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协同发展支持廊坊承接产业转移策略研究

2018-10-09李倩玮廉国恩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30期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移金融支持

李倩玮 廉国恩

摘 要:“京津冀一体化”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推进部分产业转移是其核心内容。金融业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产业的有效转移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通过梳理国内外金融支持产业转移及金融协同发展的理论文献,结合廊坊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金融业支持廊坊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机制,并对金融协同发展为实现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对接提出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移;金融支持;金融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0.001

1 引言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产业转移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对推动转出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承接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廊坊市在重大國家战略支撑下,全面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全力打造首都功能疏解的支撑点、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地。

金融业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产业的有效转移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到产业转移效率的高低,制约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在“十九大”报告中,重点强调了金融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业通过提供资金支持、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信息服务等功能,引导资金流向,调整产业布局,推动廊坊市产业承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 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专门关于金融协同发展的理论文献。国外关于金融协同发展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国际经济学中国家或地区间关于经济、金融的协调合作,以及区域经济学中城市集群的发展。Robert.A.Mundell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依据生产要素流动性建立最优货币区,认为区域货币一体化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Frenkel.J.A认为各国或各地区采取的经济政策是相互影响的,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各地区必须加强协调与合作。Boudeville认为在城市集群形成过程中,应加大各方面的要素投入,形成区域内的核心城市,再辐射至整个区域。Krugman提出了城市溢出效应的概念,解释了城市集群的发展规律,认为城市集群的形成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2.2 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金融协同发展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表现在金融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协同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下面主要是关于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文献。

吴海燕,张国卿(2017)认为通过调整金融结构、规范融资信贷等措施,积极承接北京所转移产业,促进首都经济圈经济的发展。曹薇,邱荣燕(2017)以我国29个省17年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金融发展、资源禀赋与区域承接产业的门槛效应。杨荻,刘孝,陈百惠(2017)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分析了京津冀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情况。张峰,肖文东(2015)通过分析京津冀产业转移的金融需求和制约因素,借鉴国内其他地区成功经验,提出相关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贾若伦(2014)认为必须让金融机构发挥先行作用,助推京津冀的发展,促进产业布局的调整。

对于如何测量金融协同程度、如何利用金融统计数据和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以及金融业如何支持京津冀产业转移的研究较少,成为学者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3 金融业支持廊坊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现状分析及面临的问题

3.1 京津冀产业结构布局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京津冀三地仍存在较大差异。2017年北京人均GDP为12.9万元,天津人均GDP为11.9万元,分别排名全国第一和第三;而河北省人均GDP只有4.8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9万元。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2017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80.6%,达到国际水平且位居全国榜首;天津的第三产业占比为58%;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9.8∶48.4∶41.8,二、三产业比重几乎持平。可见,京津的发展主要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目前,北京的产业结构以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天津的工业和服务业所占比重相当;河北既巩固钢铁、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7年12月,《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提出,紧密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功能定位,三地合力打造46个优势突出的专业化承接平台,其中廊坊市占据了8个平台。给予园区平台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金融服务政策、资金扶持等。廊坊市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带,充分发挥环首都的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承担起建设京津走廊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的现代服务业重大责任,努力将京津冀地区科技成果产业化,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已初具雏形。

3.2 金融业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

金融业作为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长期以来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6年10月,人民银行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民银行三地协同机制》,明确了三地的金融战略功能定位,北京为金融管理中心,天津为金融创新运营中心,河北为金融后台,提出了构建跨区域的金融创新体系。随后,京津、京冀分别签署了《金融合作协议》,定期就金融协同发展进行沟通;京津冀三地建立区域金融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和监测预警机制。

在《关于进一步做好2017年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通知》中,重点关注了三方面内容:一是金融政策协同,统筹研究三地支持金融创新发展的各项政策,推动金融与财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高新企业在金融政策上享有同等待遇。二是金融机构协同,强化京津冀三地中心支行合作机制,促进中支层面的交流沟通。三是金融市场协同,推动中关村示范区和天津自贸区的互通发展,推动直接融资、利率市场定价机制。

金融业已经在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小组,并承诺2015-2017年安排2.1万亿元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银行参股廊坊银行,重组了河北27家农村信用社。此外,在京津冀地区设立了50多家社区银行。2017年,京津冀三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共同签署了《借助银行间市场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产业基金方面,2017年4月,由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12家机构共同出资成立了京津冀城际铁路发展基金,总规模1000亿元;2017年9月,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会同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

