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流使数学学习更深入

2018-10-1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植树面积交流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城关第一小学 浙江温州 325700)

交流,《辞海》里解释为“沟通互换”;百度词条解释为信息互换的过程。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在课堂教学中的交流应该是学生关于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经验、思考及问题等学习信息的沟通、碰撞及相互补充与互换的过程。

我国的班级授课制决定了课堂教学中交流手段的不可或缺性,课标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亦可见课堂交流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本文重点谈谈“交流”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与价值,期待通过“交流”这一学习形式使数学课堂的学习更为深入有效。

一、在交流中深入内化

教学片断《圆的认识》:

学生用圆规画出大小不同的圆后

师:你是怎么做到把圆一会儿画得大,一会儿画的小的?

生:改变圆规的脚。

生:两脚的距离调小,就可以把圆画得小一些。

师: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一个圆的大小?

生:圆规两脚间的距离。

师:这个距离藏在圆的哪里?用一条线段将它画出来。

尝试学习后的交流是学生浅层理解上的深层思考,基于学习的结果用语言这种思维的外壳来表达关键之处的想法与理解,能够使学生的初步学习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思考,促使学习的不断深入内化。

二、在交流中促进优化

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活动面对全体学生,而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与个性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探究的成果就会出现不同的思维层次,因此有必要进行方法的优化。如《数学广角——搭配》,对于三个数字能搭配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不同思维层次的孩子,其思考的过程是及不一样的。有孩子是任意列举,没有顺序切容易遗漏或重复,而有些孩子则思考很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在学材呈现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孩子观察比较,说说谁的办法好,为什么好?

三、在交流中建立模型

教学片断《三角形的面积》:

师:选一个三角形计算面积,你会先选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选择了直角三角形,并在探究过程中生成了三种方法。

6×4÷2=12(平方厘米) 6×(4÷2)=12(平方厘米)6÷2×4=12(平方厘米)

师:原来这样。通过大家努力,我们总结出了三个文字计算的公式。再看看,还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三个计算公式都不一样?

生:为什么每个计算公式里都有除以2,这个除以2表示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来解释?

生:第一个是大长方形的面积除以2,第二个是高除以2,第三个是底除以2。

师:那我们到底用哪个呢?

生:哪个都行。

生:其实每次转化后要算的面积都是大长方形的一半。所以只要底乘高除以2就行了。

师: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一看。

(让学生指出要算部分的面积,教师在图里画上阴影)

交流的过程是寻找规律,发现数学本质的过程,对学生多种个性化的思考进行共性的提炼,建立数学的模型,使学生的探究成果形成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性知识脉络,提升理性思维。

四、在交流中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是一个人数学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但是它的教学总是与具体知识内容的学习交织在一起,所以教师要关注学习过程中散落在各个环节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有思想方法的收获,逐步获得数学素养的提升。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学生通过数格子、剪拼成长方形的办法求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学生经过充分体验了转化、归纳的数学思想,教师适时点拨提炼:这种将新的问题转化成原有知识解决的方法,就是数学里常用的转化方法,在以后的数学学习里会经常用到。学生主体的探究与体验是学习的根,而教师的提炼则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

五、在交流中反思应用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交流反思的机会,使学生在反思中消除疑惑,在反思中提升认识,在反思中准确应用知识,使学生在反思之中收获意外的惊喜。

如《植树问题》练习中教师出示了剪刀剪绳子的图片和一段钟声,问:这里有植树问题吗?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是否具备植树问题的特征,从而在练习中对植树问题的本质进行了再次的回顾与反思、对比沟通,促使对拓展性、延伸性知识得以类化,从而完善了知识体系。

课堂交流这一教学方法看似传统、没有新意,但如果使用得当,就能让课堂教学发挥增值效益。

猜你喜欢

植树面积交流
怎样围面积最大
如此交流,太暖!
最大的面积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植树
植树真快乐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植树鸟的来信
巧用面积求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