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竞赛的《手机应用开发》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研究
2018-10-11郑志娴曾凌静
郑志娴 曾凌静
摘 要:近几年,职业技能竞赛的兴起引领着职业教育的创新与改革,职业技能大赛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不容忽视。文章以《手机应用开发》课程为例,分析了该课程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如课程目标定位过高、课程内容滞后、实践知识点关联性不强、教学模式单一等。探讨基于技能竞赛在课程改革的作用,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该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几点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手机应用开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得到越来越多职业院校的广泛共识的积极参与。它不仅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也为职业院校提供了信息交流和展示教育教学的风采的平台,更是成为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设计改革发展的推进器,“撬动”了课程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1]。
每年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涉及Java和Android的赛项较多,比如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等,这些赛项都不同程度地应用了Java和Android技术,这也反映了Android技术在移动互联专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普及程度。从近几年的竞赛看,赛项的考核内容紧贴行业技术前沿,而这些先进技术的引入已倒逼学校要开展专业教学课程改革,本文以《手机应用开发》课程为例,分析本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并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
2 职业竞赛反映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Th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Teaching reflected in skill
competition)
2.1 课程目标定位过高
《手机应用开发》课程是我系计算机应用方向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致力于培养深入掌握Android技术,从事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开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由于课程涉及的学习领域广,Android相关技术更新速度又很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而忽略高职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2],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些都对课程的教学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2.2 课程实践知识点关联性不强
目前使用的教材大都是一个知识点搭配一个案例,但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强,实践内容缺乏连贯性和融合性,专业课程之间没有建立纵横向的“知识网络桥梁”[3],学生很难将所有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造成实践知识点的分散。
2.3 课程内容设置滞后于行业要求
通过职业技能比赛,很直观的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不足,从而体现到学校教师所教学内容的不足。从近年的竞赛来看,各赛项的设置均紧贴行业技术前沿,比如开发工具使用的是Android Studio,而不是Eclipse+ADT,Android Studio的版本从2.2.3到3.0,这些变化都是与企业同步;而数据分析、网络框架、编程模式等都是企业目前使用的最新技术。而这些技术往往在实际教学中大都无法传授给学生,因素很多,如课时不够,教学设计不足,授课老师缺乏对当前最新技术的了解,因而对应的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大都浅尝辄止,学生也无法领悟和学习到技术的精髓,无法跟将来的职业岗位实现对接。
2.4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课堂教学大都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蓝本,教师一般采用“填鸭式”或“堆积式”[4]的授课方式。教学模式单一,过于依赖教材,没有创新,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学习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兴趣低下,就不能完全掌握课程所必需的职业技能。
2.5 教学评价和考试形式单一
教学评价单一,主要以教师为主,而考试形式一般则是笔试或机试。笔试侧重于记忆,机试则侧重于操作,但是两个小时的上机考试对于计算机类的学生操作,可反馈的教学效果实在有限。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只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Android课程的积极性,而且也影响到职业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的技能水平,不利于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对现有的《手机应用开发》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3 对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The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specialty
course)
3.1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引领,重构课程体系
职业技能競赛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具有检验和展示教学成果、激励和选拔技能强手、引领和弘扬“尊技重职”社会风气的功能[5],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推进器。通过技能竞赛的项目分析,可以得出比赛对专业教学方向的考核要求,以及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岗位需求。我们以此为契机,通过了解、分析、参与赛事和赛项,结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来修订课程标准,调整Android课程内容的设置,将移动互联相关竞赛涵盖的知识点与技能点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来有效找到课程设置的突破口,推动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加强实践针对性,改革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以致用。
3.2 以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为手段,提出新型教学模式
随着近几年的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在技能竞赛、项目教学、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一线授课教师关于这些方面的改革建议也涌现不少。文献[6]中提出“以技能竞赛内容为标准的教学项目”,文献[7]中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构建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课堂设计模式与教学评价体系等。这些研究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与实践的支撑。
笔者通过研究,结合多年的竞赛指导教师的经验与心得,提出一种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该模式以竞赛式教学项目为核心,以竞赛训练形式作为项目实施方式,以多元评价作为检验方式。
