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换肤术研究进展

2018-10-11邹燕

医学信息 2018年15期
关键词:作用机制类型

邹燕

摘 要:化学换肤术是皮肤科临床治疗应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各种痤疮治疗和面部光老化改善应用中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尤其是随着化学剥脱剂类型的不断更新以及换肤术水平不断提高,化学换肤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结合化学换肤术及其临床应用研究开展的现状,对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类以及临床治疗应用情况等进行总结分析,以为相关实践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换肤术;作用机制;类型

中图分类号:R751.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15.015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15-0044-03

Progress in Chemical Skin Resurfacing

ZOU Yan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School of Medicine,Zhejiang University,Yiwu 322000,Zhejiang,China)

Abstract:Chemical skin resurfacing is one of the main therapeutic methods in dermatology.It has remarkable effect in acnes treatment and facial photoaging improvement.Especially with the renewal of the type of chemical stripping ag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kin resurfacing,chemical skin resurfacing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emical skin resurfacing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this paper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mechanism,classification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chemical skin resurfac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ractice and research.

Key words:Chemical skin resurfacing;Mechanism of action;Type

化学换肤术是利用新生皮肤替代原有不完美皮肤的一种治疗方式,在皮肤科应用历史较早并且广泛,是一种快速、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尤其是随着新兴化学剥脱剂以及新的换肤术的应用实现,其在皮肤科的临床治疗中越来越受到欢迎,是各种类型痤疮以及痤疮萎缩性瘢痕、色素性印痕的一线治疗手段,同时也是黄褐斑、面部光老化等治疗的常用手段,临床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结合化学换肤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开展现状,对其作用机制及方法分类、临床治疗应用情况等进行总结分析,以为相关的实践及研究提供参考。

1化学换肤术及其作用机制、分类研究

1.1化学换肤术及其作用机制 对化学换肤术及治疗应用作用机制研究中,有研究指出化学换肤术是一种利用化学试剂涂抹在皮肤表面,在对皮肤进行可控制性的破坏与剥脱的基础上,促进新的皮肤再生,促使皮肤黑色素分布更加均匀,以实现皮肤疾病治疗与美容的方法[1-3]。同时,化学换肤治疗中,在换肤液到达皮肤的真皮层时会立即启动伤口愈合机制,促进皮肤修复与重建,使皮肤表层在化学换肤治疗下变得更加光滑,起到抗皮肤老化的作用[4]。

化学换肤术进行临床治疗与皮肤美容的作用机制如下:首先对皮肤角质层细胞间的相互连接作用进行破坏,以去除皮肤的多余角质层,然后对部分表皮层细胞进行破坏,促进表皮层细胞的更替以及真皮胶原再生,从而实现皮肤美容和治疗[5]。皮肤组织结构中,由于不同细胞之间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即使浅层换肤只对表皮细胞形成破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表皮以及真皮乳头层的结构产生变化,从而达到皮肤修复和重建作用[6]。临床上在浅层换肤治疗中经常会使用羟基乙酸作为换肤液,随着其渗透到皮肤的真皮细胞,可以直接加速促进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同时通过刺激角质形成细胞,使得细胞因子释放,实现基质的降解以及胶原的合成,达到皮肤修复与美容效果[7]。继羟基乙酸之后,白介素(IL)-1α也具有较为突出的作用和效果[8]。

此外,在浅表换肤中,使用高浓度的换肤液能够促进真皮坏死以及皮肤全层脱落,从而加速皮肤新生、平衡黑色素分布,实现皮肤美容效果。化学换肤治疗中,能够在7天内促使附属器来源的角质形成细胞对原有表皮组织细胞实现移行替代,并且在2~3周內使真皮成纤维细胞活化,实现胶原纤维以及弹性纤维数量的增加,而胶原重排的持续时间一般维持在6个月左右[9]。

1.2化学换肤术的分类 现有研究文献中,以虞瑞尧等人为代表[10-12],均将化学换肤术根据其换肤深度分为浅层换肤、中层换肤和深层换肤三种不同方法类型。其中,浅层换肤是通过对表皮层进行破坏,促进皮肤再生的方式,浅层换肤中能够最深达到真皮乳头层;而中层换肤是指达真皮网状层上部的换肤治疗,而深层换肤中能够达到真皮网状层的中部。有研究显示,随着换肤深度的增加,其真皮改善的深度也随之增加,因此,深层换肤能够达到更加明显的抗衰老效果,但其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

在化学换肤的三种类型中,以浅层换肤的安全性最为显著,且换肤恢复所需的时间也比较短,相反,换肤深度越深,其不良反应以及恢复时间也随之增加。浅层换肤的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在表浅性皮肤疾病以及轻度皮肤老化的治疗中作用效果相对显著,但是在较深皱纹以及瘢痕、严重皮肤老化的治疗中,需要中层及深层换肤治疗,鉴于中层与深层换肤治疗后患者容易出现色素异常,因此,在临床应用相对较少。

