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专业美术创作教学过程最优化路径探讨

2018-10-10罗思德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1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情感

罗思德

摘 要:创作实践与创新精神是新时代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灵魂与关键,在专业美术创作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潜力,必须使“教”与“学”两方面最优地结合起来。“教”的方面要保证目标的合理性、组织的开放性、内容的时效性及生活实际的关联性;“学”的方面要保证良好的创作动机、稳固的民族情感和坚定的审美意向。同时,通过强化情感教育、明确现实主义创作观念、实施联合授课与课题化教学等方法和手段,凭借教学环境创设、知识与技术迁移、思想和行为导向等方面举措,让专业创作教学回归其“发现与创造”的本意和美育属性。

关健词:专业美术创作教学 学生主体意识 教学过程最优化 路径研究

旨在“发现与创造”的创作教学在专业美术教育过程中倍受重视,其质量高低不仅反映办学水平,而且折射出不同的美术教育思想和价值取向,是教育主体检验和改善教学的主要依据。然而,现行的专业美术创作教学的工具主义、实用主义思想泛滥,其理性价值的使命正逐渐被消解甚至异化。熊文韵认为:“今天高校所普遍采用的艺术训练方式、依然是源自西方学院派又经过了前苏联改良的那套体系。这种审美标准依然在全球化的今天牢牢控制着中国大众的审美趣味,所以先锋实验艺术在中国始终难于被大众所接受,只能在小众范围内彼此惺惺相惜。”董强认为:美学应当关注感性和精神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把创作课程不是当作技能训练,就是休闲娱乐。因此,在强调文化自信与创作自觉的当代艺术教育情境中,重新审视创作教学具有现实意义。事实上,尤其面对艺术教育价值多元化发展态势,如何从今天新兴技术媒体的激进现实中,发展出一种充分介入日常世界的新艺术,如何从当下复杂的历史感和现实感中,提炼出一种深度参与到社会进程的富于感性和精神性的先锋艺术的呼吁日愈急迫。因此,对于专业美术创作教学而言,如何使“教”的方面能顺畅地激发出“学”内部的创造潜力;如何使“学”的方面能舒适接受当代艺术创作理论知识,形成关注社会、关照生命的思想意识,学会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感受,养成独立思考和创作实践自觉,努力建构富于个性化的视觉形式语言与图式等等,已是当前专业创作教学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专业美术创作教学“教授最优化”问题分析

专业美术创作是视觉形式语言个性化探索的过程。作为较高级的艺术实践活动阶段,教授过程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只是“促进者”角色并在预设性的教学对话中保持引导和调节作用。为了确保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以下方面问题需要关注。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联性

当前处在科学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的转折时期,其对所需培养的人提出更高要求,高情感的教育将倍受重视。真实,创作实践实质是确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过程,但专业美術创作教学内容及问题预设需要教学主体精心规划。根据观察,过分强调宏大叙事或泛道德化,由于与当代学生所关心的生活实际相疏离,削弱了学生对创作的兴趣和关注。特别是脱离社会现实和自身处境的问题预设,如果与当代青年学生鲜活的个性特征缺乏“共情”、“共境”,缺乏与他们产生心灵沟通与精神平等交流,很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入问题情境并获得知识与情感认同,教学价值与质量无法保障。

关联性紧密的教学内容和问题预设应是富于逻辑关系的、能接续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并能为后期的创作实践带来实践意义和指导作用的知识结构,它确保学生在创作思想和行为中获得新意义。如果在创作教学内容的顶层设计中,将自我认同的价值观和艺术标准强加或放手让学生任意发挥,特别是耽溺于主观幻想和个人叛逆反抗而脱离客观社会现实的个人情绪渲泄,专业美术创作的精神要求和价值取向将无法保障。