(1)应用此种教学模式,仍需要以教师为主导,但教师身份进行转变,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的辅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氛围,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愿意去学并且学得轻松、主动。在《手机应用开发》教学中,教师利用课前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并启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利用知识特点来进行不同教学设计,比如UI及样式,设计美观的界面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动画”“绘图”等概念,可以借助酷炫的设计效果让学生产生兴趣;对“activity的生命周期”的理解,可以借助验证型的实验来让学生加深印象。这些知识点的场景设计都让学生有了更加直观地感受,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在实践教学内容上,教学项目是主线,也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技能竞赛的项目大都来自实际应用的真实案例,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项目的优化与分解,分为容易,中等和困难三档,不局限于业务编排顺序,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接受程度合理分配。并以技能比赛中的每个能力单元作为一个子项目,每个知识点的学习作为一个任务,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技能大赛,对他们今后参赛和工作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加大实践教学比重,配以实训任务书,让学生在课下也能独立完成实践任务。此外,还要设计一些实际应用中会遇到的,与新旧知识有纵横联系的项目案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方式上,将技能竞赛的内涵运用于日常教学,可以借鉴竞赛的训练方法,即团队模式和反复强化训练。需求分析、框架搭建、UI设计、代码编写、项目测试和文档编写,这一系列的项目操作,都需要团队合理分工、齐心协力才能成功。在课堂上,通常我们都不会让学生一直重复某一任务,但在竞赛训练中,我们则会让参赛学生反复训练,“熟能生巧”。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前期选择相对简单的项目先模仿制作,当学生熟练了基本项目流程后,再实施复杂项目的创意设计和优化,通过竞赛式项目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锻炼基本技能,提升操作熟练度。
(4)在实际教学中,一堂课的时间往往做不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一般都是教师通过对学生上交的作业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我们可以将竞赛评分标准作为项目的知识技能要求,对项目实现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进行“个人自评,小组内互评,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等。而最终的成绩也不仅仅是依靠笔试成绩,而是结合平时小测知识点的成绩,项目评审的成绩,能独立完成机试的成绩综合得出。
3.3 以赛项为契机,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
(1)建设符合工作场景的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产学研结合,注重学生技能培养。而学校的实训中心正是给广大学生提供技能训练的平台,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大赛提倡的是一种项目化、任务化教学要求,这种导向使我校加大了实训设备投入、重视社会需求。新建的“智能交通实训室”实训室,既满足了参赛的需要,又能作为教学实训的基地,更是省级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赛项的实训基地。学校对实训室的布局环境、设备配置等方面都做了细致的调研和论证,基本实现了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依托省级技能竞赛基地的建设,采购了多套的竞赛设备作为实训教学设备,引入仿真实训平台让学生体验真实环境下智能APP的应用。这些措施结合激励教学的方式,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对自身技能进行提升的渴望,学生学习Android技术的兴趣大大提升,实训教学效果良好,学做结合在教学改革实现中进一步得到体现。
(2)建设微课程体系,丰富教学资源
在建设实训基地的同时,也要重视软环境的建设,通过参与技能大赛,可以构建多种形式的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借助智能手机从互联网上获取知识,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可以借助微课这一教学形式,将课程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小模块,每个模块作为一个微课教学单元[8],建设微课程体系。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复习和掌握课程知识。《手机应用开发》课程在已有的教学资源上陆续新增了许多微课资源,如在线质量课程“安卓应用开发及质量控制”的10节微课;与大连东软电子出版社合作共建微课资源,完成了37节的Android方面的微视频和三个创新创业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另一方面,与省内软件企业公司校企合作,开发了案例库,以及相应的移动互联项目实战实训指导书,经过两轮的使用,效果良好。这些资源用来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形成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
3.4 构建多级技能竞赛体系,进一步优化竞赛遴选机制
参加竞赛是提高学生技能的一种好方法,要想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省级竞赛、国家级竞赛,就要先构建课堂到校级的竞赛体制。可以先在课程教学环节中设置单项竞赛项目,选拔感兴趣的学生进入初期培训,再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校内竞赛来进一步选拔。近年来,Android技术应用的相关比赛很多,比如前面提到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学校通过与企业共同承办校级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比赛,按照企业的行业标准和国赛技能来设置竞赛内容,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打破当下以竞赛为中心的“应赛教育”,以及精英培养的局面,扩大了参赛面,并设置了奖励机制,调动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整体的技能水平,并经过激烈的比赛遴选出优秀的学生参加更高一级的技能大赛。
4 结论(Conclusion)
职业技能大赛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参加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职业技能大赛,并以此为载体,不仅使参赛师生终身受用,而且对计算机类课程特别是《手机应用开发》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主体、教学资源和教学流程等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教学模式得以优化和创新,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认知和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張敬玲.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9(1):25-27.
[2] 李逢振,张雯亭.高职学生基于技能竞赛的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6,1:100-102.
[3] 吴琼.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移动互联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7(7):125-126.
[4] 屈慧洁.职业技能竞赛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大学教育,2014(7):138-139.
[5] 吴泽宇.电子商务职业技能竞赛与课程建设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1):73.
[6] 张玲玲,岳宗辉.技能竞赛引领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7(9):65-68.
[7] 廖伟.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研究——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5(20):187-188.
[8] 熊祖涛,卢晨怡.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途径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6(16):45.
作者简介:
郑志娴(1979-),女,硕士,副教授,软件设计师.研究领域:移动互联开发技术,网站前端技术.
曾凌静(1983-),女,硕士,讲师.研究领域:Android应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