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留守儿童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实践研究
2018-10-11夏兴勇
夏兴勇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发展需求的逐渐增大,大量的乡村青壮劳动力涌进城区务工,由于自身经济条件有限,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缺失,他们不得不将孩子留在乡村老家。随着乡村留守儿童数量的逐渐增多,留守儿童的教育及成长问题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事情。本文以乡村留守儿童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为教育切入点,针对留守儿童阅读现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希望对乡村留守儿童教育事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乡村小学 留守儿童 阅读习惯
一个人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其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密切关系。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语文作为小学课程的主要学科,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留守儿童学习背景
小学生比较依赖父母,希望能多得到一点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在这一阶段,由于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大多数留守学生相较于其他学生而言,他们会在课堂上表现出发言不积极、不爱抬头、定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二、乡村留守儿童阅读现状分析
1.教学方式分析
如在教学“汉字识别”时,教师通常把生字摘抄到黑板上,对学生进行生字教学,这种方式较为枯燥,而且会将生字与文章内容分离,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音标和字义,而且不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在乡村小学教学中,部分地区依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霸占着话语权,学生只能一直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种机械化教学不利于小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阅读的习惯。
2.留守儿童学习情况分析
根据对多个乡村小学学生语文课内容理解情况的调查,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只能对必须背诵的课文进行复述,对于其他课文,他们并不知道该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去概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亲人的关爱,在判断事情的利弊方面缺少亲人良好的引导。因此,乡村留守儿童的思维模式主要以感觉模仿为主,不能真正理解事物。另外,在语文教师领读时,学生只会漫无目的地进行口述,在脑海里并没有形成事物形象,这种机械式的重复阅读模式,又怎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3.乡村阅读环境分析
学生形象思维的提高需要借助影视、音像、图片等工具,这也是一个长久的学习过程。由于部分乡村位置偏远,教育部下发到学校的教学仪器有限,学校往往将教学仪器安置在高年级教室,无法顾及低年级教室,而教学设备的缺失,让教师无法有效创新阅读教学模式。部分鄉村学校,由于教学条件差,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和丰富、开放的图书馆,使小学生不能充分享受校园文化的阅读熏陶。
三、培养留守儿童阅读习惯的教学策略
1.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要想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前,教师可将文章内容转化为相关的小故事,通过故事内容的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让学生在无形中对课文内容产生学习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寓教于乐,活跃课堂气氛
游戏教学是开发学生感官认知和思维的重要方法,将游戏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小学生带着情感进入阅读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运用多媒体教学
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多媒体集音频、视频、图像教学为一体,可以很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视频内容设置一些提问,抛砖引玉,引导学生积极交流、探讨,得出答案后再继续播放视频。通过播放视频、图片,不仅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总结
留守儿童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配合及政府部门加大对乡村小学教学设施的投入,笔者深信,通过正确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定会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严宝银.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J].思维与智慧,2016,(26).
※本文系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21030472B。
(作者单位:贵州省罗甸县逢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