(二)教学组织的开放性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结构形式。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知识增长的方式及产生明显的影响,知识结构的综合化成为教育趋势和人才素质要求。我们知道,现代艺术创作更强调综合化,因此,只有注重学科交叉,专业方向及思维方法的互融互通,才能促进创新思想和行为的形成。专业美术创作是注重实践和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单向性的抽象理论讲授和说教式的价值灌输,很难促成完整的审美认知和持久的创作实践动力。实践证明,教学要素和结构的优化对创作教学取得理想成效起到关健作用。专业美术创作良好的教学组织应该首先是针对预设的共同主题展开创作互动,并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充分开放。尤其是各种造型媒介与材料实验室的充分使用,以拓宽教学双方创作互动方式和范围。

(三)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艺术创作强调个性化的发挥和独特创造,大一统的培养目标不适合艺术教学。现代艺术教育充分尊重和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普遍采用,个别化教学形式重返教育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创作实践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心理过程,需借助于强有力的刺激才能保证学习者内在的实践动力,教学目标的刺激作用较为明显,但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其价值是否被学习者所认同及适中的难易程度。

专业美术创作教学目标指标设计的合理性体现在充分尊重学习者的技术基础、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的阶梯结构特性上。对于大多数本科阶段的学生而言,绘画写实能力和形式感受力方面的认知水平有限,实践证明过高的和笼统的评价指标设置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反而容易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专业美术创作教学的学习条件问题厘析

学习是教学的基础,专业美术创作教学主要以自主性学习为主,强调自我建构和自主发展。长期以来,由于没有摆脱凯洛夫《教育学》框架的限制,教育学中的学习论长期被忽视,使得教学理论中的许多观点失去于立论的根据,创作教学也不例外。创作教学过程往往只注重“教”方面的传统,对当下教学客体内部的学习目的、动机、要求、内驱力等学习心理方面缺乏认识和把握,忽视了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践意义。我们知道,专业美术创作首先是一种相对自由的审美和创造美的知、情、意活动,而非自上而下的、绝对化的社会性甚至政治性目的。其要求实践者在道德、理智、情感态度、精神指向上保持良好品质,特别是具备高尚的审美态度、审美判断、审美理想、审美意态等。因此,理想的专业创作教学成效对学习客体的学习心理条件尤其是非智力因素提出要求:

(一)良好的创作动机

创作动机是激发学生进行创作、维持已引起的创作活动,并导致行为倾向于一定的审美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专业美术创作是视觉形式语言深度探索的过程,其中应该充满审美理想和文化创新的责任和信念。如果仅仅是出于个人化的主观幻想和个人叛逆反抗的心绪表达,或者只是对某种表现技术的迷恋和钻研,将导致肤浅庸俗的创作走向,最终滞留于某种陕隘虚假的和自我满足的创作表面,而不是形成深刻、持久的内部动力。

(二)稳固的民族情感

情感伴随着创作实践过程始终、直接影响着创作活动的效率。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直理的追求。”西汉儒家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诗学观。专业美术创作强调传统文化传承,特别是儒家典雅、纯正、中正和平的文艺思想,如果缺乏执着的、深厚的民族文化情感,人云亦云、见风使舵,盲目追求时尚风格样式只会陷入轻佻、浮燥的创作境地。“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音”,只有出自沉稳情感的婉约之词,才是专业美术创作所遵循和推崇的创作状态。

(三)坚定的审美意向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则聪明盛”。专业美术创作不能是自我重复、无新发现和新创造的实践过程,其有“活法”要求,即创作既要有一定的审美规矩和形式法度,又要有在不违背规矩的前提下寻求艺术语言创新和美感诉求。由于通俗艺术和流行艺术的影响,以及后现代主义艺术大众化观念的渗透,专业美术创作的美学精神常常被弱化和虚化。如果创作实践主体缺少宏阔的艺术“体格,则难于抵御世俗化思想和观念的侵蚀,从而陷入矫情、模仿等低级趣味的制作循环中。

三、实现专业美术创作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新思路

(一)加强情感教育,创设道德关怀和人性关爱的创作“共境”

