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
2018-10-10王金丽
王金丽
摘 要:在我国现代教育体制中,心理德育教育属于健全小学生人格及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班主任是培养与教育学生的主要人员,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及健康的心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新课标的硬性要求,又是学生树立道德素养的关键过程。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能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与教学课程等相结合,继而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本文则主要阐述小学班主任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展开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心理健康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上总有各种因素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而新课标及素质教育均提出,在小学教育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并在教学中对其进行品德、素质及个性的教育,继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是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的负责人,肩负着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故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小学班主任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小学班主任不仅要保障每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继而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为此,班主任应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让学生积极参与,继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品质。
一、利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堂教学
传统教育下,班主任主要侧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往往忽略学生的心理变化。即便是展开心理教育也仅将其作为应付上级领导的管理工作,在班会上寥寥几笔,应付了事。当学生犯错时,采用说教的方式告知学生错误的地方、解决的措施等等。这样的教育方式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却严重阻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久而久之,小学生便会对班主任产生一种恐惧感,难以与班主任有效交流与沟通。反之,班主任也难以深入学生的内心,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而这与素质教育与新课标要求背道而驰。为此,小学班主任要学会在渗透式心理教育中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并在实际工作中潜移默化的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并树立其积极健康的信念与原则。将教学技能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工作中与其他科任教师有效沟通,并挖掘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继而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文章内容多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并蕴含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若班主任兼任本班的语文教师,则可从语文教学课程中入手。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征,汲取课文中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并将心理教育渗透其中。在学习“女娲补天”、“普罗米修斯”等课文内容时,教师便可从课文中人物的伟大奉献精神进行延伸。在学习完整篇课文后,便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英雄人物的看法,让学生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与审美观,并陶冶学生的心理情操。
二、应用渗透性心理健康教育原则营造和谐氛围
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及心理环境均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思维。而滲透式心理健康的原则则在于提供学生舒适的管理环境,继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故舒适、活泼、愉悦的班级管理环境可让学生在良好的管理环境中约束自身的行为习惯与语言行为,并进一步推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得到班主任的关爱与帮助。故作为学生的班主任,应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对班级管理的模式进行思考,并在一定程度上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爱。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让学生在民主的班级管理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并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班主任还要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及学习成绩,从中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应逐步引导学生对问题根源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提高认知意识。但不可直接斥骂或责骂学生,应在管理工作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与肯定,继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避免学生出现自卑等负面心理。为此,班主任要在日常管理中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缓解学生压迫感,让学生在学习与日常交际中学会热爱生活与体验生活,促进其道德素质及品德的健全。例如,班主任可设计一次心理活动方案:发放给每位学生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并播放百花开放的课件视频,并用对画面中的情景进行表述:“我们知道,花儿只有经过‘虫害与‘风雨才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色彩。而你就是你手中的小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让自己绽放得更加美丽呢?”播放课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花开的声音,营造良好的和谐氛围。并逐步引申出“海伦凯勒”的故事,让学生闭上双眼感受在没有阳光与声音的环境中,海伦凯勒是怎样克服重重苦难的。继而让学生通过心理活动方案,学会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与顽强的毅力。
三、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班主任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全的人格,并推动其综合素质的发展,继而让学生能快乐、健康的成长。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作为一门说教式的管理内容。只有通过让学生真正接触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道德素养及行为方式,才能从本质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在此过程中透过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故班主任要设计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继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全面发展。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效操作活动内容,继而贴近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相互帮助、共同努力等。例如,我们班曾在学校的允许下,组织学生展开了一次“特教学校”的服务活动,让学生深入特殊儿童的生活。在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接纳残疾儿童、关爱孤儿、学会了与自闭症儿童交流与分享。这次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际活动中感受到了关爱的重要性,感受到了自身的幸运与幸福。在这样渗透式心理教育实践活动中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进其健康的成长。
总之,班主任对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展开的关键。故班主任要通过不同的心理教育形式,让学生潜移默化感受心理健康的教育价值,继而在班级活动中落实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娟,傅梦云.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03):20-20.
[2]王莉,闫佩.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8):30-30.
[3]王征.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漫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教师,2016(09):16-16.
[4]黄俊平.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7(72):19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