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阳澄湖蟹贴牌乱象需攻其灶

2018-10-10本刊评论员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38期
关键词:阳澄湖正品售假

本刊评论员

近日,大闸蟹意外登上众多媒体的“头条”位置。有报道指出,根据产值推算,近年来市场上在售的阳澄湖大闸蟹超过九成为假冒产地的普通蟹。记者采访发现,即使在阳澄湖当地,大量个体蟹农、专卖店、农家乐乃至阳澄湖大闸蟹协会的常务理事单位都参与到售卖假蟹的利益链条之中,而市场上售卖的所谓“阳澄湖大闸蟹”。绝大多数为戴着假冒防伪标志的“马甲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售卖假冒阳澄湖蟹的现象已持续二十余年,在国家建立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制度之后仍然屡禁不止、无法遏制。随着网络经济、现代物流的发展。“假蟹”反而越卖越多、生意越来越火,以致于坚持制售高品质蟹的农民与商户只能“清者自清”,而参与制假售假者则赚得盆满钵满。这其中最深刻的原因可能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失之于软,没有建立刚性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使得“打假”屡屡陷入“法不责众”的陷阱,贴牌售假者违法成本过低,从没受到其应得的惩处。二是和中国社会尚存的不良消费倾向和不正之风息息相关。事实上,从记者的采访报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购买“戴扣贴牌蟹”伪装成真阳澄湖蟹的消费者大部分是为了送礼,这也造成了阳澄湖蟹在市场价格上主要定位为礼品而非食品,这中间巨大的暴利空间,是引诱大量商户“知假售假”的根源,同时,由于中国消费者乐于跟风的习惯,“非阳澄湖蟹不买”,也迫使许多本想诚信经营的商户,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将自己的蟹也通过各种手段标识为阳澄湖产,更进一步加剧了假蟹充斥的状况。

类似阳澄湖蟹的现象。在辽宁海参、青海冬虫夏草等大量我国独有的特色农副产品和保健品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上也屡见不鲜,其背后所反映出的我国市场诚信缺失、监管缺位、知识产权缺乏普遍保护、市场行为主体法律意识淡漠等沉疴痼疾值得认真反思。尤其是站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即将进一步深化推进、承前启后的关口、站在中国经济开启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时刻,治理好这只小小的阳澄湖蟹所暴露的种种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下一步推进经济改革、实现“四个全面”在现实层面所面临的难度。

治病必攻其灶。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实践中国全面保护知识产权的承潇,必须下决心尽快彻底解决大规模假冒阳澄湖蟹等各类市场失范和侵权现象。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治理大闸蟹市场失范。关键是要坚持一切以法律法规和市场管理规定为准绳。要坚决维护法律的刚性。严格执法、违法必究,让法律红线真正成为不能触碰的“高压线”。决不能以“法不责众”作为逃避法律惩罚的护身符。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耍把法律法规挺在前面,监管执法应真抓严管,让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禁止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和产品等相关法律法规中罚款、判刑规定的“板子”落下来。让敢于以身试法、谋取非法利益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酒香也怕巷子深。管住假蟹橫行的最好方法,还是让更多的消费者学会识别正品、更容易买到正品。阳澄湖当地的生产商协会、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多年来已经花大力气不断升级各种防伪手段,但是这些识别真伪的方法,其传播力度还有待加强。例如,正品防伪扣的样式、查验方法、验证结果如何,很多消费者都无从知晓,那必然让无花八门的戴扣假蟹以假乱真。此外,正品阳澄湖大闸蟹销售渠道分散,蟹农和商户没有形成统一网络、统一品牌与产业链协作,这也让市场上的假蟹有机可乘。

我国农副物产较为丰富,大闸蟹也并非只有阳澄湖产。事实上,大江南北都有各具特色的美味营养之产物。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做好各种质优产品的推介推广,优质大闸蟹不应只有阳澄湖蟹一家,而应百蟹争鲜、各展所长。这既有符合大众消费理性升级的需要,丰富中国人的餐桌,更有利于农业高品质经营和现代化转型,进一步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收入与财富。

猜你喜欢

阳澄湖正品售假
江苏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冬虫夏草鉴别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戒指效应”与“空瓶效应”折射打假困境
浸润“正品”课程文化培育学生自信人格
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有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