美术作品本来就是“吟咏情性”的产物,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只是,对于专业美术创作而言,这种情感要求应该是温柔敦厚的。专业美术创作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是同情感。法国巴希指出:在审美的情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同情的社会情感。长期以来,由于工具主义教育思想泛滥,以往的专业美术创作教学更注重于知识和结论。学生的情感思维和身心发展规律被悬置。特别在教学环境创设方面,忽视了教学客体内部和外部的亚文化,隐形文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出现扭曲,情感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纠正其在创作实践中的消极作用。当然,情感教育不能是自上而下的灌输,而首先是通过教育者注入积极的情感语言力量,对受教育者实施道德关怀和人性关爱,以激发其内心积极情感,营造温情的教学对话场域气息,以增强教学主客体之间的情趣和感悟。其次是以浓重的人性与道德关怀融入教学,凭借共同关注的人性善恶、爱等创作主题思想预设,建立教学双方心灵沟通与精神平等交流平台,构筑创作价值与意义共同体,消除以往个人主观的幻想和狭隘的叛逆反抗的精神表露和情绪渲泄,以及解构将自我认同的价值观和艺术标准强加予学习者的知识霸权泛化现象。

(二)明确现实主义创作观念,保证知识的正向和有效迁移

专业美术创作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从一而终都有明确的文化指向性,即对应于社会现实主义创作及高尚的审美理想追求,明确以现实主义作为创作方法是基于专业美术基础学习及其审美选择和阐释方法的系统性考量。在以往的教学中,诸多教学主体通常以“学术自由”、“艺术创作不可教”的名义指导创作教学活动(事实上是无指导),在教学过程中疏于管理,任由学生自由发挥。教学内容组织上不考虑与前、后学习的相互关系,教学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使专业美术创作教学流于形式。出现了许多违背主流文化精神要求的所谓现代主义美术创作。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共识价值领域,教学双方无法实现目标共享和意义共享,各说各话,教学“失序”、“失控”、“失效”等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原因在于教学主体的学术判断和价值观方面的缺失。的确,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现实主义文艺的发展也参差不齐,各具特色,诸多教学主体对其理解和把握仍缺乏深刻性甚至偏见。其实,当代美术史显示,作为一种基于现实的艺术方法、尤其是批判性建构,才是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动力。(即“现实+”概念)

(三)开展课题化教学和联合授课方式,鼓励导向性甚至命题性质的专题创作教学

创作教学的特点就是要带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实践不能是盲目的,而应该是很强的直观性,并且强调时效性。开展课题化教学和联合授课方式,目的在于将创作专题内容分层化以方便教师进行针对性深入指导。同时,将繁琐艰深的理论和技术条理化,把创作实践相关的内容组织、学习指导和实践服务分散在创作理论和不同视觉语言表达风格及媒介的工作组织中。并以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改变以往一个教师包干到底的单向性平面化教学模式。从基础、理论、实践等角度共同授课,以教学团队的形式展开教学,更有利于学习者全面掌握知识和个性发挥。的确,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中,学习者获取知识的便捷程度前所未有,我们要充分应用高科技教学手段服务于创作教学,但在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者面对纷繁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难免变得无所适从。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需要教育者进行创作思想和方法梳理,使教学目标明晰化,有目的组织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激发学生的反应,并能及时和准确地进行教学评价,从而促进学习条件的最优化。

结语

专业创作教学目的不仅仅获得一种心理学所称的一般的认识能力,或凭借创作知识事实的掌握而完成一两件艺术作品,而是一种更广泛的创作思考力和文化自觉创造力,一种更高层次上综合而成的创新能力,包括根据不断变化的文化环境有效调节自我的适应能力。因此,专业美术创作教学研究还需涉及与学校文化的联系,甚至学校外部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等广泛领域,才能得出更为准确结论。此外,作为“促进者”角色的教师工作方式方法至关重要。尽管新教学技术使教师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工作中摆脱出来,但其作为教育家的使命并未改变,即以智慧培养智慧,以性格培养性格。艺术教育的特性更注重这一使命,这意味着专业创作教育师资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关于新时代创作教學师资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具体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琼,纪淑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J]. 2010(10):81-84.

[2]孙丽芳.论有效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重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2):26-29.

[3]王大根著.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5]尹少淳著.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绱徉[M].高等教育出版社.

[6]尤红姣,候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困境及解困之思[M].广西社会科学,2015(8):200-201.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意美术
情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一墙之隔》创作谈
情感移植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