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溶液的渗透压”教学的微课设计
2018-10-09杨明
杨明
摘 要:在我国医学专业教育课程开展中,医学化学课程占据了尤为关键的课程组成。随着近些年来各项新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研发,微课被广泛运用于我国教学工作开展中。基于现如今的新课改教学有关指标要求下,针对医用化学的“溶液的渗透压”课程开展为例,通过将微课教学设计运用于医用化学教学课程开展中。经过本次微课设计发现能够行之有效的调动学习者的本身学习积极性,同时更能够行之有效的提升整体教学成效。
关键词:医用化学;微课设计;溶液的渗透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0.084
0 引言
医用化学涵盖较多课程内容、具体教学课时相对较少,理论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如果不重视针对性教学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产生较大学习困难问题。而医用化学课程的开展,更是当前医学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直接对医学专业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影响。在开展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由于该课程的整体知识点相对较为分散,且整体理论课程教学也占据较大组成,而理论知识又比较抽象往往不容易理解,缺乏医药化学该课程的专业教学特色,无法吸引医学专业学生对该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趣味性。相较传统教学课程开展,微课主体教学能够突出知识主题,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以及有关教学环节,将微课视频作为主要的教学载体,促使学习者能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重视重点课程内容。由此本次研究通过将医用化学的“溶液的渗透压”为例,展开对其的微课设计实验教学,旨在能够有效提升医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医用化学》制作微课必要性
在开展医用化学专业课程中,所主要包括的两门课程为《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是医学院校学生所必须学习的课程内容。该课程知识点涉及临床范围较广,包括口腔、法医、麻醉、影像、护理、预防以及检验等專业。在开展《医用化学》这一理论课程教学及有关实验课程开展中,通常容易存在比较复杂、空间化及抽象化的课程特点,同时也存在诸多理论重难点,以及有关仪器设备的组装安装等复杂过程。比如在《基础化学》这一课程的教学开展中,针对课件的溶液渗透压以及具体的渗透现象有关教学研究意义,相应溶液缓冲概念组成,还包括了Ph数值的计算,有关原电池、原子轨道等不同抽象概念。《有机化学》的课程开展中,则主要针对异构现象,有关电子效应等反应过程,相应的有机物命名都需要空间想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开展中,针对其酸碱滴定管、酸度计、分光光度计等设备的具体使用事宜,以及在开展《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中,如何完成对索式提取装置的搭建、水蒸气蒸馏装置的实验开展等课程内容。
针对开展《医用化学》这一课程中的众多重难点问题,笔者通过在此教学实验中,将有关重难点知识制作为微课课程,借助三维动画、图片、视频等多种微课教学方法,从而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借助微课教学,转变的更加直观化、形象化,更能够突出文章开展中的知识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记忆同时,还能够行之有效的增强学生对《医用化学》课程学习的趣味积极性。因此在开展《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尤为必要。
2 “溶液的渗透压”制作微课课程意义
2.1 利于学生课前预习
通过在“溶液的渗透压”这一课程教学开展中,制作微课课程能够根据学生现阶段的课程理论知识基础之上,针对新知识的理论衔接点之间完成有关教学内容的设计,最终完成微课制作。针对立体化学课程中所存在的有关构象异构教学课程内容。我们通过完成对丁烷及乙烷之间的构象异构教学内容微视频完成制作,之后完成环乙烷的构象异构微课视频。通过在该微课视频中,首先针对乙烷、丁烷两者的构想易购进行回忆性复习,更好的帮助学生能够实现连贯课程中有关知识点,为开展新知识点的讲解做足准备。并且在完成新课的学习之前,应当让学生首先完成微课观看之后,形成理论知识点的铺垫作用,从而在开展教学课程中教师能够针对重难点知识点加以点拨。
2.2 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在现如今的微课课程普及运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研发现阶段,微课制作教学开展已经成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途径。通过实现在微课教学制作中,融入《基础化学》以及《有机化学》的课程学习重难点及有关疑问问题,之后将其上传至所属院校的课程中心网平台。从而满足学生能够借助手机或者电脑,登录互联网平台完成微课视频的随时随地观看。通过制作微课开展医用化学教学,能够确保每一个议题,都是根据学生在开展学习中的关键重难点知识所设计的,具备了教学针对性,同时还赋予学生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不仅达到了借助微课查漏补缺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够达到对知识点的巩固作用。除此之外在开展医用化学课程中,微课可以适用于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学生能够根据其本身对知识点的不同接受度,完成对有关视频快慢的播放。
2.3 促进教师业务成长
在完成微课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更是教师对自身的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反思过程,便于教师能够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进行分析并且解决,后完成微课程的制作。行之有效的提升了教师的本身业务能力水平,还增强了教师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水平。除此之外微课程还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跨时空区域的广泛传播交流,形成更好的医用化学教学大环境,提升整体的教学成效。
3 “溶液的渗透压”教学微课设计
3.1 微课导入
微课并非枯燥单调的知识理论讲解,更是为了能够对学习者的课程学习,起到相应的趣味性、应用性以及引导性。通过在本次“溶液的渗透压”微课设计中,实现微课导入从实验萝卜块放于清水中以及盐水中,萝卜块的具体形态变化着手。通过将等同形状且等同重量的萝卜块翻分别放置于清水中及盐水中,同学们发现盐水萝卜块发生软缩。为了对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并且提出在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实例,包括海水鱼无法在淡水中生活,对有关蔬菜进行腌制过程中,有关运动员在长跑之后应当及时补充盐水。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到底何为渗透压?”想要更好的吸引学生对课程的注意力,应当引出“溶液的渗透压”这一知识要点。