廊坊市在金融领域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廊坊市金融机构多元化,包括26家商业银行,13家证券公司,30家保险公司,1家财务公司,53家小额信贷公司,107家金融担保公司。各类金融机构的信贷总额增量和增速分别位于河北省前列,为京津冀产业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3.3 金融业支持廊坊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虽然京津冀一体化政策已提出多年,但三地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仍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现有金融资源配置难以有效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需要。如何发挥金融业的协同效应,如何推动金融业支持京津冀产业转移、实现“1+1+1>3”的金融协同效应,是目前专家学者亟需解决的问题。金融业支持廊坊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3.1 京津冀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与北京相比,天津、河北两地在金融机构数量、金融服务质量及金融管理水平等方面相对较差,三地资金分布不平衡,且资金报酬率和融资成本也存在显著差异,导致金融资源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不匹配,进而限制了廊坊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由表1可以看出,近三年来,北京、天津融资规模增量逐步下降,河北融资规模增量每年以50%左右的速度增加。在2015-2016年,北京的融资规模几乎是天津、河北的2-3倍;到2017年,河北的融资规模首次超过北京,达到天津融资规模的3倍。可见,北京的金融优势资源正在向河北转移。

从融资成本角度出发,北京的资金规模大、流动性强,市场公平开放,融资渠道较多,且在融资方式上不断创新,因此,北京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而天津、河北的融资成本较高,难以形成对北京产业转移强有力的保障。

3.3.2 京津冀缺乏顶层的金融协同发展制度设计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在整体上仍缺乏顶层框架性设计,相关金融制度、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由于行政区域划分和等级化管理体制的限制,京津冀在金融政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方面都缺乏协调与合作机制。因难以得到相应的金融支持,廊坊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进度会放缓。

3.3.3 金融机构异地服务机制不完善

在目前金融风控和监管体制下,大部分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降低不良资产,无法提供有效的异地服务,主要包括异地融资、异地担保和异地结算等业务。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产业转移无法及时获得融资,必然会影响产业迁出地和产业承接地之间的合作,导致产业转移进度缓慢,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效率低下。

4 金融业支持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

金融业要从国家战略高度,社会发展深度出发,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京津冀关于金融制度和体系的顶层设计,建立金融协同发展机制,统筹引导和规划金融资源配置。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依据京津冀的金融角色定位来制定发展规划,引导资金流向,加速产业转移的承接。

廊坊市要制定科学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出台政策强化承接京津金融产业力度,引导京津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数据中心、客服中心等功能性部门向廊坊转移。

4.2 合理配置金融资源

依据京津冀产业布局调整,实现金融资源配置与实体产业发展相一致,统筹整合三地金融资源,推动金融资源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北京金融管理中心、天津金融创新运营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推进京津的优势金融资源向河北有序流动。

一方面,廊坊市要加大金融业对产业转移项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对廊坊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支持。此外,还要重点关注对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精准实现产业承接,完善产业布局。

4.3 提升金融机构的跨区域服务能力

突破行政壁垒,加强京津冀地区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提升金融机构的跨区域服务能力。第一,借助信息共享平台,增加信贷规模,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供异地贷款、异地担保、异地结算等服务,降低承接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第二,鼓励区域内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或金融机构间互相参股投资;第三,鼓励三地共同出资设立跨区域金融机构,扩大金融机构的业务对象和业务范围。

4.4 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建设

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在信贷市场方面,既要发挥银行等傳统金融机构的优势,又要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互联网金融与各产业相结合,充分利用第三方支付、P2P、众筹、供应链金融等模式,为产业转移提供更广泛的资金支持。

京津冀鼓励企业直接融资。一方面,积极推进京津冀企业上市发行股票融资的同时,又推动非上市企业开展场外股权交易,促进区域内股权流动。另一方面,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鼓励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探索发行市政债券、项目专项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利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银行间债券市场也从产业、生态、交通三个方面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融需求。

此外,加快京津冀产业转移过程中涉及到的保险、期货市场的发展,鼓励信托投资公司、基金公司设立重点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完善兼并重组机制,鼓励区域企业境外融资。

4.5 加强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协同发展

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实践,加强金融市场、机构、产品等方面的创新,全力打造创新、高效、环境优越的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2017年5月,《关于加快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的通知》出台。各方面的金融创新正在逐步展开: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行专项债券;进行京津冀示范区外汇改革试点、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推动中关村示范区加快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设立民营银行。结合京津冀三地产业的比较优势,依据承接企业所属的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设计符合其需求的创新金融产品,设立金融改革的综合试验区。

京津冀应进一步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融资租赁等领域开展金融创新,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流向环保、节能、清洁能源、产业升级等产业。优化京津冀金融布局,有序推进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

5 结论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影响资本分配、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分散投资风险来影响实体经济。金融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因此,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三地金融的协同合作,加强金融业的改革与创新,支持廊坊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促进京津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婵婵.金融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7,(12).

[2]王小彩,魏荟颖,孟晓倩.京津保金融协同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4).

[3]吴海燕,张国卿.环首都经济圈承接产业转移的金融体系调整[J].宏观经济管理,2017,(4).

[4]杨荻,刘孝,陈百惠.关于京津冀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思考[J].华北金融,2017,(7).

[5]田雪丰.“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廊坊市金融发展研究[J].管理纵横,2015,(10).

[6]王曼,怡李雷.金融支持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5,(10).

[7]张良贵,孙久文.金融加速器效应的经济区域特征与区域产业转移[J].产业经济研究,2013,(5).

猜你喜欢

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移金融支持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内容创业激发下的创新创业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