑后两步水平速度相对较慢,张国伟和王宇助跑倒二步同倒一步的速度差值分别为0.26m/s和0.13m/s,虽然差值不大,但是由于二人整体水平速度较慢,所以这说明这两名运动员的助跑起跳衔接技术环节中存在不利于整体连贯性、限制运动员发挥速度能力的技术因素。如果能够在最后两步的助跑中尽量减小速度的损失,将会更加有效的获得良好的助跑速度。

高速的助跑是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缔造优秀成绩不可或缺的条件,助跑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起跳技术的质量以及水平速度损失率的大小。为了使助跑和起跳能够更加紧密的衔接起来,就应该尽可能的保持倒2步助跑的积极性。有关研究者对朱建华和索托马约尔对比研究后发现:相同的时间内索托马约尔比朱建华的工作距离要多0.3m/s。

(二)最后两步的步长,步时分析

最后两步的步长,步时是评价运动员助跑技术的重要指标。运动员助跑步长,步时决定着助跑节奏的优劣以及能否形成最理想的起跳用力姿势。通过表2中数据可以看到两名运动员最后两步的步长,步时的情况。张国伟最后一步的步长为2.21m,步时为0.23s;王宇的倒一步步长为2.01m,步时为0.21s。相关文献中统计了2005年世界锦标赛男子跳高前八名的最后一步的步长平均数为2.07±0.16m,王宇倒一步步长接近此数值,而张国伟倒一步步长较大。张国伟和王宇最后两步的步长,步时都呈递减趋势,说明两人在助跑倒1步时助跑节奏已经达到最快。助跑倒一步步长,步时受助跑速度、起跳用力方式及身体姿态控制等多种因素影响,合理的步长,步时是起跳用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合适的助跑倒一步步长,步时需要引起运动员的足够重视。助跑节奏可以说是助跑的核心,也是助跑与起跳良好衔接的基础。合理的助跑节奏不仅能减少无用功,同时还可以为助跑和起跳的衔接创造良好的前提。合理的助跑节奏应该是有起有伏、有张有弛、快慢结合,并不是助跑的速度越快越好,而是要在保证动作不会变形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高速度。一般来说助跑后段也就是曲线段,速度渐渐提升,此时应该尽可能的维持步长比例大致不变,通过加快步频的方式来让最后两步助跑节奏达到最快,并且使起跳脚精准地踏上起跳点。适宜的助跑节奏必须要经过跳高运动员长年累月的专项训练才能形成。

表1:助跑最后两步身体重心速度(m/s)

研究对象最后两步在保证步长比例的前提下,相应缩小倒一步步长,有利于保持助跑速度和减小速度损失率。张国伟和王宇二人最后两步的助跑步长表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这就说明他们可以连贯地完成脚步之间的衔接,有良好的节奏性。

表2:最后2步步长,步时,步频

表3:摆动腿倒一步各时刻关节角度

(三)倒一步摆动腿支撑阶段的角度特征分析

在倒一步摆动腿着地的时候,为了使身体重心能够更好的快速前移,就应该使各关节充分的伸展,同时进行送髋动作使得躯干高速前移,摆动腿这一动作对随后起跳脚可以快速准确的踏上起跳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摆动腿进行缓冲是要为了摆动腿进行充分的后蹬做准备,也就是说摆动腿缓冲技术的好坏会对随后摆动腿的蹬伸技术产生最直接影响。由表3可知:从摆动腿着地时刻至最大缓冲时刻,张国伟和王宇的重心速度均有非常明显的下降,两人分别从7.58m/s下降到7.29m/s,下 降 了 0.29m/s;6.75m/s下 降 到 6.43m/s,下降了0.32m/s。在摆动腿着地的一刹那,人体将会受到来自于地面朝上的制动力,这样摆动腿就会被迫通过弯曲膝关节和踝关节来进行缓冲制动,重心速度也会随之不可避免的降低,但是如果运动员此环节的屈膝和屈踝技术较差的话,那么重心速度下降过多就会是必然的结果,张国伟和王宇在摆动腿着地瞬间时刻至最大缓冲阶时刻关节角度变化值分别为18.88°和15.47°,踝关节角度变化值为分别为19.05°和38.98°,可见张国伟和王宇从摆动腿着地时刻至摆动腿最大缓冲时刻膝关节变化并无太大的差异,但是踝关节角度变化差异较大,而且两人都存在着速度下降过大的问题,因此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张国伟和王宇都需要注重改进屈膝技术和屈踝技术来提高助跑速度的利用率。

助跑倒一步的摆动腿支撑阶段是连接助跑和起跳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率。其中,摆动腿离地时刻的关节角度会对起跳用力姿态的形成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从表3可知,张国伟摆动腿离地时刻膝关节和踝关节角度分别为152.11°和123.86°;王宇的角度分别为141.85°和123.21°。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张国伟摆动腿离地时刻膝关节角度明显大于王宇,而踝关节角度则和王宇相差无几。倒一步摆动腿离地时刻膝关节的蹬伸幅度不宜过大,如果角度过大就会导致躯干相对于下肢过快前移,这将不利于进入起跳时获得合理的用力姿态,同时还会限制摆动腿踝关节的蹬伸幅度。因此,从摆动腿离地时刻的膝、踝关节角度特点上讲,王宇这一阶段的技术要优于张国伟,建议张国伟在摆动腿支撑阶段尽量控制身体姿态,减小膝关节蹬送幅度。这样既可以有效控制助跑倒一步步长,而且还可以提早摆动时机,为起跳缔造合理的用力条件。

四、结论

(一)背越式跳高助跑过程中的身体姿态与速度损失率关系密切,张国伟倒2步摆动腿蹬伸幅度过大导致最后一步步长略大,限制了踝关节充分蹬伸,是不利于整体连贯性、限制运动员发挥速度能力的技术因素。

(二)速度是现代背越式跳高的核心要素,张国伟和王宇在助跑倒2步的平均速度分别为7.42m/s和6.68m/s,与世界顶尖运动员接近8m/s的助跑速度有一定的差距。

(三)良好的助跑节奏,快速的助跑速度,这才能在背越式跳高实践中发挥出最大的水平速度,并顺利地将水平速度转换成垂直速度,才能与起跳有机完美地结合,提高起跳效果。

猜你喜欢

背越式王宇步长
中心差商公式变步长算法的计算终止条件
基于ShuffleNet V2算法的三维视线估计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跳高为何首选背越式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的智能手机用步长估计模型
人生的岔路口,幸好遇到你
不进步就是退步
背越式,令选手跳得更高
基于动态步长的无人机三维实时航迹规划
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