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课程中的生态文明教育问题与对策

2018-10-10张闻雯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1期
关键词:对策

摘 要:结合本人从事的中学教育工作可以发现,目前中学生态文明教育力度不够,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比较薄弱,中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浪费粮食、攀比成风、不爱护自然环境等现象,说明生态文明的理念并未渗透到学生的行为中,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可从知、意、行三个角度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 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对策

中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培养中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不仅是为了进一步培养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奠定基础,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而且是为目前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所做出的努力实践,同时对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深远影响。要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学生应该具备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观念,只有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学生世界观的一部分,当学生面临各种相关选择时,才能做出对生态环境发展有利的行为。

一、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问题分析

生态文明理念的形成,依赖于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建立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全面开展,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初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时期,加强对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树立起人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提升未来国家决策者、建设者的生态文明意识,是时代赋予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地理学所关注的是人与环境在特定地点和位置的相互作用。研究地球是一项自然科学工作,研究社会是一项社会科学工作。而地理学者最感兴趣的是研究地球上人与地球环境的关系。这样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地理学科兼具自然和人文内容,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和优势,在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就中学地理课程中生态文明教育问题分析如下。

(一)形式化

生态文明教育的形式化是当前生态文明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中学地理课程有着自己的教育目标、教学任务、课程体系及评价要求,因而,地理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达成地理教学目标,尤其是高考的压力,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解题训练不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往往留于形式,没有与中学地理课程真正融合,同时,由于班级规模较大,活动的开展也存在着从形式上走一走的情况。教师没有认真地研究地理课程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整合,生态文明教育在地理课程中的有机渗透、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随意性

由于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目标,也没有评价标准,所以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比较随意,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如何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并且,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情况没有评价指标体系,也很少有专题的教学研究活动来研讨如何在中学地理课程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因而,生态文明教育基本处于一个自发的、无序的状态,缺乏规范性、系统性的要求与监控。

(三)教学资源的不足

中学地理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地理课程内容的教学、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往往具有自发性,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很难有时间与精力对生态文明教育进行专题研究与备课,而现成的、与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相对于地理课程资源来说显得不足,需要进一步开发与建设,在教学任务与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教学资源的相对不足同样制约着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入进行。

二、加强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生态文明知识教育

1.让中学生学会运用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护、净化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这些都是中学生将来做出对环境有利行为的基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2.让中学生认识今年来世界上以及我国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重大事件,以震撼学生的内心,达到强化生态文明意识的目的。

3.让中学生阅读生态危机经典作家的代表作,如《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未来的震荡》、《第三次浪潮》等,以提高中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和生态责任意識。

4.让中学生了解近几十年来人类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觉醒的过程以及所采取的主要行动、文件和观点,如可持续发展如何从概念走向行动,世界上第一个可持续发展国家级行动纲领《中国的21世纪议程》,中国的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生态文明理念的首次提出和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中国将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等等,最后,就是要让中学生了解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二)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培养

1.唤醒学生生态美的意识。我们要通过生态美的教育,培养人们尊重和欣赏自然的审美能力,从而保护资源和环境,也获得更好的发展能力。

2.强化学生的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学生内心稳定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自觉实现生态文明行为。同时,要不断丰富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引导人们积累并加强生态道德实践经验以及进行多样化的生态道德思维训练。

3.进行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教育。为了唤醒人类的生态保护意识,当今国际社会正开展了生态运动,对不道德的破坏环境行为进行谴责,在我国党和国家非常看重如何能够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的问题。这样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并普及生态保护意识和大力宣传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逐渐使人民自觉在内心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同时,我们不仅要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还要增强创造美好生态环境的意识,在发展规划中确立生态观念和思维,努力使绿化祖国、营造生态旅游区、建设生态人居环境等成为全民的一种生态创造活动。

(三)强调生态文明行为养成

1.强调参与行动的重要性。参与生态文明,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公民参与制定生态文明政策,自觉遵守生态文明法律法规,防止环境污染和爱护生态环境等方式,用行动参与到生态文明实践中来。参与能够让生态文明不再只是空洞的口号,只有参与到生态文明实践行动中才能产生改变,教导学生必须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资源环境的关注。

2.倡导适度消费和清洁生产的教育。环境的承载力有一定的限度,排放到环境中的生产和生活废弃物不能超过这个限度,当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就会被破坏而不容易恢复。所以要要教育中学生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考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使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卓越.加强公民生态意识建设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3).

[2]陆静.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4).

[3]曹群.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内容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8(03):62-63.

作者简介

张闻雯(1988.12—),女,汉族,云南梁河人,研究生,中级职称,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