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促进作用

2018-10-12朱建军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体育风尚 2018年10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高中生核心

朱建军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并研究提出了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高中体育这一基础学科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在背景下拥有了极为特殊的作用。笔者具体结合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活动,针对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促进作用作以下简析。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涵义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强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二)体育三大核心能力的解读

运动认知能力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它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

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练习强化、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它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适能力。它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

学生在掌握了必备的运动的技能和方法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进行健身实践。实践产生乐趣。在乐趣的激引下,学生就会自发地进行体育锻炼,养成锻炼的习惯,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调节的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增强了体质,而且强化了心理,提升了社会适应能力,达到了更为全面的健康。反之,当在后者中获得快感,也完全可以促进健身实践,从而达到实践能力、运动认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总之,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都是“自主健身”这一体育核心素养必不可缺的构建要素(如图1)。

二、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是由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等五大要素组成。

图1

(二)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

进入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走上了职业之路。正处在人生航向选择的重要阶段的高中生,如果对于职业生涯没有清醒的认识,对于自己的发展都会有着很严重的后果。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根据兴趣、爱好、个性、能力、价值观、特长、经历以及存在的不足等各方面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

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影响其文理科的选择和高考志愿的填报,还会影响以后的专业认同、职业决策、工作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因此,应该高度重视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涯辅导,不断增强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核心素养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促进作用

(一)运动认知能力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强调:其一,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每个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这三个认知学习过程;其二,他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己有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倡知识的发现学习。

根据这个理论,笔者在进行体育教学时,特别关注课堂导入部分。导入部分会根据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为切入点,把学生的已有经验带入课堂,从而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比如在进行背越式跳高杆前技术教学。在助跑起跳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各种形式的助跑不过杆练习,直线的、斜线的起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线路的约束(弧线),固定脚的起跳(外侧脚),这样过渡不仅自然,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更能促使学生对自身的客观认识能力提升,也就是促进知己要素的提高。而“知己”是一切行为的起点,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始与最为关键的要素。长期以往,对于已具备充足的认知能力的高中生而言,体育课堂实践将会成为他们不断“知己”的重要过程,为其它四项职业生涯规划要素的提升奠定基础、创造可能。

(二)社会适应能力

班级就是一个小集体,小社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形成的“社会现象”,也是任何其他学科所无法产生和取代的。体育课堂实践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来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间,有着很多种的学习方式,比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竞争学习等。在进行合作学习时,不同的同伴,不同性格的同学,需要相互融合,相互协作完成任务。

体育锻炼中新的技术技能的掌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个练习的过程,就是磨练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和心理调节的能力。不气馁不服输不放弃,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更是他们离开学校后干任何工作所需要的品质。所以在课上,经常会采用一些探究、分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与艺术。比如在进行学生最不喜欢的耐久跑练习中,摒弃传统的枯燥的绕圈跑方式。采用小组定量定时练习法,把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同质分组,组员在课前商量好练习的次数和时间,教师提一些有效建议。在耐久跑练习中,小组内部成员摆脱了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每个同学都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团队的力量,相互鼓励,不畏艰难,坚持完成既定目标。这在磨炼学生意志、提升心理调节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又促使了目标的达成,更增强了职业生涯规划五要素中知己知彼能力,提高学生的目标性、抉择力、行动力。

(三)健身实践能力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有了很好的心理准备,就要开始进行健身实践。在实践中,去体验运动带给你的身体心理上的冲击。正确的锻炼习惯,良好的健身行为,需要每次课的强调。准备活动的必要性;运动前后的合理补水;运动中的卫生习惯;运动后的放松方式;运动的频率和强度;身体的自我监测(通过心率来监测)。掌握了这些知识,健身实践才会起到真正服务身体的作用;培养了这一能力,既让学生得到了运动体验,获得了健身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行动力,又养成了学生自主健身的锻炼习惯,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从某种意义上也能提高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后的一个长久的贯彻性和坚持能力。通过自己认知而做出抉择的这样一个目标,没有一个行动力,没有一个强的实践能力是很难达成的。而体育课上拥有比其他任何文化课更多的锻炼行动力、锻炼实践能力的时间、空间和手段。

四、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不在“求新”,而是我们体育教育一直以来的目标和追求。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内容,这些都是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直接体现。在对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又有着普遍联系与较强的促进作用。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体育教育也要生活化。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帮助学生培养其体育核心素养,让他们全面地认识自己,更从容地应对职业生涯提前规划,进而自己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和发展方向,以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而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有体育人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高中生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曼巴传奇 KOBE20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