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园迷你马拉松的育人价值与培育策略
2018-10-10郑继超常继斋
郑继超, 赵 娜, 常继斋, 强 磊
(1.无锡太湖学院 体育教育部,江苏 无锡 214064;2.无锡太湖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无锡 214064;3.江苏科技大学 张家港校区,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校园迷你马拉松是一次富于创新性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实践,也是破解当前“大学生运动普遍不足,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行”之困的一剂良方,更是一种象征大学体育精神与人文关怀的文化记忆,其旨在通过现代马拉松运动在大学校园的迷你转型进一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内涵及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由人民体育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制作发布的2016年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单[1]上,马拉松项目位列“高校体育项目热度指标”之首。新时代背景下,校园迷你马拉松“热”之形成有效地催动了大学生主观锻炼意识的复苏,扩大了该群体校内外自主性体育参与规模,且为扭转大学生体质持续弱化之颓势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1 现代马拉松运动发展画像分析
马拉松由地名而演化为一项运动历经数千载,现代马拉松运动肇始于1896年于希腊举办的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通过文献检索、网络查询等方式发现,现代马拉松运动的主要发展画像可划分为如下三类:奥运马拉松、城市马拉松与校园迷你马拉松。
1.1 奥运马拉松
奥运马拉松四年一届,赛距42.195km,其作为一项官方的国际化田径类传统竞赛项目已广为大众熟知。马拉松项目是奥运会的“灵魂”象征,它崇尚竞技角力,追求难与美,鲜明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也代表着现代马拉松运动的源起与最高水准。
1.2 城市马拉松
马拉松赛是一个充分展现城市灿烂文化,使其从抽象走向具体,进而得到最形象、最典型、最生动体现的舞台[2]。城市马拉松是以举办城命名的群体类赛事,最早发轫于美国的波士顿马拉松距今已有近120年的历史。如今城市马拉松已全球风靡,国外除世界闻名的六大马拉松赛事外,还有洛杉矶马拉松、巴黎马拉松、首尔马拉松等。2014年国内就有50多场马拉松相关赛事,2015年马拉松比赛的数目更是井喷式地达到120多场[3]。除全国四大赛事外,较有影响力的还有武汉马拉松、广州马拉松、杭州国际马拉松等。
1.3 校园迷你马拉松
校园品牌体育赛事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承载校园体育精神的重要依托[4]。高校一贯重视以校园竞赛为载体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且大多渐已实现因校制宜的校园体育品牌赛事培育。校园迷你马拉松是以大学校园为运行载体,广大在校师生为主受众,校内自然道路为主赛道且整体组赛规模较小,赛程迷你,赛制简约,参与主群体固定,旨在深化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与强化大学生体质而新兴的大学课外体育竞赛形式。2015年清华大学举办国内首个校园迷你马拉松赛,随后各大学竞相仿效且学生参与热情持续飙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已有几十所高校结合本校特色,举办自己校内的迷你马拉松[3]。对比大学冬季长跑活动的落寞不同,校园迷你马拉松赛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报名积极踊跃,参赛热情高涨,更甚者校外的参赛队伍也不断地参与进来[5]。随着近几年我国马拉松赛事呈现“井喷式”飞速增长[6],如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等形式的校园迷你马拉松主题赛事日渐风行。
2 校园迷你马拉松“热”成因分析
2.1 现代马拉松运动日趋群众化
现代马拉松运动已然成为时下国内外最受追捧、最接地气的全民健身项目之一,参与者不分国界、种族、阶层、年龄、文化程度等。在校大学生群体一直都是参与各类马拉松赛事的主力军且参赛热情爆棚。大学生的广泛参与使得马拉松愈加趋于大众化,而马拉松普众化趋向愈明显,其融入大学校园的节奏就会愈快,校园化特征就会愈显著。
2.2 大学生体质持续弱化之倒逼
针对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不容乐观的客观现状,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体质持续弱化之困窘,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发[2007]7号、国办发[2012]53号、国办发[2016]27号、国卫宣传发[2016]62号等[7-10]文件以指导各地各校制定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举措,凸显出国家对于大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重视。从清华大学始,部分高校有意或无意地将现代马拉松运动引入校园,通过优化其组赛形式,迷你其赛程,丰富其内容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自主参与热情,以期藉此达到逐步强化大学生体质的目的。如今校园迷你马拉松已成为扭转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高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
2.3 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的拉动
于2015年底启动的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面向广大学生开放,并将大学校园作为其竞赛主阵地。该原创型赛事为康湃思体育首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各参与高校负责承办,其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对大学生体质健康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随着学生参与规模的不断扩大,联赛组织规模亦会随之扩大,高校参与数量亦会随之增多。联赛影响力的整体提升对于现代马拉松运动的校园化转型将是一次很好的拉动,也会推动马拉松与高校间的融合互动不断步向深入。
