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要在未病时
2018-10-10王洪涛
文 王洪涛
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身体发育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心理成长却相对缓慢(巨婴理论),脆弱、敏感,渴望获得成人感、独立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绪容易波动,容易形成一些心理问题。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从青少年群体抓起。关注青少年群体,并不意味着青少年群体存在的心理问题多或者性质严重,而是从该群体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所处的基础性、源头性地位出发。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发展极其重要的阶段,青少年时期养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将影响伴随一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身体发育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心理成长却相对缓慢(巨婴理论),脆弱、敏感,渴望获得成人感、独立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绪容易波动,容易形成一些心理问题。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面临的成长困惑和心理问题,是党和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共同责任。
2005年,团市委设立了12355北京青少年服务热线,作为服务青少年法律与心理等方面的综合性服务窗口和平台,每日由专职社工、大学生志愿者、专业志愿者负责热线接听、转接及解答部分问题的工作,此外还有专业心理专家专门进行严重心理问题的疏导、青少年行为矫正、突发事件危机干预等,高效便捷地解决了诸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和成长危机。针对特殊青少年群体,如涉诉未成年人这一急需心理援助的群体,我们设计了“涉诉未成年人‘心’希望”计划,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1000余人次的涉诉未成年人、受害人及其家属进行了心理援助,成为全国首例大规模为涉诉未成年人提供疗程化心理援助的服务项目,受到涉诉未成年人及其家属的广泛好评。
摄影 徐飞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重视网上舆论和社会风气引导。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知乎、B站、头条、快手等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和冲击很大。一些人不能理性分析和科学对待当前国家治理和公共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将网络当作他们发泄对社会、对他人不满情绪的宣泄场。现在几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各种矛盾和公
针对青少年群体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共事件都很容易在网络上卷起舆论风浪,网络舆论的能量往往超出人们的预计,但我们目前网络舆论的监督仍存在诸多不足有待完善。一些民众看中网络的影响力,想借此达成自己的利益诉求,竭力将小问题不断演化成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大事件。网络维权的理念没有问题,但具体的实施缺乏足够的监管和约束,一些盲目的过激的网络维权事件给社会增添了巨大的舆论压力。所以,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队伍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目前制约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各方面因素来看,专业心理健康服务人才队伍短缺且结构失衡是其中之一。团市委作为主管单位孵化了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及北京彩虹之家青少年保护与服务中心三家社会组织,并通过项目引领、政策扶持等方式推动了上述组织的快速发展。同时,我们还在全市建设了16家阳光地带作为青少年基层维权服务阵地,其中心理援助是重要的工作内容。
针对青少年群体,进一步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搭建社会、学校联动的心理建设体系对接平台。由专业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入校,以开展讲座、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与指导。建立重点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制度,从小学入学开始,对存在家庭离异、有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缺乏家庭监护等情况的重点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给予重点关注,做到早干预、早预警,防止其心理问题产生和发展。社会、学校联动的心理建设体系对接平台建成后,将更加高效便捷地解决这些重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和成长危机。
摄影 徐飞组织专业心理援助力量对青少年进行帮扶服务
二是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号召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平台要建立宣传阵地,打通发声渠道。同时加强网络宣传产品的制作,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创新形式打造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络作品,传递正能量,树立新风尚。2017年发生的 “五少女校园欺凌”案经媒体报道后,团市委在第一时间组织专业心理援助力量对被害青少年进行帮扶服务,同时通过媒体针对解决校园欺凌、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进行呼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进一步加强与青少年社工组织的联系,特别是将专业的心理服务资源与现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进行有效对接,比如为在社区开展青少年个案帮扶工作的社工,提供可供选择的心理服务资源菜单,实现心理服务与社会工作互相促进,共同提升。比如团市委每年都会组织青少年社工开展个案帮扶、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一方面能够提升其自身的心理咨询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青少年社工与心理专家、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建立长期的沟通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充分有效对接整合。建议成立北京市社会心理联合会青少年分委会,协调各青少年类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和学校、家长定期召开交流会或案例分享沙龙等活动,实现经验推广和服务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