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人物心情感悟网络神奇??

2018-10-10杨保鸿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8年3期
关键词:电脑网络高速路课文内容

杨保鸿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根据陈英的《网上真神奇》和石蹊的《我家跨上“信息高速公路”啦》两篇文章改写的。课文先写“我”家的电脑有了“信息高速公路”,爸爸向“我”介绍了电脑网络,接着写“我”在妈妈的指导下访问网站,发电子邮件,亲自体会到电脑的神奇,反映了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课文语言亲切,内容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读懂。因此,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了解电脑网络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网络和现代科技的兴趣,一方面要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及描写人物心情变化的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描写情绪词语的表达效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网络的神奇。

一、谈话导入,引出“信息高速路”

电脑、网络、高速路对于当今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初次见面的“信息高速路”,学生还是比较陌生。因此,教学伊始,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网络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谁来说说你对电脑、网络的了解?”教师指名交流后,可以出示电脑网络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浏览,加深学生对电脑网络的了解。接下来,教师可以顺势而导:“是啊,我们可以通过电脑网络很快获取世界各国的最新信息,还可以和世界各国的朋友进行交流学习,所以,电脑网络就像一条信息高速路(板书:信息高速路)把世界上的你、我、他连接在一起。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板书:我家跨上了)让我们一起走进‘信息高速路,感受它带给我们人类的快乐吧!”教师指导学生读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让学生产生思维冲突,产生阅读期待,以此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感知“信息高速路”

读通、读顺课文是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前提,充分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以“疑”来自“学”,教师则可以以“疑”导“学”,不断推进初读,从而追寻学生学习的“原生态”,让“导”与“教”真正源于“学”之“需”。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学习生字是为学习课文扫除障碍。在揭示课题后,可以让学生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情不自禁、网络、家庭、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应有尽有、米老鼠、唐老鸭、黑猫警长、敞开、恋恋不舍。教师可以利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生字,重点指导“禁”“庭”“鼠”“唐”“警”“敞”等字的读音。

2.再读课文,感知内容。在学生认读本课生字词后,为了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可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朗读完课文后指名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交流不完整时,教师可以相机教授学生归纳课文内容的方法,这篇课文可以利用段意合并法来归纳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知道归纳课文内容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体验“信息高速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異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结合本组单元主题和训练要求,在教学时,应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并联系生活体验、感悟电脑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勾画出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情不自禁)。(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情不自禁”的意思。(本文指“我”因家里可以上网心里激动得不能控制自己。)(3)指导学生用激动的语气朗读“太好啦!太好啦!”,体会“我”激动的心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并思考:“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之后完成以下表格。

(2)指名交流,多媒体出示表格。

(3)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地球变成了小村庄?(电脑网络使世界各地的人没有了距离,即使身在家中也可以一起学习,一起沟通,共享科技文化。)

(4)教师采用引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可以这样引读:师: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怎样的呢?爸爸告诉我——(学生读),师:进入网络,就好像跨上了——(学生读),师:可以——(学生读),可以——(学生读),还可以——(学生读),有了网络——(学生读)。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可以……可以……还可以……”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这样做,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用能力,还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了“信息高速路”(电脑网络)的作用。

3.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体验“信息高速路”的神奇功能。教师可以指名学生分别朗读三、四、五自然段并思考,妈妈带“我”体验了“信息高速路”的哪些神奇功能?“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勾画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词语读一读(好奇心、迫不及待、赞叹),引导学生体会“我”当时对网络那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感受网络折射出来的无穷魅力,体会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教学中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迫不及待、目不转睛、应有尽有”等词语,加深学生对“信息高速路”的体验,同时运用“有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更好地理解“……”的作用和“应有尽有”的意思,进一步体会网络内容的丰富与网络的神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抓住第四自然段中的“我感到地球一下子变小了,知识的大门向我敞开了”这句话进行学习。“地球变小”是什么意思?“知识的大门敞开了”是指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可以抓住“一下子”领会网络的快捷方便,从网络的广泛联系领会“地球变小”,从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领会“知识的大门敞开”。)第五自然段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学习:电子邮件有哪些优点?(便捷、快速、节约纸张、保护环境等)教学完这部分后,教师可以这样做:“通过刚才的学习体验,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网络的用途以及它的方便、快捷。有句话叫做‘百闻不如一见,现在请同学们跟随着我一起亲自体验‘信息高速路的神奇魅力吧!”教师利用电脑网络带领学生浏览一些小学生学习网站,之后,教师示范发一份电子邮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发电子邮件给教师,交流自己的学习困惑和心得。

4.学习第六自然段。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让学生齐读这个自然段,找出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依依不舍)并理解该词语的意思(本文指“我”舍不得离开电脑网络),还可以运用“依依不舍”指导学生说一句话,再次让学生体会电脑网络的神奇魅力,感受“我”更加喜爱这个新朋友。

四、总结拓展,延伸“信息高速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抓实、上好课本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关的书籍,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学的最后环节可以这样处理,先让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这是对课文内容的复习,也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升华。之后让学生联系平时的生活实际,说说电脑网络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影响?最后布置学生在课后自由阅读介绍电脑网络的相关书籍,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举行电脑网络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脑网络,知道电脑网络是人类学习工作的好朋友。

猜你喜欢

电脑网络高速路课文内容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无所不在的电脑网络
计算机网络系统在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加强电脑网络安全管理
铺就企业党建“高速路”
两个死刑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