3 校园迷你马拉松的育人价值体现
3.1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乃我国历朝历代发展教育所遵循与传承的要诀与精髓[11]。现代马拉松运动源于社会实践又反哺社会生活,其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全人教育,既追求人格健全、德操培育,又重视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以人为本”是学校体育发展所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的基本要求[6]。“人本”思想与“全面育人”教育理念的内涵与外延通过现代马拉松运动在大学校园迷你转型的育人实践而获持续延展,进而构筑起立德树人的价值体现。
3.2 竞技育人
马拉松运动异于普通的长、短跑,参与此项极限运动既要意志坚定执着又要敢于挑战自我。跑马拉松不仅可使个人触及耐力极限又可深及灵魂,有时更像是一种信仰,是人类构筑健康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选项。某种程度上马拉松运动项目是“更快、更高、更强”、“重在参与”等体育竞技精神的代名词。校园马拉松虽赛程迷你,规制精简,但其竞技育人之涵蕴不打折扣,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可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又可获体育竞技精神之要义。
3.3 文化育人
马拉松文化源于古希腊,是一种以马拉松运动为载体,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一种文化,代表着当今世界体育文化的主流形式[12]。随着马拉松运动的现代演进,其文化内涵得以不断丰富。在马拉松当代竞技狂潮中,马拉松已不再仅是某种特定社会文明的精神凝结,更是一种象征着社会交往、民族融合与体育精神绵延常青的文化符号,蕴涵着对人类生命质量与生存价值的人文关怀。校园迷你马拉松发展渐入佳境不仅有助于肩负着马拉松文化在各高校间的传播,也有利于践行体育文化育人的神圣使命。
4 校园迷你马拉松健康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始于清华大学的校园迷你马拉松“热”看似表象繁荣,实则不尽然。高校间争相跟风,相互效仿,在赛程、内容、规制等具体表现形式上鲜有大胆地突破与创新,易使其与行将消亡的中国大学冬季传统长跑相混淆;其次,中国大学生“恶于长跑”的现状尚未得到有效改观,部分学生对于校园迷你马拉松赛事的认知与实践多止于表面,或为了好玩,或一时兴起等,很难打心底对其进行及时而有效地跟进、深入;再次,校园迷你马拉松虽备受追捧但其尚未在国家教育或体育相关政策文本中进行构筑、定义与建制,不利其可持续发展;最后,尽管校园迷你马拉松的执行场地为大学校园,但其若要寻求多元发展且不断地趋于成熟,势必要开而不闭即对外开放,保持与校外场域间的互通,绝非故步自封而仅仅局限于大学校园。
5 校园迷你马拉松培育策略
5.1 构建“一主两副”赛事目标指向体系,不断强化学生对赛事的主观认同,持续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校园迷你马拉松应优先构建“一主两副”的目标指向体系,即以整体增进大学生体质为其目标主指向,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与打造校园品牌体育赛事为其目标副指向。另,在持续扩大赛事影响度的同时要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年轻一代这一主力群体对于参赛的真实心态与切实体验,重点关注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及其主观幸福感的创获,不断强化其对校园迷你马拉松的主观认同。
5.2 确立并实施校园迷你马拉松战略
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是民族复兴的希望,国家发展的未来,可谓国运之本,强国之基。校园迷你马拉松的健康发展应学习与借鉴“校足改经验”,确立校园迷你马拉松战略并推动其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充分发挥其在当前高校体育改革进程中的“支点”效应。如果说国家推行校园足球战略是为了普及校园足球,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培养且储备足球人才以助国足扬眉吐气的话,那么确立并实施校园迷你马拉松战略就是为了要“强种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5.3 因校制宜,同而又异,创新内容,突出趣味,打造“蓝、白、红、绿”校园迷你马拉松
中国地域辽阔,高校众多。各大学校园迷你马拉松要结合地域、节气等客观因素,做到因校制宜,同而又异,重在创新内容,突出趣味性。例如,厦门大学等滨海高校发展蓝色校园迷你马拉松,融入沙滩跑;东北大学等东北高校组织白色校园迷你马拉松,引入雪地跑;延安大学等革命老区高校构建红色校园迷你马拉松,加入重温“长征路线”跑;西南大学等依山高校发展绿色校园迷你马拉松,融入登山跑。基于此,打造“蓝、白、红、绿”校园迷你马拉松竞赛群,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增强学生体质,确保大学校园迷你马拉松发展的长效常态。
5.4 营建“联通、互动、分享、共赢”四位一体赛事健康发展新格局
积极营建校园迷你马拉松“四位一体”健康发展新格局,所谓“四位一体”,即“联通、互动、分享、共赢”。“联通”指高校内外两大场域间的互联、互通;“互动”指校园迷你马拉松与城市马拉松间的互补、协作与对接,在特定的城市与时间段可将二者整合为一,如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与上海高校间的融合,武汉马拉松赛与武汉高校间的对接等;“分享”体现在大学体育与全民健身之间,如体育场地资源共享等;“共赢”指高校与其所在城市之间的相互依存,互惠共赢。“四位一体”发展格局将为校园迷你马拉松的健康发展注入无穷活力。
6 结 语
校园迷你马拉松的从无到有符合现代马拉松运动发展的应然走向,同时也迎合了当代大学生追逐时髦、跑步健身的心理与生理诉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校园马拉松是对以往大学冬季长跑传统形制的继承与创新,强调竞技性而又突出其趣味性、群众性的发展特征。新时代背景下,校园迷你马拉松应不断创新赛制,丰富内容,优化形式,拓展运作空间,扩大参与群体,使其真正成为大学生的一剂体能饮料,切实增强大学生体质,更要让其成为大学生的精神食粮补给站,以促其健康发展的长效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