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进行生活化教学
2018-10-10樊则云
樊则云
摘 要: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对数字往往不是很敏感,那么怎样让孩子积极动手操作,对课堂上的授课内容感兴趣,并做到乐学、会学,从而学好数学知识。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脱节,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以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是我们要积极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感知 创设 体会 创造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也是广大教师在不断探索实施的策略。而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有机整合,强调的不仅是让数学化回归生活,更重要的是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进一步了解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让孩子感知数学的趣味
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水平,以及实际教学内容与要求,利用生活知识来进行课程导入,进而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孩子感知数学的趣味。在课堂导入环节引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全面的激发,也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人教版第二册在讲解人民币的简便计算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利用生活知识进行课程导入,教师分别向学生展示1元、5元和10元的人民币,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教师拿着10块钱的人民币去超市买了4块钱的文具,那么卖家应找给教师多少钱?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同学模拟买卖过程,通过利用相应的生活知识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面,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能够不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逐步提升。
二、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语言
用生活化语言传递数学信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师生主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教师的语言素质好坏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成败。数学是枯燥、抽象的,教师要通过语言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地表述出来,这样才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当然,教师必须用数学术语授课,不能用方言表达。所以,数学教师的语言不但要精准,还要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例如,人教版第二册把认识元、角、分改成“超市售货员”活动;把“概率”知识设置成“这个游戏公平吗”的活动,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活动感到非常好奇,认为学习数学是很有趣、很有价值的事情。
三、让孩子体会数学的工具性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强化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学习有用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的背景材料,设置数学问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经历把生活中的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成数学化过程。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享受自主探索和个性发现带来的乐趣。例如,人教版第二册讲解“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创设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动物园里的动物正在召开大会,大象爷爷在台上说:“小动物们你们工作都很辛苦,我要奖励大家,你们说发什么奖励呢?”台下面的小动物们开始争吵,有的要骨头,有的要鱼,有的要桃子,有的要香蕉,有的要苹果……小动物们要的東西各色各样,大象爷爷非常为难,小朋友们能想一个好办法满足所有小动物的要求吗?再如,教师可以模拟超市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切身体验“购物”场景。活动中,学生熟悉元角分兑换、找钱方法,同时还掌握购物流程,积累了生活经验。
四、创造课外练习的精彩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所以小学数学课后练习的设计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只有回到生活中才能彰显其价值。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才是学习数学的落脚点。课后练习的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学人教版第二册《有趣的七巧板》时,把玩具和图形结合起来,学生在动手中品尝拼图的快乐。教学课本第3页“做一做”第二题时,让孩子们在美术课上完成一幅图形画,比一比谁画的最漂亮,把数学练习变成了孩子们最爱的画画课。教学课本第6页的第4题时,每人准备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在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孩子们印象更为深刻。我还让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各种大小的平面图形,在数学活动课动手拼拼贴贴并画一画,在班级评出创意奖。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更能体现新课程下的作业的独特性。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将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学生兴趣盎然,亲近数学,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走入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重组教材素材,纳入新鲜的、有生活气息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材料,把数学与生活有机整合,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做数学”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式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师课程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
[2]李爱云.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学周刊,2011(3).
[3]温从虎.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