3.2 微課知识框架设计
微课在教学开展中应当具备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及有关内容,从而确保教学成效的最为直接有效。本次微课教学内容包括渗透现象以及渗透压知识点。
首先应当以自然界中较为常用的扩散现象作为微课教学切入点,通过引导学习者,在针对U型管中,使用水以及蔗糖溶液,能够将半透明的隔膜隔开后具体反应。通过针对有关演示性实验,让学习者对有关现象加以总结,发现水的整体液面逐渐降低,而蔗糖的整体液面则明显增高。引导学生能够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渗透定义,以及渗透的具体现象产生有关条件及方向。
本次课程的知识点微课设计,主要以渗透压在医学中的整体应用开展为基础内容,并且针对性设计有关临床应用,包括临床中的等渗、低渗以及高渗等不同溶液,分析不同渗透液中的红细胞作用造成形态变化情况,对学习者的本身知识面加以有效拓宽。微课学习通常实现了片段化、短时间的知识学习,从而更加行之有效的对学习者的本身学习印象有所加深。在微课的教学结尾时还应当序列性的完成对微课教学内容的小结,帮助学生能够形成知识点建构。
之后完成有关教学素材及课后讨论问题的准备,包括溶液渗透压有关理论动画及图片等,插播相关小视频及课后习题。在此过程中应当重视微课课件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完成课件制作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保证字体大小、颜色、间距的清晰统一,且尽可能多的使用简洁易懂的表格、图片、模型等,避免大段落文字元素的出现。
通过使用手机视频拍摄软件以及录屏软件完成素材录制,通过对有关视频软件PPT打开之后,对话筒位置加以调整从而实现对PPT界面及录屏界面的调节,配合多种标示性工具以及其他软件素材,加强课件制作的趣味性。在完成课件制作之后,使用有关视频剪辑软件,完成对所录制课件的精剪,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溶液的渗透压”这一课程中,能够始终处于轻松的学习氛围中。
3.3 微课知识点结合临床应用
微课作为现如今我国教学工作开展中的在线教学资源,存在较强的应用针对性,能够在应用过程中行之有效的对其中所存在的教学问题加以解决。并且在针对有关知识加以讲解同时,针对在后续课程开展中的运用成效加以注重,增强学习者的本身学习注意集中力。在临床中溶液的渗透压应用较为广泛,比如溶液低渗、高渗、等渗等,用来针对正常人体的体内血浆渗透压完成评判。
比如在临床中通常采用的溶液,9g/L NaC1溶体以及50g/L的葡萄糖溶液均是等渗的。通常情况下我们通过使用组织细胞液等渗透生理盐水,完成对所受伤的伤口加以清洗,眼药水也确保鞥能够渗透于眼黏膜细胞液等临床实际情况。在临床中患者实现输液过程中,所使用的有关药液也通常为等渗溶液。借助较为丰富的临床实例讲述,可以让学习者更加深入的了解渗溶液本身的生理意义。
在完成不同渗透压溶液中融合红细胞的有关形态变化知识点讲解时,应当完成对有关实例的列举,从而对有关学习者的学习注意力有所吸引,同时还能够更加行之有效的扩充理论知识的深度及广度。比如婴幼儿容易出现腹泻症状,应当及时补充ORS(补液盐溶液),从而维持体内的渗透值均衡,而这更是由于红细胞在低渗透溶液中所形成的有关医学溶血情况。溶血及血栓均会在临床中造成严重的治疗后果。
3.4 微课课后成果对比及反思
通过实施形成性评价原则,在完成微课设计“溶液的渗透压”教学后,针对学习者的具体学习效果加以评价。发现能够有效解决在传统教学中“溶液的渗透压”理论知识点较为抽象、概念较为复杂这一问题,有效实现了教学知识点的成功串联,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临床有关渗透压溶液中融合红细胞的有关形态变化的知识学习积极主动性,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达到了互动式课堂。在实施本次“溶液的渗透压”微课教学设计,笔者也认识到在制作微课教学课件中的有关局限问题,比如教师本身的微课课件制作问题,如何确保微课课件制作有关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将课程重难点问题加以考虑,更是现阶段微课教学视频制作中的核心关键问题。
4 结语
通过本次在医用化学的“溶液的渗透压”课程教学中,设计该课程的微课教学,行之有效的提高了医用化学的整体教学成效,同时还行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在课件学习中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经过本次微课设计,发现能够行之有效的调动学习者的本身学习积极性,并且提高教师本身的专业化教学能力,同时更能够行之有效的提升整体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陈晓姣,杨智英.医用化学“溶液的渗透压”微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7):4849.
[2]睢超霞.微课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4):114115.
[3]孙莲,郝晓婷,胡尔西丹·依麻木,等.医用化学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4):6263.
[4]HUANG S Y,RONGA L I,HAI FENGA L U,ET AL.STEREO TEACHING MODEL ON MED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AL TEACHING[J].RESEARCH &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13.
[5]朱美霖,曹菊琴,姚惠琴,等.微课程在高等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
[6]林勇,王国丽,刘昱.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医用化学课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4,(z1):108108.
[7]兰婷,李明华,秦向阳,等.关于提高医用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0):129130.
[8]肖强.“教、学、做”合一在《医用化学》中的设计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144145.
[9]商成喜.试论高职医用化学教学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应用[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6,(21):151151.
[10]Zhu M,Cao J,Yao H.Using and designing micro-lectures for medical chemistry courses in Medical schools[J].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