2化学换肤术的研究进展

2.1化学换肤术中化学制剂的研究进展 当前,化学换肤术中,浅层换肤常用化学试剂为果酸,以羟基乙酸应用最多。有研究显示,通过对集中常用的浅表换肤化学试剂及其应用效果对比研究显示,20%羟基乙酸以及35%三氯醋酸、30%水杨酸等三种化学制剂在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试验中,能够有效促进表皮及真皮浅层缔结组织重建,其中,以35%三氯醋酸制剂使用后产生的组织损伤最为严重,试验显示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且炎症持续时间在14 d以上,其他两种化学制剂的安全性相对较好[13]。其次,中层换肤治疗中,以干冰、果酸或者是Jessner's溶液与35%的三氯醋酸进行混合后联合进行中层换肤应用,或者是使用浓度在35%~50%的三氯醋酸、88%苯酚进行冲层换肤使用较多,其中,三氯醋酸是中层换肤中最为常用的化学制剂,上述几种化学制剂中,以联合换肤效果最为显著,与传统中层换肤使用制剂相比,其安全性明显较高,换肤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相对较低。最后,深层换肤中,以Baker苯酚与50%~60%的三氯醋酸混合进行联合换肤应用最为常见。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与设计深层换肤的化学制剂中,除了需要从实际类型以及浓度等方面进行考虑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皮肤类型以及换肤部位、换肤中皮肤准备情况、换肤制剂使用方法、接触时间、患者基本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后合理选择和使用,以确保深层换肤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深层换肤的安全性[14]。

2.2化学换肤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化学换肤术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其中以皮肤纹理问题以及色素异常、光老化换肤应用最为广泛。在SPT皮肤分型Ⅰ~Ⅱ型皮肤中,化学换肤在改善皮肤光老化的应用中效果显著,而在SPT皮肤分型的Ⅳ~Ⅵ型皮肤中,化学换肤在寻常痤疮以及炎症后色素沉着、黄褐斑等疾病的治疗上效果更为显著。

首先,在痤疮的治疗中,国内学者采用化学换肤术进行轻中度痤疮的辅助治疗以及痤疮后色素与浅表瘢痕的治疗,其效果与患者满意度均比较高。Iris Augustin[15]研究显示,在痤疮以及痤疮后色素与浅表瘢痕的治疗中,采用35%~70%浓度的羟基乙酸进行有色人种痤疮的治疗安全性较高,而使用30%浓度的水杨酸进行炎性与非炎性痤疮的治疗效果也比较显著,并且,由于水杨酸的美白作用,在深色皮肤人群尤其是合并色素沉着患者的治疗中,效果十分显著,患者满意度相对较高。此外,还有研究显示[16],采用水杨酸与杏仁酸联合进行痤疮治疗,其效果明显好于35%浓度的羟基乙酸治疗效果;而采用Jessner's溶液与70%羟基乙酸进行痤疮治疗的效果基本一致,但是Jessner's溶液在痤疮治疗中表皮剥脱引起不良反应较为突出,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较大[6]。最后,对于新兴化学制剂乳酸以及乳酸-杏仁酸复方制剂在痤疮治疗中,其有效性也得到了临床验证,但是,对于妊娠期痤疮患者,可以采用α羟基乙酸治疗,应避免使用水杨酸以及三氯醋酸、苯酚进行换肤治疗,以避免妊娠妇女及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在瘢痕治疗应用中,化学换肤术是痤疮瘢痕的一线治疗方法,其中以35%~70%浓度的羟基乙酸与35%~100%的三氯醋酸化学制剂在化学换肤治疗中应用最为常见。临床中,以上化学制剂可单独用于痤疮瘢痕治疗,或者是与Jessner's溶液等化学制剂联合进行痤疮瘢痕治疗应用。有研究显示,低浓度的三氯醋酸在萎缩性扁平或波浪状瘢痕的治疗中效果显著,而100%浓度的三氯醋酸在难治性冰锥样瘢痕的治疗中同样具有效果,并且使用65%~100%浓度的三氯醋酸进行冰锥瘢痕或棚车瘢痕治疗效果尤为显著。此外,还有研究指出,采用化学换肤术与磨削术联合治疗外伤后瘢痕的效果较为显著,因其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控制治疗深度,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出血量和术后疼痛程度,相应地局部或系统并发症较少,疗效持久,故临床应用价值作用十分显著。

