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四项基本原则
2018-10-10刘新军
刘新军
摘 要:政治认同是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不仅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高中政治课教学,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及其方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5-096-2
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社会成员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方面存在种种差异甚至严重冲突。高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熟,面对这样的现状,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积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把高中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题中之义。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谈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需要坚持的四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励学生说话,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和思维互动,从被动死记硬背到主动积极认同。例如,笔者讲授《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讲解运动概念时,设计了一个活动:“请同学们分享自己成长以来发生的变化。”个人成长的变化经历,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成长体验。同学们自己的成长变化,自己的体验是最丰富的,所以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交流时就非常地主动积极。讨论结束小组分享时,小组成员个个争先恐后的抢着分享自己的成长变化:身高长了,眼睛近视了,知识在一天天增长,朋友越来越多,更加喜欢大自然了,与爸爸妈妈越来越亲近了……。同学们从身体、心理、社交、知识等不同的角度分享着自己成长变化的过程,从同学们自己的亲自实践的成长出发,让同学们有话说、想要说,在这样的主动表达过程中,自然而然也就理解了哲学上的“运动”: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再如,从学生感兴趣的现象、话题、事件入手,也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体性。《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讲授“从众”消费心理时,设计了一个讨论话题:商家为什么要选择明星作为自己产品和企业的形象代言人。追星是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普遍最为关心的事情。学生在这个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有成功人士对自己的引领,所以孩子们就自然而然会喜欢明星,这是他们的兴趣,是他们自己的内心,他们当然有话说。同学们在后续的发言中展现了自己平时的积累,例举了自己的明星、明星代言的产品以及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在经历过这样的讨论和争辩后,从众心理的利弊也能够迅速掌握。把政治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既可提高政治老师的教学效益,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活跃和谐的师生互动中自然而然地实现政治认同。
二、情景真实性原则
情景真实性原则,是指教学情景的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基于事实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事实,相信事实,发自内心获得政治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例如,讲授《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目标》的时候,教师截取了《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建设取得的成就。学生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仿佛自己就在情境中,频频点头称赞,因为这些都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感觉到的,所以学生们就有了对国家的认同感、自豪感。紧接着教师又播放了一段视频,目前家乡存在的问题:环境、教育、医疗……,孩子们立刻又陷入了沉思,商讨怎么办?真实情境才能唤醒真情实感,才会有内心的触动,然后就会有教学目标的自然升华。再如,学习《世界文化多样性》一课,教师用G20峰会的杭州西湖景区《最忆是杭州》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这台文艺演出完美结合中西文化元素,节目包括交响乐、舞蹈、越剧、古琴大提琴合奏、钢琴独奏等,中西合璧、精美绝伦。这台45分钟的视觉盛宴名为《最忆是杭州》,语出自白居易的诗句。晚会突出展示了杭州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融合国际元素,反应了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形势,很好的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学生在欣赏视频之后,油然而生起对中华文化的赞叹,对世界文化多样的惊奇,感知世界离不开文化的多样性。政治教师只有善于采用大量的数据、图片、视频资料,做到有理有据,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在形象又真实的情境中提升理性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日后自觉将政治认同化为实际行动。
三、内容逻辑性原则
内容逻辑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的处理既要符合人们认知的逻辑,又要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让学生“在自己的世界里真正明理”。例如,哲学《探索世界的本质》两框,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介绍的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教材紧接着介绍运动与规律。运动的绝对性和规律的普遍性,需要了解意识的运动和意识运动的规律性,所以教师就将第五课第一框“意识”调至“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之前来讲。学生在了解什么是意识、意识的本质、意识的特点后,然后去认识运动的绝对性和规律的普遍性就更容易了。再如,《文化生活》第一单元两课,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介绍了什么是文化,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就介绍了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文化,二是文化的作用。在学完什么是文化后,教师稍微将教材做了处理,将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先讲授,然后再讲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对于文化的影响,学生们肯定首先感知的是对自身的影响,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深刻的。对国家的影响感知不如前者深刻。同时这也符合人们的认识特点,从小到大,从自己到国家,从而让学生由浅入深的感知文化的作用。政治教师只有将教材的逻辑与学生的生活逻辑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用认同的道理去解决问题。
四、情感共鸣性原则
情感共鸣性原则,是指政治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打动学生内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学生内心深处实现政治认同。例如,讲授《政治生活》人民民主的特点和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们之间列举自己所享有的权利,追寻现在权利得来的历史过程。特别是在追寻公民权利实现的历史过程中,学生们深切的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现在的权利更来之不易,大家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权利,感恩国家,自然流露出作为一个公民必须要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公民实现自己当家作主地位的途径,公民是权利和义务的主体。这种对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我国民主的认识,是自然升华而成,没有任何矫揉造作。再如,講授《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国家利益和我国的外交政策,教师播放《战狼2》片尾护照片段,同时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教师跟着节奏带头唱起来,同学们也相继跟着一起歌唱。在影视片段、歌曲和自己的歌唱过程中,同学们产生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共识,意识到自己离不开国家,自然而然地对国家就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公民的国家意识也在这样的活动中更加印记深刻,更会践行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以致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不断践行自己的国家观。情感目标的达成是思想政治课的核心价值所在,只有形成师生的情感共鸣,才能发挥好思想政治课德育的主阵地的功能,回归教育立德树人的本真。
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是他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基本道德准则。面对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和信息传播的新趋势,政治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培养和发展学生政治认同的新路径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