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的“脸”悄悄地在改变
2018-10-10李璇
李璇
“在中國电影市场上,很多波澜壮阔的改革,都是由基层电影人一步步摸索出来的”
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银幕数已达到55623块,巨幕共计820块,包括中国巨幕304块.IMAX516块。
在四十年的光影流转中,电影院作为直接面向观众、面向市场的放映场所,在承载观众喜怒哀乐的观影记忆的同时,也是电影产业改革历程中的一个缩影。
从“一枝独秀”到“门可罗雀”
“1979年,中国电影行业恢复电影放映业务之后,一度创造世界纪录,年人均观影高达29次。这个纪录到现在都没有国家能突破。”在2018年6月举行的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与观众分享了一则电影往事。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铁道游击队》《烈火中永生》《阿诗玛》等长期被封存的老电影得到复映、《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生死恋》《追捕》《叶塞尼亚》等外国译制片陆续播映,大众长期被压抑的观影热情得到了重新释放的机会,通宵排队、“一票难求”的现象十分常见。
仅1979年一年时间里,中国电影的观影人次便创下了293亿人次的空前纪录,这一年也被称作电影发行的“黄金年”。
在复映片、译制片之外,《小花》《庐山恋》《人生》《芙蓉镇》《老井》《黄土地》《红高梁》等国产电影中传递的风尚与观念。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
“电影是公众娱乐生活,也是社会性的文化事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曾这样评价这一时期的观影热潮。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也为“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电影导演提供了各展才华、同台竞技的舞台,催生了一批独具特色,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时代影像。
“那时,《高山下的花环》与《红衣少女》两部影片同时角逐金鸡奖的奖项,两部影片当然都很精彩,但我们这些年轻人却都发自内心地渴望《红衣少女》获奖,因为它在关注现代生活和个体价值方面,笔触更为汹涌。”中国电影评论协会副会长、上海唐德影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军对《嘹望东方周刊》说。
事实上,《红衣少女》也的确夺得了1985年第五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的奖项,成为金鸡奖历史上唯一一部获得该奖的青春题材影片,这显示出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某种期待与向往。
而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由于电视的普及,录像厅、歌厅的兴起,大量优秀的国产电视剧和文化娱乐场所留住了电影观众的脚步;同时,电影业自身尚未从计划经济模式彻底转向市场经济模式、改革视野尚不宽广,电影类型也较为单一,从而加剧了电影业的危机。
到20世纪80年代末,全年观影总人数已下降到168亿人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观影人数平均每年还要减少20亿人次,全国的电影市场以接近60%的幅度下滑。
“90年代.电影从‘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位置上跌落下来,陷入了某种低迷的状态。”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我们经历过最艰难的时期。一部电影放两场、三个人看。”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曾向媒体回忆,“那时中国电影年票房9个多亿,观众人次750多万。有效银幕3000块左右,我们加‘左右两字,是因为很难统计,当时很多影院白天卖羊毛衫.晚上放电影。”
电影市场的低迷,让电影创作者和影院经营管理者都面临着生存的挑战。
“台口有多大,银幕就有多大”
1992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电影行业的全面改革也由此开始试水。
1993年出台的《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与199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打破了中影公司在电影发行渠道上的垄断地位,制片单位可以直接将影片发行到任何一级发行机构。
潜在的竞争主体的出现。如一颗投入池中的石子,激活了平静的电影市场,竞争意识开始出现在省级电影公司与地市级电影公司之间。
在赵军的回忆里,当时的广东省电影公司与广州市电影公司之间,便发生过“激战”。
1999年,广东省电影公司与广州市电影公司各自发行影片,广东省内首次出现两条院线的雏形。起初。广州市电影公司旗下有16家影院。在票房竞争力上很有优势;而赵军所在的广东省电影公司旗下只有4家影院.因此只能在银幕的质量上下功夫。
“当时一股的影院在银幕前都设有舞台。我就向大家提出。能不能把银幕从舞台后面‘拉到舞台前面来,封住整个台口,让观众进到放映厅就能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银幕一大。音响左中右三个喇叭也就可以拉开距离,整个放映厅的混响效果能够迅速提升。”赵军说。
据赵军透露。这项提议刚开始提出时,很多人都持反对意见:“大家都说,那第一排的观众还怎么看电影,这样做简直是天方夜谭。我和他们讲,现在影院平均只有不到7%的上座率,从第九排甚至第十排开始卖票不就行了,后面的座位坐满也能有50%的上座率了。”
就这样,超大型银幕开始被用在广东省的影院,甚至在广州中山纪念堂里,也挂起了一面宽23米、高13米的银幕。
正是“台口有多大。银幕就有多大”的创新思路,让广东省电影公司在影院数量不占优势的前提下,取得了与广州市电影公司平分秋色的票房成绩。由广东省电影公司组建的“全国超大银幕”院线。也成为全国首家电影院线注册品牌。
