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8-10-09段磊

甘肃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数学教学作用

段磊

【关键词】 数学教学;动手操作;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5—0116—01

动手操作是指学生为了研究某一问题而展开的自主的、有意义的探究过程,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变抽象为直观,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当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轴对称的知识展开想象,鼓励他们自己设计、折纸并剪出许多美丽的图案。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好动,让他们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決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拉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学具,变换出一系列等底不等高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通过动手拉一拉,感受到平行四边形很容易变形。这时教师指导学生在平行四边形上加一根木条,再拉却怎么也拉不动了。学生感到很神奇,体会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的特征。同时又观察到平行四边形在变形过程中,底不变,周长不变,高却变了,面积变了。但教师并不将结论直接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进而理解知识。

三、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真正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动手操作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无论是认识圆心、半径、直径,还是学习圆的画法,教师都可以安排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的机会,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证明,通过动手操作不仅扩展了数学教学直观手段的内涵和外延,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多种心理因素的优势并形成合力,从而有效地调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四、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和深刻理解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句话简单而明了地道出了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只有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才会记忆深刻。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综合考虑数学实际,适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笔者让全班每个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纸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看看能不能把自己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变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学生边思考边动手,最后发现可以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做一条高,沿着高剪下后,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学生通过前后的对比,发现了这个长方形和原来平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学生很快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无可替代的。

总之,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意识,同时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研究》的研究成果。)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数学教学作用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