此外,在色素异常性疾病的治疗中,化学换肤术主要用于表皮型或者是混合型黄褐斑的治疗,由于化学换肤术在真皮型黄褐斑治疗应用中,容易引起增生性瘢痕或者是永久性的色素脱失等不良反应,对患者产生的危害及不利影响较大,所以在临床应用相对较少。Kandárová Helena[17]研究显示,在对19例黄褐斑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试验分别采用单纯化学换肤术以及联合激光或外用药物方式进行治后疗,其疗效存在较大差别,患者的疗效持久性及治疗耐受性均比较低,治疗过程中色素沉着风险较大,因此,在黄褐斑的治疗中,化学换肤术只作为二线治疗方式,并且在难治性黄褐斑的治疗中应注意限制化学换肤术的应用,深肤色疾病人群更应慎重选择化学换肤术。该研究中还显示,采用20%浓度的羟基乙酸进行外伤引起的色素沉着治疗以及采用羟基乙酸联合点阵激光进行光老化皮肤术后色素沉着治疗应用中,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比较显著,由此可见羟基乙酸在改善色素沉着上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化学换肤术进行皮肤老化治疗应用中,主要针对光老化中表皮皮损,像日光性黑子以及黄褐斑、表皮色素异常等,采用淺表化学剥脱剂进行化学换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皮肤色泽,以羟基乙酸的应用最为常见。此外,在皮肤纹理异常改变(包括浅表肿物、细小皱纹等)的治疗中,采用中层换肤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对重度皱纹需要采用深层换肤进行治疗。有研究显示[18],采用化学换肤术与激光换肤进行面部年轻化的治疗中,化学换肤的效果明显好于激光换肤,尤其是中深层换肤治疗,能够通过对光损伤引起的物理改变进行有效去除,刺激真皮胶原形成、改善皮肤纹理以及光泽、肤色。此外,Jessner's溶液与三氯醋酸联合对日光性角化症的中层或深层换肤治疗后,其有效率在90%以上,并且单次治疗疗效持续时间在4个月以上。

综上所述,化学换肤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改善各类患者皮肤疾病问题、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为临床治疗的实践和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聪敏,王爱华,李海涛.化学换肤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7,28(05):308-310.

[2]任虹,胡文龙,黄军丽.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果酸换肤术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6,25(05):275.

[3]Kinsnerovaskainen A,Maxwell G,Kreysa J,et al.Report of the EPAA-ECVAM workshop on the validation of Integrated Testing Strategies(ITS).[J].Alternatives to Laboratory Animals Atla,2012,40(3):175.

[4]张洪波,任艳华.果酸换肤术治疗外伤后色素沉着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1,40(07):439.

[5]魏彬,陈阳美,刘瑜,等.果酸的面部年轻化机制及其在损容性皮肤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7,26(01):40-43.

[6]Zanoni TB,Pedrosa TN,Catarino CM,et al.Allergens of permanent hair dyes induces epidermal damage,skin barrier loss and IL-1 α increase in epidermal in vitro,model[J].Food&Chemical; Toxic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Published for the British Industrial Biological Research Association,2017,112.

[7]刘蔚,许贵霞,吴爱丽,等.果酸换肤术治疗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0(03):315-317.

[8]王倩.观察化学换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03):127-128.

[9]仲少敏,刘慧贤,孙楠,等.乙醇酸换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的疗效及耐受性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12):731-734.

[10]Widgerow AD.Bioengineered Matrices-Part 1[J].Annals of Plastic Surgery,2012,68(6):568-573.

[11]黄玉成,李红文,李雪莉,等.羟基乙酸治疗面部皱纹30例临床疗效[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7(05):747-748.

[12]虞瑞尧.应用阿尔法羟酸(甘醇酸)化学换肤术的体会[J].中国生物美容,2010(02):12-16.

[13]焦林君,李金梅.果酸换肤并粉刺挤压治疗闭合性痤疮133例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31(12):1318-1320.

[14]杨啸宇,高金珠,牟双梦,等.果酸换肤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6,6(06):39-41.

[15]Augustin I.Wnt signaling in skin homeostasis and pathology[J].Jddg Journal Der Deutschen Dermatologischen Gesellschaft,2015,13(4):302-306.

[16]梁晓婷,王红丽,蔡海杰,等.维甲酸换肤液对小鼠皮肤肿瘤和皮肤衰老的药效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5,31(06):776-780.

[17]Kandárová Helena,Hayden Patrick,Klausner Mitch.In vitro skin irritation testing:Improving the sensitivity of the EpiDerm skin irritation test protocol.[J].Alternatives to Laboratory Animals,2010,37(6).

[18]韦霞,张洪波.果酸换肤治疗雀斑Nd:YAG激光术后色素沉着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10(05):314-315.

收稿日期:2018-5-17;修回日期:2018-6-21

編辑/李桦

猜你喜欢

作用机制类型
疏肝活血方治疗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我镇农业结构调整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