2001年12月出台的《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提出,要加快结构调整,推进院线组建;由一个发行主体和若干影院组合形成院线,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鼓励跨区域影院间的合作经营。
2002年,电影行业开始全面实行院线制改革,全国35条院线正式挂牌营业,共计有1019座影院、1834块银幕、14条跨省院线,这一年也被称为“院线制元年”。
此后,中国的电影院线便走上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2012年,银幕总数已有13118块;2017年。银幕总数已达到50776块,稳居世界电影银幕数量第一位。
“档期”的诞生
从1994年第一部进口分账片《亡命天涯》开始,《泰坦尼克号》《真实的谎言》等好莱坞商业片的陆续引进,改变了中国观众对电影形态的认知,也激发了观众对动作技术类商业大片的兴趣。
2002年12月,张艺谋执导的《英雄》在内地上映,收获2.5亿元票房,成为首部票房过亿元的国产影片,也开启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大片”时代。
此后,《十面埋伏》《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高投资、大场面的古装巨制片,在不断建构视觉奇观的同时,也缔造着新的票房纪录。每一部国产商业大片的上映,甚至都能带来新的社会热点。中国电影再次成为观众的宠儿。
事实上,早在国产“大片”时代来临之前。中国的电影院线已为电影的商业化探索作出了相应的铺垫,比如中国电影“档期”的诞生。
“1995年春节,成龙电影《红番区》以贺岁片形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之后《甲方乙方》《没完没了》等影片受到了启发。电影人开始在‘贺岁档打造一些喜剧性比较强的影片,获得了很好的市场收益,也刺激了我们对电影档期的认}只,激活了电影市场。”饶曙光说。
在《红番区》之前,每到春节。电影院都会在除夕、初一、初二这三天给员工放假,只因那时的观众还没有形成在春节观看电影的文化消费习惯。
1997年12月底,贺岁电影《甲方乙方》上映。这部影片将“贺岁档”的时间起点从春节提到了元旦前。值得注意的是,从立项之初,《甲方乙方》便是一部专门为“贺岁档”的市场需求量身打造的“以销代产”的影片,所有主创人员的酬劳也都与票房成绩直接挂钩。
除了针对档期来打造电影。院线也会根据特定档期顺势营销类型相宜的影片。
“1998年《情归巴黎》上映,当时情人节已经过去4天了。我们就赶紧补了一个情人节的档期策划,到影院旁边的花店拉来999朵玫瑰的赞助,然后打出广告:凡是在‘浪漫情人电影夜来看电影的男女观众,都可以凭票领一枝玫瑰花。那天晚上,影院里都坐满了情侣,满眼都是玫瑰花。”赵军说。
据赵军透露,正是那次“歪打正着”的营销,促使情人节加入了国内电影档期的阵容:“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很多波澜壮阔的改革,都是由基层电影人一步步摸索出来的。”
如今,“春节档”“情人节档”“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等档期,早已成为电影市场无法忽略的重要时间节点。
无论是2015年《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在“暑期档”各自突破十亿元票房大关,还是2018年“春节档”7天电影综合票房超过57亿元.都在电影市场的历史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光辉时刻。
更丰富的终端
“在大型购物中心刚刚出现之时,电影院往往被安置在租不出去的角落,而现在,电影院已是商业综合体的标准配置。”在赵军看来,随着看电影成为大众习以为常的消费方式,影院也已成为大众熟悉的休闲娱乐场所。
与此同时,电影市场上的产品也日益多元化。从《疯狂的石头》开始,《失恋33天》《人在囧途之泰囧》《北京爱上西雅图》《夏洛特烦恼》等中小成本的类型影片不断获得观众的青睐;而《烈日灼心》《追凶者也》《解救吾先生》《暴裂无声》等现实题材的作品,也取得了不俗的口碑。
《岡仁波齐》《二十二》《山河故人》等颇具艺术气质的影片,以及《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2》等熔铸了爱国主义情怀与正能量价值导向的新主流电影。都在愈见成熟的电影市场上培养着自己的受众群体。
“近年来,国产电影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就是国人应该如何认识自身、如何在这个时代中更好地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命题下。主题新颖而贴近生活的影片不断地涌现出来。”赵军说。
而随着大众观影需求的多元化发展,观影渠道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满足分众化人群的喜好。
2016年10月,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以下简称“艺联”)由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多家电影及文化传播公司共同发起成立。
艺联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电影市场长期以来相对单一的发行模式,是分线发行(指制片方可以自主选择在一条或者若干条院线上发行影片)的一种尝试。
如果说,艺联主要是在影片内容上满足了观众个性化的审美需求。点播院线则为观众提供了更具私人性的消费场景。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为电影带来了更多增量。
而依托于视频网站的“网络院线”,以及正在开发试行的“移动电影院”APP,存发挥长尾效应上与艺联和点播院线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实体影院是否会在线上影院的发展中受到冲击.依然是一个正在被热烈讨论的问题。
为应对线上影院可能带来的行业危机,近年来,从3D到IMAX,从球幕电影到环绕立体声,电影行业一直致力于不断开拓电影技术的边界,为观众创造实体影院独有的观感体验。同时,多方面挖掘实体影院的社交功能,也是院线未来发展的一条路径。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电影院线经历过风雨,也见证了辉煌,无论未来会遇到何种新的景致,银幕内外的光影故事永远都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